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427篇
安全科学   16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1078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210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ABR反应器的两种快速启动方法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ABR反应器的启动是ABR反应器能否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其影响因素很多。为了更好地实现ABR反应器的启动,提出了通过2种不同启动方法的对比,即1#反应器采用好氧预挂膜的方法,2#反应器采用低负荷启动法,得出的结论为,好氧预挂膜启动法的启动时间短,COD去除率高,出水pH稳定,颗粒状污泥生长情况较好,是一种可推广的启动方法。  相似文献   
122.
以页岩陶粒为滤料,对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水力负荷对COD、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容积负荷对COD去除效果试验,BAF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抗冲击能力试验;结果显示:COD最佳水力负荷为7.0m3/h,NH4+-N最佳水力负荷为5.0m3/h,COD最佳容积负荷为5.89kg/(m3.d);进水浊度平均为12.7NTU,出水浊度平均为3.5NTU时,平均去除率为72.4%。水力冲击负荷对硝化菌的影响较小,而对异养菌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采用CNI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生产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室效应、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和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其环境负荷分别占对应环境影响类型世界总负荷的2.76%,2.34%和1.39%,2006年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约占世界总负荷的1.28%,其中,立窑生产工艺、湿法回转窑生产工艺和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环境负荷分别为0.84%,0.12%和0.32%。通过行业结构调整,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取代其他落后的生产工艺,可使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降至世界总负荷的1%左右。  相似文献   
124.
城市可生化垃圾与厌氧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负荷下,城市可生化垃圾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剩余污泥混合物中温厌氧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负荷以VS计算为0.5g/(L·d)和1.0g/(L·d)的消化试验,酸化过程可逆,酸化低值点分别为6.08和5.18,最高甲烷气体积分数分别为81%、77%.有机负荷高于1.5g/(L·d)的消化系统酸化过程不可逆,系统出现VFA积累.形成酸抑制.酸化低值点随有机负荷增大降低.所有有机负荷的氨氮质量浓度在试验过程中持续缓慢上升.有机负荷越高,系统氨氮质量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125.
有毒气体危害区域划分之临界浓度标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研究毒物伤害准则进而界定有毒气体危害浓度,对有毒气体泄漏扩散后的危害区域进行分级划分,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即时有效的减轻有毒气体对人员的伤害.最后,以氯为例,对比其在不同伤害准则下危害区域划分临界浓度标准值,数值差别较大,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选择最适当的标准来划分危害区域.  相似文献   
126.
针对清河流域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功能定位和水质保护目标,按照"分类、分区、分级、分期"理念,应用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研究清河流域控制单元污染负荷核定、水环境容量计算与分配、污染负荷削减、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完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为清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7.
“十一五”期间重点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及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十一五"期间七大流域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工业COD排放量及生活COD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对各流域的减排幅度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单位水资源COD负荷、单位工业产值COD排放强度及人均生活COD排放强度对各流域的污染压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以七大流域的减排幅度和污染压力为基础分析了各流域COD的减排潜力,并对各流域的重点防控领域和配套减排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8.
按各行业从事生产、经营及对社会服务的特点,将建设项目分类,分别介绍了产品生产型、社会公益型和能量产出型项目生产负荷的测量方法。针对缺少供热输出量监控仪表的中小型燃煤锅炉,提出采用含湿量法测定锅炉负荷,经与称重法比较,能满足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129.
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磷素径流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落带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但自发农用和无序开发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氮磷流失,进而加剧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库区连续3 a的定位监测(2011~2013年),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的磷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次降雨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壤中流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848±0.153、0.140±0.006 mg/L,其中地表径流中磷的形态以颗粒态为主,壤中流以溶解态的生物可利用磷为主。常规施肥下,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年均流失通量分别为0.236±0.004、0.100±0.003 kg·hm 2,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通量分别占总流失通量的70.2%、29.8%,地表径流是坡地磷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但壤中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量分别降低了45.3%、40.0%。建议采取减量施肥的方式,以降低营养盐负荷,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130.
海河干流流域暴雨径流非点源污染负荷解析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对海河干流流域水环境污染的贡献日益增大,对其污染负荷进行科学测算成为海河干流水质达标方案制订的重要前提。基于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利用PLOAD模型对海河干流的暴雨径流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流域建设用地的比例依海河流向自上而下逐渐递减,而涉农用地逐渐增加,城区地表径流与农业面源污染分别是上、下游地区重要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来源。关于流域的暴雨径流非点源污染负荷,CODCr为15 619.29 t/a,NH3-N为369.16 t/a,TN为851.20 t/a,TP为250.29 t/a。为改善海河干流水质,非点源污染控制应纳入流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中,与点源污染一起参与环境容量的分配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