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73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600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从海洋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能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酵母菌P5.根据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P5为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 sp.).该菌株最适宜生长和降解苯酚的条件为:温度25℃,pH6.0~7.0,摇床转速100r/min,需氧;菌株P5能在较高浓度的苯酚条件下生长,在72h内可以降解95%以上的苯酚.对苯酚代谢途径和相关酶的研究发现,菌株P5主要在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作用下通过邻位途径进行苯酚代谢.图7表2参24  相似文献   
142.
长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在崇明东滩潮间带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利用Brey(1990)的经验公式分析了调查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结果表明:以去灰干质量(AFDM)计,5月、8月和11月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次级生产力和总平均P/B值分别为637.83 ind m-2、6.82 gm-2、6.71 g m-2a-1和1.01 a-1.纵向梯度上,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次级生产力三者大小排序均为东旺沙≥捕鱼港>团结沙.分析表明,潮间带次级生产力受软体动物影响明显,其中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黑龙江河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泥螺(Bullactaexarata)和中华拟蟹守螺(Cerithidea sinensis)这6种优势种贡献了崇明东滩潮间带65.24%的次级生产力.调查区域总平均P/B值为1.01 a-1,推测东滩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一年更替一代,群落结构不稳定,受外界影响较大.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断面环境状况进行分析,显示团结沙生境状况最稳定,捕鱼港次之,东旺沙最剧烈.对次级生产力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除生物量、栖息密度外,水体总氮、总磷对其也存在较大影响.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解析断面各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显示断面群落次级生产力环境影响因子不尽一致,东旺沙影响因子为Sal、TP、TOC及DO;捕鱼港影响因子为TN、TOC、Chla及DO;团结沙生境状况极稳定,受环境因子影响极小,分析其次级生产力影响因子可能更偏向于沉积物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143.
岩溶地区土壤溶解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土壤溶解有机碳(DOC)进行了逐月的观测,结果显示DOC是岩溶生态系统中活跃的有机碳组分,在岩溶地区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年中土壤DOC的变化特征表现为3个阶段:(1)3-7月,随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和新陈代谢能力极大提高,土壤溶解有机碳呈升高趋势;(2)8-11月,气温保持较高的水平,但降雨量偏低,土壤干燥,土壤微生物活性极大地减弱,土壤DOC质量分数全年最低;(3)12月至次年2月,随温度的降低,土壤生物活性逐渐降低,土壤DOC呈缓慢升高趋势,且与土壤微生物量碳之间存在互为消长的关系。土壤碳酸盐岩的溶蚀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DOC之间存在负相关。文章还提出了岩溶地区土壤碳循环模式及DOC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4.
土壤水溶解态有机物质与重金属的络合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疆  王果  方玲 《生态环境》2001,10(1):67-71
水溶解态有机物质与重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对土壤重金属化学行为的影响十分显著。文章综述了土壤水溶解态有机物质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水溶解态有机物质与络合反应有关的性质,以及水溶态有机物质与重金属的络合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5.
武汉市葛店地区汞污染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涛  马振东  赵宾  龚敏 《环境化学》2005,24(4):454-458
对武汉市葛店地区的土壤、水体及沉积物进行了系统取样、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和底层土壤中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14mg·kg-1和0.181mg·kg-1,分别是区域土壤汞背景值的6倍和3.6倍,初步分析原因为污灌、大气汞的干、湿沉降和使用含汞农药;水体汞含量平均值为1606.77ng·1-1,远远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的Ⅲ类水质标准(≤100ng·1-1),且水体汞含量随距化工厂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形态分析表明,水体汞大部分以粒子态和溶解态存在,活性汞只占很小一部分;沉积物样品中汞的含量范围为2.450-8.630mg·kg-1,平均值4.677mg·kg-1,污染程度随距化工厂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146.
水体中的微塑料会吸附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影响有机污染物和微塑料的环境归趋和生态毒性。研究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对于评价有机污染物和微塑料的环境赋存、迁移及生物有效性有重要意义。污染物在微塑料与水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Kd),是表征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能力的重要参数。实验方法难以逐个测定众多有机污染物的Kd值,有必要发展其预测模型。本研究搜集了有机污染物的线性溶解能关系(LSER)参数及Kd值,构建了可预测有机污染物在聚丙烯微塑料与海水、聚乙烯微塑料与海水、聚乙烯微塑料与淡水之间Kd值的LSER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R2adj介于0.794~0.903)、稳健性(Q2LOO和Q2BOOT分别介于0.763~0.863和0.720~0.804)和预测能力(R2ext和Q2ext分别介于0.886~0.971和0.825~0.954),能够用于预测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六氯环已烷和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Kd值。  相似文献   
147.
渤海莱州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65mmol/(m2·d)和0.96—2.52mmol/(m2·d).培养结果说明充氮或充空气与加氯化汞或不加氯化汞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莱州湾底部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与其它地区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148.
辽河流域与英国中部河湖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辽河流域和英国中部水体中溶解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各研究水体中DOM包含4种荧光组分,即类色氨酸、类酪氨酸、可见光区和紫外光区类腐殖质,通过对荧光特性定量指标的分析可知,辽河流域各研究断面水体中类腐殖质物质内源作用大于陆源,DOM具有较强的新近自生源,各河流水体中DOM腐殖化程度顺序为:浑河中游海城河中游蒲河下游太子河下游.相比之下,英国河湖中,除了River Tame含有以上4种荧光组分外,其它水体中均没有发现类酪氨酸荧光物质,甚至在River Tern中仅含有类腐殖质荧光物质,河湖中DOM含有较少的新近自生源组分,以陆源影响为主.另外,辽河流域水体中类蛋白与类腐殖质荧光峰强度比值大于英国各河流水体的平均值.由此可以推断,辽河流域各研究断面大量污染物的输入,是造成其严重内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从而使水体中DOM含量增加,英国各河流断面其DOM主要来自于水体本身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和浮游植物的代谢活动以及土壤有机质经雨水的冲刷流入水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9.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三峡水库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的特征及来源,以小江回水区为研究对象,对其DOM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讨了荧光强度与DOC、CODMn和叶绿素a的关系。结果显示:小江回水区DOM的三维荧光光谱主要表现出3个峰,类腐殖质荧光峰A、类蛋白荧光峰B和C;DOM荧光强度与DOC、CODMn相关性较好,表明荧光溶解有机物质的含量可以较好反映水体中有机碳和可被氧化有机物的含量;在8月份非水华暴发时期荧光强度和叶绿素a相关性较差,表明DOM荧光物质主要不是由浮游植物产生。综合分析可以推断小江回水区DOM的来源既有外源输入,也有内源输入,且外源输入对DOM荧光物质的贡献大于内源输入.  相似文献   
150.
植物N/P与土壤pH值对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人工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植物中全氮与全磷之比(植物N/P)和土壤pH值与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湿地物种丰富度与植物N/P之间呈单峰变化关系,当2.09.5时,氮、磷供应平衡系统可能被破坏,湿地物种逐渐减少.物种丰富度与土壤pH值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526),当pH值为5.6~6.8时,物种丰富度随着土壤pH值增加而增加.通过方差分析,土壤pH值和植物N/P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分别为37.96%和15.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