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69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57篇
综合类   749篇
基础理论   23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20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01.
2001年1月~2002年6月对韶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采样区进行了酸雨的监测,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了林内穿透水中主要离子的淋溶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森林冠层后pH值明显升高,韶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SO42-、NO3-、Mg2+、NH4+离子具有吸收作用,特别是NH4+和NO3-离子。SO42-、Ca2+和Mg2+离子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降雨量的增加有明显减少的趋势。Ca2+、K+和Cl-随着pH的增加,其冠层淋溶百分率呈增加趋势。韶山地区在常年酸沉降作用下,森林冠层对酸性离子SO42-、NO3-的吸收作用最强。根据18个月离子浓度平均值来计算,韶山地区森林冠层离子的淋溶序列为:K+>Ca2+>Cl->Mg2+>SO42->NO3->NH4+>Na+。  相似文献   
402.
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剥离了排放和气象对6种大气污染物(SO2、 NO2、 CO、 PM10、 PM2.5和O3)浓度的贡献,识别了疫情前后武汉市中心城区、郊区、工业区、三环线交通点和城市背景点这5种类型点位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与管控前相比,管控期间PM2.5/CO、 PM10/CO和NO2/CO分别减小了10.8~21.7、 9.34~24.7和14.4~22.1倍,表明排放对PM2.5、 PM10和NO2贡献减小;O3/CO增加了50.1~61.5倍,表明二次生成增加明显.解除管控后排放对各类污染物的贡献均增加.管控期间,受一些不可间断工序的运行影响,工业区PM2.5降幅最小(20.5%).与管控期间相比,解除管控后居民生活、交通出行和工业生产等基本恢复,使5种类型站点PM2.5  相似文献   
403.
森林植被对降水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森林植被各个层次对降水水化学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目前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大量集中在乔木层的研究表明,与林外雨比较,穿透雨、树干茎流中多数元素的浓度均呈增加的趋势,浓度大小的总趋势为树干茎流>穿透雨>林外降雨,K、Mg、Mn等表现突出,浓度可增加10倍以上;影响元素浓度变化因素包括降水特征、林分类型、大气状况等;具体到某一种元素,不同区域、不同林型间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对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吸附淋溶作用研究较少,也就不能正确评价森林植被对降水水化学的综合效应。因此,在空间尺度上,要加强不同区域森林植被各个层次的研究;在时间尺度上,短时间的观测缺乏代表性,长期定位观测更具科学性。此外,目前的研究,尤其是国内的研究,只是对现象的揭示,缺乏过程及机理的深入研究,限制了我们对森林植被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04.
氮沉降已成为河流、湖泊及城市等生态系统的主要污染威胁因素之一,森林生态系统能从林冠、地被和土壤自上而下截留过滤大气降雨中的NH+4-N和NO-3-N,是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生态防治的重要途径.选取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2011年4—12月对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滤NH+4-N和NO-3-N的含量与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40次降雨总雨量为492.72 mm,NH+4-N和NO-3-N的总沉降量分别为13.248 kg·hm-2和16.320 kg·hm-2;3种人工林林冠层对NH+4-N和NO-3-N的过滤能力表现为香樟林混交林柳杉林,而地表和土壤层均表现为混交林香樟林柳杉林;无林地、香樟林、柳杉林和混交林生态系统无机氮截留过滤净输入量分别为19.557、44.079、42.331、64.896 kg·hm-2,对无机氮的综合过滤作用表现为混交林香樟林柳杉林无林地.这些结果说明华西雨屏区合理配置混交林能更加有效地降低大气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5.
2008年南方低温冰雪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分省灾害评估调查活动,分析了2008年南方低温冰雪灾害的成因,指出是一系列天文、地球物理和大气环流异常因素构成的复杂灾害链所诱发。论述了低温冰雪灾害对南方农业生产的影响,总结了抗灾和补救的对策与措施。反思灾害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应健全预警机制和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加强减灾和应急救援的技术储备,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农业灾害保险制度,通过提高公众素质和健全法制实现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减灾。  相似文献   
406.
为探讨采暖季城市森林内外ρ(SO2)动态变化及差异性,基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内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结合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植物园监测站的实时数据,分析2015年采暖季城市森林内外ρ(SO2)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内外ρ(SO2)日变化基本呈双峰双谷型,在09:00-11:00和20:00-22:00左右达到高峰;采样期间ρ(SO2)月变化呈不显著"V"型,最高值出现在1月,林内外分别为(25.8±9.2)和(31.7±23.4)μg/m3,最低值出现在11月,林内外分别为(19.0±5.2)和(13.0±11.2)μg/m3.林内ρ(SO2)在1-3月低于林外,11-12月高于林外,林内ρ(SO2)变化较林外平缓;气象条件对采暖季城市森林ρ(SO2)变化有重要影响:降水对ρ(SO2)消减效应明显,大风有驱散SO2的作用,同时受风向影响;ρ(SO2)和温度关系不显著(P=0.05,R < 0.40),但和空气相对湿度线性关系显著(α=0.05,Sig=0.00),林内受气象因素影响低于林外.研究显示,城市森林对气态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缓冲、抵抗和吸收能力,因此应重视发展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以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07.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植被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项工作对大兴安岭过火后第二年不同类型样地的植被恢复情况,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力求找出森林植物恢复的规律。并对相同植被类型的过火样地与非过火样地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植被恢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08.
森林植被对积雪分配及其消融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雪和融雪作为对北方流域水文与生态具有贡献意义的两个地表过程,与森林植被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森林植被通过地表遮荫、林冠截留、改变风场格局等方式来改变林区地表积雪分配格局,同时可通过改变林区太阳辐射收支平衡、地表粗糙程度等影响地表融雪速率及其时空分异。在分析积、融雪变量与森林植被相互关系以及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林冠几何、林木空间分布、植被类型、森林经营活动等方面归纳了影响积雪分配及其消融速率的主要因素,概括了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今后林雪关系、雪水文过程研究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409.
通过分析秦皇岛市当前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效益,发现秦皇岛市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着分布不均、林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以期秦皇岛森林生态系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410.
准确有效的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成为碳汇研究工作的关键.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特点,选取现实可行的计量方法,即以森林蓄积(树干材积)为计算基础,结合蓄积扩大系数计算树木(包括枝枒、树根)生物量,具体通过容积密度(干重系数)计算生物量干重,进而通过含碳率计算其固碳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