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298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观点     
《绿叶》2014,(2):110-1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自然资源要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话,那么首先就必须给自然资源赋予产权。我们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资源性产品、可再生能源、生态产品、可再生生物资源及废弃物吸收能力这五大类。但是,这些资源类型不完全具有稀缺性,如果不确  相似文献   
392.
活性炭吸附VOC穿透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GC1102气相色谱分析仪测定正构烷烃及苯在活性炭吸附剂C1、C2固定床层上的多次吸附穿透曲线,将所得实验数据在Origin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得到透出浓度(C/C0)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线性相关系数R判断回归公式的精度,得出适用于描述活性炭吸附剂固定床层吸附正构烷烃及苯的穿透曲线的通式,为正构烷烃及苯吸附过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3.
从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内源释放入手,来寻求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实验考察了加铁反应器与空白对照反应器中上覆水体总磷浓度和pH的变化,并分析了底泥中水溶性磷、G法各种形态提取磷以及全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廉价易得的废弃铁刨花,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溶解性正磷酸盐浓度,富营养化水体总磷浓度从0.64mg/L降至0.16mg/L,且底泥间隙水中磷酸盐浓度的释放问题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94.
通过批量实验和柱状实验并结合磷的分级提取探究了给水处理厂废弃铁铝泥(ferric-alu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FARs)吸附正磷酸盐的效果。批量实验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FARs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且当pH从5增至9时,FARs磷的饱和吸附量从41.68 mg/g减小到17.08 mg/g。pH越低,磷与FARs的结合能力越强。柱状实验结果表明,FARs具有显著的磷吸附能力,在运行的89 d里,磷的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出水pH与进水相比略有增加,但增加量不会对地表水体造成影响。磷的分级提取结果进一步说明,被吸附的磷主要以释磷风险小的铁铝结合态存在。综合实验结果表明,FARs可以作为高效磷吸附剂应用于地表水除磷。  相似文献   
395.
随着海洋运输业和海洋资源开采事业的蓬勃发展,海上石油平台非法排污、船舶碰撞以及事故泄漏等突发性溢油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面对日益增大的海上溢油风险,如何通过有效的溢油监测手段及早地发现油污、确定污染范围、查找污染源、预测溢油漂移趋势并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溢油污染加以控制,减小溢油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危害,是海洋环境科学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文研究多元油指纹的耦合方法,探寻多元油指纹的内在耦合规律,将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气相色谱相耦合,建立红外光谱与气相色谱油指纹耦合模型,快速准确地确定溢油品种及其来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区分0#柴油、-35#柴油、大庆原油、内蒙古原油以及120#燃料油,其RSD分别为0.92%、2.68%、1.73%、0.33%、0.61%,每种油样对应的耦合曲线具有唯一性和准确性。可以为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环境及发展海洋突发事件研究的理论体系提供技术支持,为我国海洋防灾减灾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6.
高级氧化技术作为二级出水的净化工艺,是满足再生水水质要求的途径之一。基于硫酸根自由基在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应用,探讨过硫酸盐(PS)和过一硫酸盐(PMS)经能量激发(加热、紫外照射)和过渡金属催化(Fe~0、Fe~(2+)、Ag~+、Co~(2+))产生SO_4~-·来降解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可有效降解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碳;其中,以PS为氧化剂、Ag(I)为催化剂的体系对DOC去除率最高(93%);在能量激发体系中,80℃条件下,以PS为氧化剂的体系对DOC去除率次之(88%);但从催化剂的使用浓度及整体的降解效果来看,能量激发体系优于过渡金属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397.
本文对厦门海域水体及表层沉积物的正构烷烃含量及水体中的石油烃含量进行检测,通过正构烷烃的组成特征和特征比值分析其来源,并对石油烃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水体中石油烃含量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正构烷烃含量与1995年厦门海域的水体正构烷烃含量相比有较明显的升高,石油烃污染有加重的可能性。沉积物正构烷烃含量为1.80~4.27 μg/g,对姥鲛烷和植烷比值(Pr/Ph)、长短链比值(L/H)、碳优势指数(CPI)和主峰碳数等特征比值的分析,表明厦门海域沉积物环境为还原性,厦门西海域、同安湾和九龙江口海域正构烷烃组成为双峰型,陆源贡献大于海洋贡献且有受到石油烃污染的可能性;东海域和大嶝海域正构烷烃组成表现为单峰型,主要体现为海洋生物贡献,但是无法排除石油烃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98.
本文对渤海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正构烷烃(n-Alks)、石油烃(TPH)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TOC含量介于0.12%~1.13%,平均值为0.44%,n-Alks含量介于0.9×10-6~5.1×10-6,平均值为2.25×10-6。C/N、δ13C结合正构烷烃的分析表明,有机质为海、陆混合来源。TPH含量介于15.2×10-6~65.3×10-6,平均值为30.1×10-6,渤海湾含量最高,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n-Alks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的陆源贡献大于海洋源,沉积物普遍受到了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399.
本文选择舟山海域作为研究对象,对舟山海域的表层海水中有机物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采集的表层海水样品,经正己烷洗脱后,旋转蒸发和氮吹浓缩定容转移至气相分析样品瓶中待GC-MS上机分析。结果表明,从正构烷烃分布来看,峰型为双峰优势碳型和后峰优势碳型,Pr、Ph丰度相对较高,可能是受到石油污染的影响。碳优势指数(CPI)均在1左右,结合Σn-Alk/C16、陆生与水生类脂物比值(TAR)、Pr/Ph、奇偶优势指数(OEP)参数,指示了舟山海域石油污染的存在。舟山海域各站位甾烷萜烷分布趋势上相似,大部分站位检出了18α(H)-奥利烷,Ts/Tm、C31αβ(S/(S+R))、C32αβ(S/(S+R))、C29甾ααα(S/(S+R))等参数指示了该区域有机物成熟度较高,可能与石油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400.
基于自助法与云模型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旱灾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科学揭示旱灾风险系统要素相互作用与演变机制的基础性工作,可为制定区域旱灾风险防控措施、实现旱灾风险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决策依据。为系统描述区域旱灾风险系统包含的随机性、模糊性及未确知性等复杂不确定性信息,论文基于随机抽样Bootstrap方法在合理构建区域旱灾风险系统样本方案集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确定性旱灾等级标准进行云化处理,采用正向正态云算法对区域因旱受灾风险系统Bootstrap样本集进行风险估计,并借助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区域旱灾风险分布状况进行区划研究,最终建立了基于自助法与云模型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估及区划模型。该模型在安徽省的应用结果表明:1)云模型方法能较好地描述旱灾风险系统的不确定性,计算所得的旱灾风险率区间估计结果能进一步反映风险内涵;2)淮北平原(阜阳市、宿州市、亳州市、滁州市)、江淮丘陵地区(六安市)及皖东南山区(黄山市、池州市)未来发生旱灾风险事件的总体概率较大,是安徽省旱灾风险管理的重点区域。可见,采用云模型方法进行旱灾风险评估能进一步降低旱灾风险系统不确定性对评估结果的误差影响,对区域旱灾风险评估及区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