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1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吕晓立  刘景涛  韩占涛  周冰  朱亮  陈玺 《环境科学》2020,41(3):1197-1206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疆塔城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大,然而研究区水文地质研究基础薄弱,盆地地下水化学演化趋势及其成因不明,这使得未来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较大风险.本文在对盆地内地下水进行系统采样分析的基础上,基于5种水化学图对地下水化学组分进行异常识别,并对比历史水化学数据,对盆地地下水化学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盆地广泛分布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0 g·L-1的淡水.从山前淋溶迁移带到地下水径流缓慢的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和HCO3·SO4-Ca·Mg型过渡到SO4·HCO3-Na·Ca型.对比1979年水化学数据,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水位埋深下降,原来的部分排泄区变为径流区,水循环交替加快,致使研究区HCO  相似文献   
862.
长光程大气自动监测中异常数据的分析及处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光程大气自动监测系统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中心站对子站监控通过在线方式完成,因此对系统中故障的判断和排除有一定难度。通过对中心站调出的异常数据进行诊断和分析,帮助操作者提升对系统的了解和对异常数据处理的技能。  相似文献   
863.
南黄海6.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11-09南黄海6.1级地震(震中位置31°50′N,123°06′E)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3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该震震前有较明显的热红外异常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的临震近地表大气增温与卫星热红外异常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64.
为研究黑碳(BC)对呼吸系统急性发病的影响及气温的修正效应,收集北京市2009~2012年264075例呼吸系统急诊病例与同期空气污染物(BC、PM2.5、SO2、NO2)及气象数据,在划分呼吸道感染部位(上、下呼吸道)与人群年龄的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与广义相加模型进行建模.首先分别研究BC、气温与发病的(滞后)关联,继而构造二元交互模型探索气温-BC的协同关系,再分层量化BC在不同气温水平的健康影响;并同时纳入气态污染物验证BC结果的稳健性.结果表明,对总呼吸系统、上感、下感而言,气温-发病风险的暴露-响应曲线均近似“V”型,阈值温度分别为24℃、26℃和24℃,且低温的滞后累积影响强于高温.主效应模型揭示BC诱发即时性风险,影响在3d内消失;BC浓度每升高四分位数(IQR),总呼吸系统、上感、下感的超额发病风险(ER)分别为1.97%、2.64%和1.34%.少儿(£14岁)超额发病风险最高(总呼吸系统,3.40%),而老年组(³60岁)结果不甚显著.双污染物模型显示,BC与SO2共存会放大BC关联风险,尤以上感响应明显;而BC与NO2共存会适度增强下感风险.BC-气温的非参数二元模型显示,BC升高使发病风险类似对数函数上升,且高温会显著增强BC的健康影响.分层模型得到,每IQR BC在气温高于阈值时导致的下感风险显著高于上感,分别为5.55%、1.27%(P>0.05);而低于阈值时BC所致上、下感风险相当,均在0.55%左右.BC对呼吸系统发病的急性影响与感染部位和气温水平紧密相关,不同年龄段间也体现差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865.
为提升我国武器弹药异常事故环境安全性试验技术,完善武器弹药异常事故环境安全性试验能力建设,建立武器弹药异常事故环境安全性试验方法体系,介绍了国外武器弹药异常事故环境安全性试验技术发展与标准体系,以及我国武器弹药异常事故环境安全性试验技术与能力现状.分析了武器弹药异常事故环境安全性试验技术的发展方向,建议持续发展安全性试...  相似文献   
866.
柏万胜  孙鹏  郎宇博  单大国 《安全》2023,(2):1-6+9+90
为提升计算机对视频中异常行为的识别、判断能力,提供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阻止其造成更大损失的可能性,本文提出2种基于视觉低层特征设计的异常行为检测技术,利用混合高斯模型和区域像素灰度值判断运动目标是否进入危险高度,进而达到对攀高的检测;利用光流—聚类法和目标跟踪法实现初步、精确判断是否存在逆行行为。攀高实验中选取2个不同场景下的视频,逆行实验选取室外复杂环境中拍摄的视频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攀高检测中,无误检;逆行检测中相较于传统光流法,误检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67.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引起区域气候不稳定,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和持续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威胁.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探讨1950~2019年中国季节平均最高气温(AMT)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线性相关、偏线性相关以及小波分析揭示中国各季节AMT与大气环流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各季节AMT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夏、秋和冬季AMT上升幅度分别为1.21、0.08、1.81和0.25℃,其突变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2)空间分布上,除夏季以外,其它季节AMT平均变化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但其增加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春冬季节东北和西北地区变化速率最快.(3)各季节AMT与大气环流因子间存在复杂关系,其能量强度在不同时频域上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与夏季AMT呈显著负相关,北大西洋涛动对夏秋冬季AMT变化产生较大程度正向驱动,北极振荡对各季节AMT均具有明显正向驱动作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因年份不同对春夏季AMT的短期变化存在显著正向或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制定科学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868.
用江苏盐城台与浙江杭州台组成台组 ,应用线性去倾及二次去倾的幅相法提取了临震标志指标 ,对上述两台站的 8年地磁Z分量日变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对江苏地区ML5 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映震关系且标准值L一直保持在一个固定值 ,其标志体系受人为干扰较小 ,异常的可信度较高 ,但虚报、漏报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869.
水面蒸发是水循环的主要途径之一,气象要素是影响水面蒸发的重要因素。为分析温度和湿度与水面蒸发量的关系,通过野外试验对水面上25 cm和35 cm处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监测。同时,利用修正的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了水面蒸发量,并与气象站数据计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近水面不同高度处相对湿度与气象站监测结果差异显著,差值均值在12%左右;近水面处气温和气象站监测气温的差异与距离水面高度有关,水面上25 cm和35 cm处气温和气象站气温的差值分别为(1.5±1.0)℃和(1.8±2.0)℃。水面蒸发量计算结果表明:气象站气象数据计算的水面蒸发量最大,而利用水面上25 cm和35 cm处气温和相对湿度计算的水面蒸发量近似。本研究为利用气象站数据计算水面蒸发量及结果修正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70.
为了提升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数据异常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时域卷积网络的深度自编码器(TCN-DAE)异常检测的半监督方法,以对VOCs等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异常值进行精准的检测。首先,使用时域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CN)作为深度自编码器(Deep Auto-encoder, DAE)的隐藏层,利用深层网络结构对高维、多源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高效地特征提取和数据重构。然后,通过对比重构误差与核密度估计法确定的阈值进行异常检测,其中重构误差大于此阈值则视为异常。最后,选取西安市城六区的VOCs、空气质量和气象等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基于时域卷积网络的深度自编码器模型对多源、高维的时间序列具有较强的异常检测能力,在准确率、F1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等异常检测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长短期记忆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