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4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国外防洪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水灾损失持续增加,我国的防洪负担日益沉重,尤其是去年大洪水给我们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教训也极其深刻。困此,研究借鉴国外防治洪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1英国英国建有完善的防洪体系。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除河水泛滥外,沿海地带一直面临突发海啸、大潮和海平面升高的威胁。据统计,英格兰、威尔士共有近5000km2地域低于海平面,英国内陆易受水患影响的“危险区域”面积也约达10000km2。经过多年建设,英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整套较成熟完善的防洪设施体系,其中包括沿海岸线和河道建起的…  相似文献   
72.
73.
为提升地铁运营系统的可靠性,基于韧性理论,从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3个方面,提出包含20个韧性指标的地铁站水灾安全韧性指标体系;采用H-OWA算子修正层次分析法(AHP)的主观误差,再结合投影寻踪模型(PPM),确定韧性指标体系综合权重;应用疏散模拟软件Massmotion获取地铁站应急疏散时间作为指标数据,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FCE)建立地铁站水灾安全韧性评估模型,以郑州紫荆山地铁站为例进行模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安全韧性评估模型通过获取与处理目标地铁站指标数据,可确定地铁站水灾安全韧性等级;实例紫荆山地铁站水灾安全韧性等级为较高韧性(Ⅳ),且评估结果与地铁站实际情况相符;出入口可防御水位标高指标对地铁站水灾安全韧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4.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实测气象,水文数据分析和洪水期雷达卫星影像判读,论述了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的雨情,水情和灾情的主要特征,并与199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可以认为,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是由异常降水引起的,其洪水灾害的主要物征为高水位,长历时,大洪量,1998年长江干流洪水总量与1954年规模相当。  相似文献   
75.
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灾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避农业洪涝巨灾风险是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剖析我国农地制度和小规模农户经营的风险特征,认识到我国农地制度存在小规模经营缺陷和缺乏产权激励机制,农户在应对洪涝巨灾自然风险时表现为无能为力,并且现有农业分担风险的外部环境更使农户无法承受自然巨灾风险而被迫成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回避者,因此应对农业洪涝巨灾风险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实现。提出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灾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安排建议:加强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保持水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发展避洪农业,实现区域农业结构的优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以农业政策性保险分担农业水灾风险,增强长江中游地区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6.
77.
在分析长江流域1998年洪水灾害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重建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生态保护,恢复,重建的要点与方略;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8.
Based on the flood affected area (FA) data of the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50 to 2005,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nge of the flood patterns in China, and investigates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flood center shifted from North China and the Yangtze-Huaihe basin in the 1950s towards the south, north and west of China, and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 China after the 1990s. The FA in the western provinces was continuously on the rise since the 1950s. There are two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future flood pattem in China. The pattern of "flood in the south and drought in the north" depends on the north-south shift of the maximum rainfall region in eastern China. The flood intensification to the west of Hu Huanyong's line mainly results from the increase of rainfall, extreme precipitation and the melting of glaci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uman activity magnification.  相似文献   
79.
长江中游盆地地质环境系统演变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及人工围的相互的相互作用下,长江中游盆地质环境系统分割为演变化方向不同的两部分,堤外水域成为人工过饱盆地,堤内垸地成人为人工饥饿盆地。,长江某些区段及洞庭湖 水位抬升,垸地高程不断降低,洪涝渍害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80.
区域性旱涝灾害的系统对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昉  李德 《灾害学》2000,15(1):36-40
依据一定区域内作物受旱涝 (包括连阴雨 )危害的系统可控性 ,提出一种旱涝灾害的对策模型 ,并阐明了模型建立的有关问题 ,且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