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56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八闽动态     
正省督查组来福州市专项督查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落实情况近日,由省海洋渔业厅副巡视员宋建华带队的省督查组对福州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组肯定了福州市在安全生产工作和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福州市积极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通过营造良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2.
大薸生态塘-渔业模式对猪场粪污沼液氮磷消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废物排放是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生态处理这些废物是当前生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盆栽试验并结合一定规模示范,研究了以大薸(Pistia stratiotes)为生态塘的水质净化植物,同时作为渔业饵料设计的生态塘-渔业模式对猪场粪污沼液中氮、磷的消纳。结果表明,沼液中氮、磷浓度在合适范围(NH_4~+-N为3.0~5.0 mg/L,TP为0.38~0.63 mg/L)时,大薸生长速度较快,7 d内平均单株有效分蘖数可达9.3个,鲜重增重率则达140.8%;大薸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氮的平均去除率达97.2%,磷达85.1%。生态塘(400 m~2)示范结果进一步证实,大面积种植大薸并用作饵料(放养模式为青-草-鲢-鳙-鲫-扁),水体的氮、磷并未出现持续升高现象,相反,总体下降,说明大薸生态塘-渔业养殖模式能够有效地消纳沼液中的氮、磷。据捕捞对象总产量及其体内氮、磷含量,在维持水质不变的前提下,1 hm~2生态塘1年可安全消纳猪场粪污沼液约2 761 m~3(相当氮为726.8 kg,磷为74.6 kg)。沼液-大薸-养鱼放养模式的年利润为全投喂配合饲料养鱼利润的200%左右。该结果说明,生态塘-渔业模式可有效地利用水环境中的氮、磷,实现污水的生态处理。  相似文献   
173.
松花江是中国东北重要的渔业生产水域,监测与评价其水质,掌握渔业生态环境特征和水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在松花江干流布设23个监测断面,通过现场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分析与调查,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依据国家地表水3类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指数(P)、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指数(A)及生物多样性指数(H)等对松花江水质及渔业生态环境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在5.0 mg/L以下,溶解氧质量浓度平均值在8.0 mg/L以上.浮游植物有102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占47.8%;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其中轮虫种类最多,占57.6%.冰封季节是鱼类生态脆弱期,经过多年的治理和污水截流,松花江干流水质逐渐好转,P值为1.05,A值为1.25,浮游植物H值为2.48,浮游动物H值为1.58,整体上已由中度污染向轻度污染转变,渔业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逐渐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松花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为鱼类生长、繁殖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4.
台风“启德”对粤西渔场渔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2013年南海北部进行的海洋捕捞生产调查数据,对台风"启德"过境后,粤西渔场(20.5°N~21.5°N,110.5°E~111°E)底拖网渔获率和渔获物组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后第1周,周平均渔获率增加为台风前1周周平均渔获率的1.34倍,于第2周恢复到台风前水平;(2)台风后,主要种类由台风前的沙丁鱼类增加为沙丁鱼类和鲻梭鱼,另外,与台风前相比,新出现的种类为鲐鱼和梅童鱼,台风后未有捕获的种类有黄鲫、乌贼和叫姑鱼;(3)台风后,鲻梭鱼、带鱼和鱿鱼在总渔获中的比重分别增加为台风前的1.85倍、2.4倍和6.48倍,沙丁鱼类、虾类、龙头鱼、马鲛鱼、小黄鱼、鲳鱼和蟹类在总渔获中的比重分别减少了24.69%、0.56%、0.36%、0.2%、0.15%、0.04%和0.03%;(4)台风后鱼类丰富度指数减小0.04,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增加0.12和0.04;(5)台风"启德"过后,研究区群落结构恢复期在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5.
湖南池塘鱼潭生态防灾体系的建立及其服务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池塘渔业灾害成因基础上,运用鱼类学、生态学、自然灾害学原理,提出在池塘一角建造一个面积占池塘总面积10%~15 %、深1.0~1.5 m的鱼潭,以扩大池塘空间和鱼类避灾活动空间,增强调水功能,从而有效防止旱灾、冻灾和一定的洪涝发生,使池塘养殖处于生态安全状态.同时方便渔业管理,利于产业发展.该方法的防灾减灾能力与实施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6.
177.
正从2014年2月14日召开的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上获悉,为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江苏省今年将采取多项措施力保海洋环境。为加大海洋环境监测监管力度,江苏省已布设各类监测站位711个,获得监测数据约6万个,开展新增污染源调查,建设江苏入海排污口综合数据库和在线监控系统,有3个县已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机构。2014年,还将通过启动县级海洋环境监测站资质申报,建设入海河口在线监测网络及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强化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监测及海洋功能区达标率监测力度,并建立跨区、入海河流断面数据交接制度。同时,通过海洋环境竣工验收、海洋生态补偿、跟踪监测及海洋工  相似文献   
178.
长江靖江段是众多洄游性渔业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渔业资源评估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掌握该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2016年8月在长江靖江段近岸采集的蟹类、小型鱼类、虾类等渔业生物样品的δ~(13)C值和δ~(15)N值,并由此构建了所采集的各类渔业生物的连续营养谱。结果表明:长江靖江段近岸各类生物中浮游动物的δ~(13)C值最低,为-30.34‰;其次是底栖碎屑的-30.24‰;贝类、水生植物类、鱼类和虾类居中,它们的δ~(13)C值均值分别为-29.75‰±0.75‰、-28.98‰±0.88‰、-26.74‰±2.37‰、-26.1‰±0.16‰;蟹类最高,为-25.86‰±0.74‰。水生植物类的δ~(15)N均值最低,为5.16‰±0.85‰;底栖碎屑其次,为5.58‰;贝类、鱼类、浮游动物和蟹类的δ~(15)N值均居中,δ~(15)N均值分别为8.13‰±0.31‰、11.56‰±1.59‰、12.02‰和12.51‰±1.43‰;虾类的δ~(15)N均值最高,为13.05‰±0.45‰;营养级由低到高依次为:水生植物类、底栖碎屑、贝类、浮游动物、小型鱼类、蟹类和虾类。近岸水域的小型鱼类、蟹类和虾类拥有着比较接近的食物源,生态位重叠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9.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175m成功后,水库水生态环境的管护成为水库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针对目前三峡水库渔业的现状、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展开调研。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巩固取消三峡水库网箱养鱼的成果,防止反弹;开展三峡水库增殖渔业研究;建立三峡水库渔业开发总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实现渔业科学、有序、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加强水库增殖渔业的行政管理等建议。为政府在完善保护三峡水库水质和发展增殖渔业决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0.
不同稻渔系统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围隔实验法考察不同虾蟹共作稻渔系统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稻田及分别投放小龙虾和河蟹等稻渔共作系统均对养殖尾水净化作用显著,且相互间基本无显著差异(P>0.05);稻渔系统对水体中氨氮、亚硝氮、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7.48%、78.13%、37.97%和53.05%;养殖尾水中IMn与悬浮物于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