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研究入田泥沙对小开河灌区自然土壤的影响,用分析化验和工程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引黄泥沙和输沙入田后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孔隙状况等物理性状。结果表明:引黄泥沙中0.02~0.002mm的细粉粒比例最高,平均39.31%。小开河自然土壤中0.05~0.02mm的粗粉粒比例最高,为53.41%,泥沙中细粉粒和粘粒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输沙入田使灌区土壤中0.02~0.002mm的细粉粒和﹤0.002mm的粘粒比例明显增加,0.02mm的颗粒比例下降,虽有效避免了因渠首集中沉沙造成的土壤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但增加了土壤的粘重程度。农田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通气孔隙比例、降低土壤容重,但土壤毛管孔隙度依旧稳定在40%左右,毛管作用旺盛,使土壤通气状况不能满足作物需求。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输沙入田的泥沙处理,应结合当地土壤的基本性质和水盐运动规律配置泥沙,以免增强当地土壤紧实、通透性差的性状。  相似文献   
52.
悬浮泥沙对酚类化合物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分别取自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悬浮泥沙样品对苯酚、邻氯酚和2,4-二氯酚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12 h内可以达到对酚类化合物的吸附平衡,对苯酚的吸附量小,且不同样品间无显著差别,样品对酚类化合物吸附量随着酚类化合物氯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大,与样品粒径分布、比表面积、有机物含量有关.在酚类化合物初始浓度<2.0 mg/L时,样品对酚类化合物的等温吸附可以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表征,计算得到吸附常数Koc分别为622~1 410、3 287~3 707、6 444~8 787.挥发酚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限定浓度为0.5 mg/L以下,此浓度下水体中悬浮泥沙能够有效吸附挥发酚,但高盐度不利于酚类化合物的吸附.  相似文献   
53.
黄河作为包头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资源,需要在取水口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取水模式,本文对黄河包头段的取水口和回排泥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4.
悬浮泥沙是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对水体透明度、浑浊度、水色等光学性质及水生生态条件产生直接影响,水体的含沙量及其动态变化对区域水下地貌的发展及冲淤变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以巢湖为例,通过对不同含沙量的水体进行光谱特征分析,提出了用泥沙指数来提取泥沙分布的方法. 利用ETM+(TM)数据得到了巢湖湖区2个时相的泥沙分布图,并对巢湖悬浮泥沙分布的环境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巢湖泥沙的来源主要是各入湖河流携带的泥沙,其次是岸坡崩塌物形成的.   相似文献   
55.
滇池沉积物磷负荷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滇池100多个沉积物柱样,并借助GIS对滇池作了分区;分段测试每个柱样的全磷(TP)含量及各区代表性柱样的137Cs含量,利用137Cs定年法确定0~5cm,5~10cm,10~15cm深度区间对应的时段是1986~2003年,1963~1986年,1954~1963年.在此基础上估算滇池不同区域与泥沙沉积量对应的TP沉积通量和总量.结果表明,近50年,全湖TP年均蓄积量为780t,表层15cm沉积物中TP累积量为3.89×104t.沉积物中磷蓄积已成为滇池水体磷的重要内部来源.  相似文献   
56.
陕甘宁地块上广泛分布的黄土地层的破坏是黄河水患的主要原因,黄土地层有一定的抗侵蚀能力,但当被开垦时,其抗侵蚀能力会大幅降低,在陕甘宁黄土地层分布区减少,以至最终基本停止农耕而瞠步代之以林草,确系治黄的根本方略,陕北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河泥沙最主要的来源地,但区内黄土地层受侵蚀的状况却具有分带性,北东和北西两组基底断裂构造对其有重要影响,并对毛乌素沙漠的位置以及无定河环形构造的活动状况有一定控制作用,这些都是在陕北开展山川秀美工程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由此得到启迪;在开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减灾工作中,必须首先认识环境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57.
用实测资料分析比较了出口水位为31.0 m时,洞庭湖调蓄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调蓄量的各种因素.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调蓄量经验公式,并用该公式计算分析了各因素对调蓄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公式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调蓄量变化的原因,且能够近似区分淤积和围垦对调蓄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多因素作用下同庭湖洪水调蓄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测资料分析比较了出口水位31.0m时,洞庭湖调蓄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调蓄量的各种因素。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调蓄量经验公式,并用该公式计算分析了各因素对调蓄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公式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调蓄量变化的原因,且能够近似区分淤积和围垦对调蓄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冬季菹草对悬浮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冬季沉水植物菹草构建由浅水到深水的串联系统,含沙水依次流经浅水区和深水区,测定各级菹草对水体悬浮泥沙含量和沉降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菹草系统可以降低水体中悬浮泥沙含量,并随水力停留时间延长而降低程度加大.各运行条件下,菹草系统悬浮泥沙平均沉降量65.7 g·m-2,比对照组高39.4%.菹草表面泥沙的吸附是一个"吸附-沉降-再吸附" 的动态过程,吸附量为3.26~5.69 g·kg-1.菹草对冬季水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密云县密云水库流域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5年和2006年连续2 a对密云水库流域坡耕地进行水土流失小区试验,并完全按照当地农民习惯进行农事管理.试验结果表明:(1)降雨后坡耕地产生的地表径流量、泥沙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加,并与坡度正弦值呈一定的线性关系;(2)坡度对雨后地表径流和泥沙中养分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泥沙养分流失量有明显影响;(3)养分流失以泥沙携带为主要途径,且通过泥沙携带途径流失的养分量占流失养分总量的比例随坡度增加而增加;(4)水库周边区域内坡耕地流失养分的主要来源为施用于坡耕地的化学肥料.(5)调整水库流域内坡耕地的种植结构、对坡耕地实施改造以截留或减少泥沙流失和控制化学肥料投入等措施对于治理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地水质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