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31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47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付炜 《灾害学》1995,10(2):31-37
本文介绍了黄土地区土壤侵蚀信息系统的建造原理与方法。分析探讨了土壤侵蚀各因子计算机自动提取的算法,以及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的构造方法,并用灰色控制系统的原理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并以山西省离石县王家沟流域羊道沟为例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2.
构造运动与中国沿岸平原的地质灾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海岸穿过构造沉降带和隆起带,沉降带及隆起带断陷盆地的持续下降吸引了源远流长的大河在此人海,而隆起带内入海的河流多为近源小河,从而引起河流泥沙沿岸分配的不均和海岸沉积物的差异。沉降带内每公里海岸线接受的沉积物是隆起带的数十倍,且以砂质沉积物为主.隆起带河流泥沙来量少.而且砂质沉积物占了压倒的优势.河流泥沙沿岸分配的不均决定了中国沙质和淤泥质海岸的基本类型和分布格局、沉降带和隆起带松散沉积层的厚度和结构,山此产生了中国沿岸与第四纪沉积层有关的灾害和环境问题的有规律的分布。地面沉降主要分布于沉降带内,而地下海水入侵多出现在依赖地下水的隆起带内,底辟构造、浅层天然气往往在大河三角洲构成灾害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沉降带和隆起带断陷盆地内的海岸低地通常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脆弱地区.此外,丰富的河流泥沙使中国海岸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响应也不相同,如海岸湿地的再生和海岸侵蚀原因的复杂性等.  相似文献   
113.
姜大庸 《灾害学》1993,8(1):40-45
本文对当前我国主要地震危险区—民乐盆地未来震级与烈度分布作出判定,对可能发震范围造成的建筑破坏、人员伤亡等地震灾害作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14.
为了反映岩质边坡在节理面注浆后的变形效应,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注浆前后岩体变形和破坏的全过程,以探讨其抗剪性能(粘结力c和内摩擦角φ)的变化;然后,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的Mohr-Cou-lomb准则,运用拉格朗日元数值方法(FLAC3D),对岩坡注浆前后变形效应(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剪应变增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岩体的位移场变得均匀和连续,节理面处的较大位移受到抑制,边坡的整体性得到提高,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5.
《防灾博览》2007,(4):17-17
宁洱地区位于宁洱新构造隆起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区域断裂发育,其中最主要的断裂带是无量山断裂带。该断裂带展布于无量山西麓,控制了兰坪-思茅中生代至早新生代坳陷及其内部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隆起的活动。该  相似文献   
116.
鉴于碗窑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个别变形测点测值异常现象,依据大坝变形观测资料,通过变形规律时空分析和统计模型的建立,以及影响因子的分解,合理地解释了其变形成因,从而得出碗窑水库大坝变形性态总体正常的结论。为确保大坝安全运行,通过建立有限元力学模型和混合模型,拟定了典型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的一级监控指标,进而更有效地监控大坝的安全性态。另外,就个别测点坝段时效有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建议管理单位加强观测,并及时分析,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7.
阐述了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理论在矿山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必要性,着重介绍了典型曲线预计法建立的方法及预计的步骤.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通过构造带局部厚煤层回采工作面的矿压特点分析 ,提出了安全有效地管理构造带内顶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9.
120.
构造煤孔隙结构与瓦斯耦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压汞法、低温氮吸附法、瓦斯等温吸附和解吸试验对平煤八矿构造煤和共生原生结构煤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构造煤孔隙结构与瓦斯耦合特性.结果表明,构造煤以微孔为主,中孔和大孔相对发育且含较多细颈瓶孔,孔隙连通性差.与共生原生结构煤相比,构造煤各孔径阶段的孔容和孔比表面积都有所增加.构造煤比表面积的增加具有阶段性,即孔径< 1.2 nm时为慢增加阶段,孔径=1.2 ~ 4.9nm时为快增加阶段,孔径>4.9 nm时为稳定阶段.构造煤极限瓦斯吸附量a的增大与比表面积快增加阶段关系密切,但小于其BET比表面积的增幅.瓦斯解吸初期0~2 min内构造煤瓦斯解吸速度和解吸量明显大于共生原生结构煤,与中孔和大孔的变化一致,2 min以后瓦斯解吸迅速衰减.低煤体强度、高瓦斯含量的构造煤以气-煤共溶体形式储集更多弹性潜能,突然卸压时瓦斯膨胀能迅速释放,煤层中发育的构造煤增加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