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59篇
安全科学   48篇
环保管理   169篇
综合类   1308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120篇
社会与环境   119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61.
沿海受涵闸控制河流的水质模型应用实例倪菊香(江苏省射阳县环境监测站224300)沿海的入海河流绝大部分都是利用涵闸来进行人工控制水位的。由于离涵闸的距离比较近,在开闸与关闸时,河流的水位、流向及扩散等形式与一般的河流略有不同,总体讲有以下特点:一是开...  相似文献   
962.
淡水资源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问题,目前,世界上有60%的地区面临水源危机。我国也属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北方地区缺水较为严重。四川水资源较为丰富,全省拥有大小河流1300余条,总长度达4万多 km,年平均径流总量占全国径流总量的1/8。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向江河中排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  相似文献   
963.
黄慧诚 《环境》2001,(11):16-17
比较汾江,碧波荡漾的东平河令人欣慰;比较汾江的过去,整治初见成效的汾江更让人振奋。两天的水污染执法检查后,代表们一致认为,佛山的人在努力,佛山的水在变清。死保东平河誉为“佛山生命河”的东平河,是佛山市区、三水、南海和顺德部分城乡居民的重要饮用水源,饮用人数约占佛山市的一半。1999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确认,  相似文献   
964.
河流缓流区水体由于自净能力较差,导致含苯环有机污染物(BCCs)在其中积累且不易降解,从而对人类健康和水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本研究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铁掺杂藻基生物质催化剂(SP-F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SP-Fe的结构形貌、元素和官能团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河流缓流区水体中BCCs的去除性能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SP-Fe在实际河流缓流区水体中可迅速活化PMS,30 min内对两种典型BCCs—罗丹明B(Rh-B)和亚甲基蓝(MB)的去除率分别可达100%和95%.此外,SP-Fe含氮量高达6.24%(原子百分比),表明通过藻类蛋白质中的高N含量实现了自身的N掺杂.以Rh-B作为BCCs典型代表,通过自由基淬灭和电子自旋共振(ESR)实验表明,硫酸根自由基(SO4·-)、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在SP-Fe/PMS去除BCCs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SP-...  相似文献   
965.
从区域生态系统综合评估视角,对赤水河流域2001—2020年生态格局、质量和功能现状和变化特征开展定量评估,耦合社会经济指标,识别流域生态保护特点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上、中、下游各子流域在各评估指标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流域下游生态本底最好,中游其次,上游最差。具体来看,流域下游生态格局和功能较为稳定,并且呈稳中向好的变化特征,如位于下游的大同河子流域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生态质量指数为74.22,是整个赤水河流域中最高的区域。从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来看,下游体现出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双赢”的特点;流域中游和上游生态格局和功能指标受干扰最大,部分子流域明显变差,如上游的倒流河河口至小河渡口子流域最为典型,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年均降幅达到1.21万m3/km2,流域上游人均GDP增速最慢,仅为0.08万元/a,仅为流域中游人均GDP增速的1.9%,需要在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的同时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966.
通过2019年10月和12月对渤海海域进行的调查及样品采集,分析溶解N2O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并估算其海-气交换通量。结果表明:秋季表层海水溶解N2O浓度为(8.2±0.5)nmol/L,饱和度为(97.5±4.7)%;冬季浓度为(11.0±0.8)nmol/L,饱和度为(93.8±4.5)%。渤海表层海水溶解N2O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浓度高于秋季,且高值区均集中在黄河口以及莱州湾附近。秋季渤海溶解N2O处于接近饱和状态,冬季则处于不饱和状态。温度、陆源淡水输入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对渤海溶解N2O的分布有重要影响。2019年10月和12月黄河向渤海输入N2O的量分别约为4.2×104 mol和1.1×104 mol,是渤海N2O的重要来源,而秋、冬季渤海底层的沉积物既可能是渤海水体N2O的源,也可能是其汇。秋季和冬季渤海N2O海-气交换通...  相似文献   
967.
本文基于2022年5月现场调查,研究了北黄海辽东半岛东部邻近海域溶解甲烷(CH4)的分布、影响因素及海-气交换通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溶解CH4浓度为3.2~11.2 nmol/L,饱和度为103%~364%,高值区位于鸭绿江口近岸海域,随着河口向海延伸,表层海水溶解CH4浓度逐渐减小,而底层海水溶解CH4浓度升高;鸭绿江冲淡水的输入致使近岸海域溶解CH4浓度显著升高,而沉积物有机质降解使得离岸海域底层海水溶解CH4浓度升高;该海域海-气CH4交换通量为0.7~61.1μmol/(m2·d),是大气CH4的源,近岸海域显著高于离岸海域。鸭绿江冲淡水的输入即使在平水期(5月)已经对邻近海域溶解CH4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河口等近岸海域海-气CH4交换通量的研究对于评估我国陆架边缘海对大气CH4的贡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68.
河口沉积物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对驱动河口及近岸海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深入了解河口沉积物特性、微生物组成及其影响因子,对探究河口及近岸海域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碳氮同位素分析技术及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小岛河河口沉积物采集的3个样点,33个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年代、有机质来源及不同年代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了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年代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岛河0~100 cm沉积物,沉积时间长达175 a,沉积物中的碳、氮来源主要是海藻、地衣、大气中的NO3-和NH4+、NO2-及海洋悬浮有机质;优势种群包括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在不同年代的沉积物之间没有差异,但种群结构组成随沉积时间延长,在不同水平上略有不同;不同地点的取样点之间α-多样性及进化特征具有显著差异;C/N是影响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  相似文献   
969.
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极端气候会导致高寒干旱山区平原降雨失衡、冰川融化和冻土退化,进而改变区域水文循环.其中,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是高寒干旱区水文循环气候响应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以祁连山南麓大通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19组基本水化学参数和38组氘氧同位素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和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流域地表水以HCO3-Mg·Ca型水为主,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地下水以HCO3-Mg·Ca型和Cl·SO4-Na型水为主,受岩石风化作用和蒸发浓缩共同控制.上游地下水存在少量钙、镁长石的溶解,中游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为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下游地下水中各离子组分蒸发富集使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升高.风化溶滤、人为活动、原生沉积环境、阳离子交替吸附及其他因素对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依次为39.1%、 15.0%、 12.6%、 13.8%和19.5%.δD和δ18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沿地下水流向大通河河水氘氧同位素含量呈富集到贫化的变化趋势,大通河...  相似文献   
970.
河流底泥DOM、营养盐与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艳春  于会彬  宋永会 《环境科学》2022,43(5):2489-2499
为探究河流底泥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和营养盐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以沈阳市新穆河、南小河和老背河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主成分分析(PC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了底泥中的DOM、营养盐与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特征及DOM与营养盐对重金属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3条河流底泥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呈重度污染状态.南小河底泥中的ω(Zn)、ω(As)、ω(Cu)、ω(Ni)和ω(Cd)分别是辽宁省土壤背景值的2.48、 1.02、 3.45、 3.00和39.05倍,老背河的ω(Zn)、ω(Cu)和ω(Cd)分别是背景值的2.56、 1.92和8.00倍,新穆河的ω(Zn)和ω(Cu)分别是背景值的1.40和1.10倍,总体上3条河流均存在重金属累积现象,累积严重程度为:南小河>老背河>新穆河,其中南小河和老背河Cd污染严重.应用PARAFAC共解析出5类DOM组分,分别为类色氨酸、酚类络合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其中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丰度较高;基于PCA分析,新穆河底泥污染的主控因子为TN、 TP、类富里酸和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