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2篇 |
免费 | 150篇 |
国内免费 | 3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01篇 |
废物处理 | 57篇 |
环保管理 | 250篇 |
综合类 | 1359篇 |
基础理论 | 144篇 |
污染及防治 | 113篇 |
评价与监测 | 44篇 |
社会与环境 | 68篇 |
灾害及防治 | 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350篇 |
2013年 | 174篇 |
2012年 | 200篇 |
2011年 | 226篇 |
2010年 | 168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293篇 |
2007年 | 278篇 |
2006年 | 214篇 |
2005年 | 251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李荣安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5(9):27
2005年3月2日,某公司聚氯乙烯分厂聚合车间在生产过程中,2名操作工违反操作规程,被碱液烧伤眼睛,其中1人重伤、1人轻伤. 相似文献
192.
王浩水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8,18(11)
化工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全面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通过国内外过程安全管理要素比对和现状分析,剖析我国化工行业过程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过程安全管理在我国化工行业应用的几点思考,包括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过程安全认知、培育人才,从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过程安全管理要求,全面落实过程安全管理要素,构建过程安全数据库等,以期社会多方合力不断提升过程安全管理水平,全面遏制化工危化品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3.
麦芽生产过程包括清选、浸麦、发芽、烘干以及除根等工序,废水主要来自于浸麦、发芽等工序。某麦芽生产厂根据麦芽过程用水和废水产生的特点,采用设备改进、加强工艺管理、用水管理、废水回用、提高员工技能等措施,通过源头削减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合理调节生产用水,降低生产用水量和废水产生量,麦芽生产水耗指标为2.4 m3水/吨麦芽。麦芽废水采用SBR工艺进行处理,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要求。该麦芽企业废水管理和处理经验为同行业提供了较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4.
废金属的经营过程不是单纯的购销过程,而是一个经加工增值、充分利用的过程。现有的销售原价的内涵,不能反映现实,造成很多弊端,应予改革。 相似文献
195.
196.
197.
198.
文章利用2016-2021年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点及杭州光化学网站点监测数据,分析杭州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一次臭氧典型污染过程。研究表明,杭州市夏季臭氧污染严重,6月超标天数要高于7月和8月,夏季臭氧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8月平均臭氧日变化的峰值要略高于6月和7月。2021年6月5-9日杭州市出现的一次中度污染的臭氧污染过程,主要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以及较高浓度前体物影响下的本地生成,而6月7日在本地生成之外,还受到东北方向城市区域的污染传输影响。 相似文献
199.
为探究融冰过程中微塑料赋存对岱海典型污染因子释放规律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的方式,通过设置不同冻结条件(冰体厚度、初始温度及方式、初始浓度)探究各典型污染因子在融冰过程中的释放规律,并采用融出比例(E)表征污染因子融冰过程中的释放能力.结果表明,微塑料的赋存与初始条件的改变会影响污染因子的分布规律,从而对污染因子在融冰过程中的初期释放量造成一定影响,但并不能改变污染因子初期大量释放,随后少量均匀释放的释放规律;而相同初始条件下微塑料赋存使污染因子在融冰初期的释放量增加,使融出比例E下降2.59%~5.02%,这表明微塑料在冻融过程中不仅会将部分污染因子携带到冰体中,还对融冰过程中污染因子的释放起到一定的滞后作用;此外融冰过程中微塑料对于污染因子释放规律的影响可以从冰体微观结构与冰体融化机理两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00.
霾是气溶胶与特定多尺度过程(大气边界层、天气和气候过程以及大气化学过程)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利用成都市2015—2017年地面能见度、PM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的逐时观测数据,通过Koschmieder’s公式反演了研究时段内6次霾过程大气消光系数时间序列.在分析霾过程统计特征基础上,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分别计算了6次霾过程大气消光系数时间序列的最佳嵌入维数m和最佳延迟时间τ,探讨了不同时间序列非线性特征量(饱和关联维数、Kolmogorov熵以及最大Lyapunov指数)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霾过程大气消光系数为(1.83±0.77)km-1,其中轻微霾及轻度霾、中度霾和重度霾的样本占比分别为34.2%、20.8%和45.0%.霾过程大气消光系数时间序列有弱混沌特性,对应的最大可预报时间尺度介于7~25 h.上述成果深化了对霾系统演化不确定性的认知,并为霾过程大气消光系数预报及演化机理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