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39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研究了根生沉水植物菹草对富营养和重金属等污染的滇池水体和底泥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菹草对水体和底泥中的P、N、Pb、Zn、Cu、As有较大的吸收、富集量,单位生物量的菹草对N、Cu的富集量>水葫芦>茭草>芦苇,P、Zn则>茭草>芦苇;对底泥中N、P、Cu、Pb的吸收系数>水葫芦,尤以N、P为最显;研究还表明,植物对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富集量和净化效率与生物量大小有关,当菹草保持其群体覆盖率为50%时,生物量最大,净化效率也最大。  相似文献   
342.
滇池富营养化治理成效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滇池富营养化治理的进展及成效,探讨了滇池治理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在下阶段的治理工作中,应重视生态修复和面源控制工作,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343.
通过利用滇池外海多年来的监测结果,从宏观上的污染物总量和微观上的数理统计分析提出,进入滇池湖体的氮磷总量中,氮对滇池的贡献要远大于磷;夏季主要以COD、BOD有机污染为主,冬季以氮、磷污染为主.因此,解决滇池富营养化的根本途径是点源、面源综合治理,彻底减少TN、TP、COD和BOD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344.
抓住机遇 扎实工作 大力推进滇池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崇勇 《环境保护》2007,(11A):71-73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治理的重大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发动全市人民参与,以更大的力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抓好滇池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推进滇池污染治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45.
滇池入湖河道底质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滇池草海入湖河道底泥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特征、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入湖河道的底泥污染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46.
在政策,规划和计划层次上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建立以战略环评为引导,项目环评为补充的环评体系已势在必行,本评价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为原则,以保护滇池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在明确环境遗留的前提下。筛选山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关键的环境要素,土地利用,排水和景观为战略要素,制订并运用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预测性SEA与监控制性SEA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相似文献   
347.
几种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水的净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滇池入湖河道污水,对香蒲、水芹菜、大藻、水葱和蔗草等5种水生植物进行了净化河道污水的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香蒲、大藻、水芹菜对污水中CODMn、BOD5、TP和TN均有较好的净化去除作用,去除率可达37%~52%。其中水芹菜对增加河道水中的DO含量也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8.
旨在介绍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观测方法及土壤侵蚀模数背境值状况,目的是客观评价滇池流域台地区水土和氮磷流失控制工程实施效果和提供本区域土壤侵蚀模数背境值。  相似文献   
349.
滇池东岸暴雨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对滇池东岸地区前4场暴雨的监测表明,该地区农排沟和河流暴雨径流流量变化过程基本趋势相同,流量升高下降趋势明显;同一径流区内非溶解性污染物浓度随暴雨场次变化较小,受暴雨间歇期的影响较大,溶解性污染物浓度随暴雨场次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50.
通过对滇池流域园地水土流失的实际试验和观测,解释滇池面源污染中园地水土流失的规律,认为滇池流域小面积分散管理园地的SS流失并不是园地水土流失的主要产出地,但其对植被覆盖变化的敏感度较大,是潜在的土壤侵蚀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