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9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566篇
安全科学   173篇
废物处理   352篇
环保管理   210篇
综合类   2081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455篇
评价与监测   131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分析清潩河许昌段5个断面2013—2016年水质类别及COD、氨氮的变化情况,评估《清潩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实施前(2011年)、后(2016年)的水质改善效果,并识别水质改善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水质类别由2011年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劣Ⅴ类提升至2016年达到或优于Ⅴ类,其中5个断面平均COD年均值由2011年的49mg/L降至2016年的23mg/L,平均氨氮年均值由2011年的6.1mg/L降至2016年的0.5mg/L;外源排放量降低、内源污染负荷削减与修复、流域水生态系统构建及水资源调度加强是水质显著改善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92.
针对进水氨氮浓度变化会影响CANON颗粒污泥功能微生物间的协同导致系统不稳定的问题,通过接种常温下贮存2个月的自养颗粒污泥,并采用3种调控策略(维持HRT不变,快速提升氨氮浓度(R1);维持HRT不变,逐级提升氨氮浓度(R2);逐级提升进水氨氮浓度同时调整HRT,以125 mg·L~(-1)为进水氨氮增幅(R3)),分别考察各种调控策略对系统适应275 mg·L~(-1)和400 mg·L~(-1)氨氮浓度的效能影响,探讨调控策略与污泥性能的关系及游离氨(FA)、溶解氧(DO)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性能提升期,负荷变化最为平稳的策略R3率先适应进水氨氮浓度的提升,仅44 d内总氮去除负荷可达到3.5 kg·(m~3·d)~(-1);污泥性能成熟期,快速提升负荷的策略R1可缩短适应时间至25 d,总氮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去除负荷达到5.3 kg·(m~3·d)~(-1)。FA会影响功能微生物活性,策略R1在污泥性能提升期,FA浓度高达16.6~26.7 mg·L~(-1),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好氧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MX)的活性,导致系统适应期延长。在污泥适应高氨氮负荷过程中,比氨氧化速率(SAOR)和比总氮去除速率(SNRR)逐渐提高,污泥浓度和颗粒粒径逐渐增大。f值(ΔN O3--N/ΔTN)可作为DO调节的重要依据,DO与氨氮去除负荷呈良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3.
以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生物炭为添加剂,固定小球藻,制得生物炭-海藻酸钠联合固定化小球藻胶球,并将其用于水中氨氮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炭-海藻酸钠联合固定化小球藻具有生物炭吸附和小球藻吸收协同作用,促进了小球藻的生长和水中氨氮的去除,且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胶球加入量和胶球粒径的增加而提高。生物炭-海藻酸钠联合固定化小球藻胶球制备最优方案为:生物炭浓度为0.26 g·L~(-1)、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8%、胶球中藻细胞密度为3.0×10~6个·mL~(-1)、CaCl_2质量分数为1%;胶球重复使用一次的氨氮去除率可达66.87%。生物炭促进了固定化微藻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94.
鲁小娟  田小平  王磊 《化工环保》2019,39(2):196-201
以芦苇、小麦秸秆和竹子为原料,利用回流式炭化工艺制备3种生物炭。比较三者对NH_4~+-N、PO_4~(3-)-P的吸附性能,并对三者吸附性能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对PO_4~(3-)-P的吸附效果整体上优于NH_4~+-N,因为3种生物炭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值和Zeta电位绝对值的水平均较低,不利于阳离子的吸附;竹炭Z-C对NH_4~+-N的吸附效果最佳,6 h去除率为3.59%,低的N含量、pH及Zeta电位绝对值对NH_4~+-N的吸附有利;芦苇炭LW-C中的O更多地与K、Mg等结合,形成能够与PO_4~(3-)反应生成磷酸盐沉淀或者晶体物质的金属氧化物,从而具有最好的PO_4~(3-)-P的吸附效果,6 h时去除率达16.91%。  相似文献   
995.
黄华伟  吴敏  黄茁 《化工环保》2019,39(6):702-706
从浸提、干扰去除和显色3个方面对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优化改进,建立了一种用于粉煤灰中氨氮测定的适宜方法,并利用浸提完全度和精密度实验对该方法了进行了评价。优化后的方法为:按固液比1∶10加入0.05 mol/L H_2SO_4振荡浸提30 min,再加入1.5 mL酒石酸钾钠溶液(500 g/L)和1.5 mL NaOH溶液(5 mol/L)去除金属离子干扰,最后加入1.5 mL纳氏试剂进行显色。粉煤灰浸提后残渣的蒸馏液中未检测出氨氮,说明浸提效果较为完全。同一样品的8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10%,说明该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96.
简述了京杭大运河王江泾断面水质及区域水污染现状,指出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滞后、内源污染是区域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提出,对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京杭大运河王江泾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必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推进点源污染整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生活污染源整治,推进河道整治,提高环境监管及应急水平。  相似文献   
997.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再生铝企业因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规范污染治理行为,推动再生铝行业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我部组织起草了《再生铝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998.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油田废水中氨氮测定的经典方法,纳氏试剂的配置和校准曲线绘制是主要影响因素。文章比较了两种纳氏试剂的配置方法,得出HgCl2法纳氏试剂虽然配制麻烦,但含汞量、空白吸光度均较低,灵敏度、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较高,是氨氮测定的首选纳氏试剂。分别以氨氮的质量和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两组校准曲线,得出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的校准曲线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较小,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准确而又快速地预报自来水中途生物性污染的危险程度,防止介水传染病发生,本文对生活污水样品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同时收集和分析了国内历次污染事件资料。经大显筛选实验发现,水中氨氮是代表大肠菌群进行预测预报污染程度的最佳化学指标。发生污染事件的危险性可分为四级,相应的大肠菌群故分别为100-、200-、1000-、10000-。  相似文献   
1000.
水体中氨氮的来源除了自然因素外,主要是来源于大量的含氮有机物的排入,如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胺类和硝基化合物等。这些有机物进入水体后,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可使有机物分子脱出氢原子,经过碳化、硝化阶段,有机物的大分子变成了无机物的小分子,生成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