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8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43篇 |
综合类 | 88篇 |
基础理论 | 14篇 |
污染及防治 | 4篇 |
评价与监测 | 3篇 |
社会与环境 | 53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城市用地结构的演变实质上是土地类型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在利用多样性指数、均衡度及优势度对我国一些市镇用地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武汉市近10年的城市用地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总结出①武汉市的城市用地信息熵相对较高,且呈下降趋势,信息熵的动态演变反映了武汉市用地结构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用地结构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②在用地结构的演变中,武汉市的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所占比例居高不变、居住用地逐年增加是造成优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②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城市用地结构熵值的变化,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优化将使用地结构的熵值趋于升高、收敛以至稳定。④良好的城市用地结构,其土地的分异应处于有序和混沌之间,既有功能分区,又不绝对分异,每一分区用地结构虽趋于混合,但又能看出其主导职能。 相似文献
122.
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基于城乡统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运用GIS空间技术、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武汉市1996~2009年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变化、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是土地利用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区域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及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整体规模扩大,城镇建设用地比重上升,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下降;城市与建制镇扩张较快,主要源自对农用地的占用及独立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整理。(2)外城区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变化及类型转换特征对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起主导作用。(3)人口变化、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政策等因素对武汉市内、外城区城-乡建设用地格局的驱动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23.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5)
从武汉市供销社获悉,武汉市已开始实施公共机构废旧物资定向回收。这是继中央国家机关启动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建设后,首家地方城市机关团体开展此项活动。 相似文献
124.
随着近年来武汉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也日益频发,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大众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利用2017年PM2.5、PM10、SO2、CO、NO2和O3实时监测数据,通过时间序列模型、空间统计方法、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模型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季节武汉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和污染物潜在来源。结果表明,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当前还是以颗粒物污染较突出;主要污染物的小时质量浓度均呈现双峰型分布,且峰值出现在交通早晚高峰的时间段之后,O3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15∶00-16∶00;在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上,中心城区除O3浓度均值较低外,其余污染物浓度都较高,远城区则呈相反的变化规律;通过后向轨迹分析、污染物贡献因子分析和轨迹权重浓度分析表明,不同季节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潜在源区分布有一定差异,春季湖北省南部及江西省西北部等区域对PM2.5、PM10有较大贡献,而湖北省东南部... 相似文献
125.
126.
武汉市轻轨交通一号线环境噪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武汉市轻轨交通一号线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轻轨交通噪声源特性及噪声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并结合实际典型断面的预测结果,扼要指出了武汉市轻轨交通环境噪声的分布情况以及隔声地降低轻轨交通环境噪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7.
128.
武汉市首次颁布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大气污染物铬酸雾氰化氢氨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沥青油烟排放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制订,是根据武汉市的地理、气候及环境特点,并结合有关行业、 相似文献
129.
为了解武汉市城郊蔬菜种植区土壤-蔬菜-地下水系统中重金属积累造成的健康风险,在武汉市城郊5个辖区内采集土壤、蔬菜、地下水样品,分析其中As、Cd、Hg、Pb 4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积累特征;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并考虑区域人群特点及工作特性等进行参数优化,对研究区人群在不同暴露途径、不同暴露介质下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呈Cd>As>Hg>Pb的分布特征,Cd、Hg的土壤累积指数分别为6.51、2.00;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和豆类4个类别新鲜蔬菜中,叶类蔬菜的w(Pb)显著高于其他蔬菜种类,瓜果类的w(As)和w(Hg)相对较高,根茎类的w(Cd)最高;蔬菜-土壤、地下水-土壤系统中同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较高的相关性;3种暴露介质下的健康风险水平表现为蔬菜>地下水>土壤,经口暴露风险占总个人年风险的98.90%;总个人年风险为1.97×10-5 a-1,其中致癌年风险占99.60%,该总个人年风险未超出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0×10-5 a-1),但要防止土壤-蔬菜-地下水系统的进一步污染. 相似文献
130.
武汉市1987—2009年城市发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发展导致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破坏,促使人们对城市发展模式及动力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遥感监测手段,选用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了武汉市1987—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居住用地的分布特征和面积,并结合其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完成了武汉市22年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居住用地特征的对比和分析;另外选取人口、经济、流动人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圈规划5个因素,完成了武汉市城市发展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发展初期人口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期城市经济增长为主要因素,后期则是政府规划和引导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