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亚洲东南地区在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之间有天山(北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带;在塔里木-中朝板块与杨子板块之间有秦岭-大别褶皱带(东部);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有赣(东北)-浙(西)-皖(南)对冲带。东部沿海地区北北东向滨太平洋板块则横切以上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诸板块,展现出太平洋西海岸最新板块的格局。各板块对接带上发育开阔和长期发展的火山-侵入岩带。不同类型的火山-侵入岩有不同的矿产:金(铜铅锌)多与中-基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铅锌、锡(钨);铁多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镍多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  相似文献   
152.
本文以山头郑火山侵入杂岩为例,针对火山岩一次火山岩—侵入岩“三位一体”的成因假说提出质疑和讨论。该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与演化并不遵守“三位一体”的演化规律。其证据是:①侵入岩与火山岩之间存在明显的化学成分间断;②控制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变化的矿物相与侵入岩的矿物相并不吻合;③侵入岩的锶初始值明显小于火山岩。作者认为,导致侵入岩与火山岩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源区不同。  相似文献   
153.
针对当代地质科学转型,拓宽服务领域之趋势,提出火山学与环境地质学科交叉形成的生长点一火山环境地学。火山活动以其高温有毒气体、炽热熔岩流、高温火山碎屑流、空落火山灰云、火山泥石流、伴随火山活动的地震与海啸等形式给人类造成灾害,近400年全球有26.5万人丧生于火山活动。火山事件还影响全球气候及生态环境,造成气温、降雨量异常、大气污染、臭氧层被破坏、加剧温室效应及厄尔尼诺现象等,危及人类生存空间和环境。提出火山灾害的评估与监测、火山环境地学研究思路、发展目标及有待研究的问题,旨在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4.
雁荡山白垩纪破火山地质遗迹价值与全球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雁荡山地质遗迹为自垩纪复活型破火山。本文试从全球火山(岩)带同类地质遗迹的视域考量雁荡山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自垩纪破火山的典型代表,它涵盖了流纹质火山作用各类产物,是流纹质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馆,是研究亚洲大陆边缘构造与岩浆作用的天然窗口。杰出的科学价值与优秀奇特的自然美景与浓厚山水文化,三者融于雁荡山一体,实属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155.
菲尔德斯半岛火山活动有两个高峰期,相应分为两个亚族回.火山机构有二类,一类以火山颈相岩柱为标志,另一类发育着火口相、近火口相集块岩、集块熔岩.据形成时间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火山机构.火山活动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为典型的裂隙中心式喷发,形成本区NW向、间距约为2km的火山喷发带.早期活动遍及全区,具有自SW向NE迁移的总体演化趋势;晚期沿火山喷发带自NW向SE局部性迁移.  相似文献   
156.
本文阐述了酸性火山玻璃发生脱玻现象后的X射线衍射特征、镜下(偏光及扫描电镜)特征和形貌特征,重点讨论了对酸性火山玻璃脱玻化途径有重要影响的网络结构因素和化学成分因素,最终提出酸性火山玻璃的五种脱玻化途径及相应产物:SiO_2±H_2O纯架状、架状网络→“石英”质;SiO_2+Al_2O_3+H_2O±其它成分架状、层状网络→“伊毛缟石”质;SiO_2+Al_2O_3+K_2O(Na_2O,CaO)架状、层状网络→长石质;酸性火山玻璃(含不同的挥发份)架状、层状、链状网络→粘土质及其它可能的产物;SO_2+Al_2O_3+K_2O(Na_2O)+CaO、FeO、MgO(群聚?)等土挥发份层状、链状网络→绿泥石、辉石、闪石。  相似文献   
157.
黄韬 《环境》2010,(12):6-9
自10月26日开始断续喷发以来,印尼默拉皮火山已夺去数百人的生命,还有近40万人不得不因此撤离家园。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吃了不少火山的苦头,有的人失去了生命,有的城镇一夜之间消失不见。然而火山本身也算是一道风景,火山喷发时的景象被人称为“奇观”……到底火山内部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火山的喷发有何深层次原因,对未来的人类生活将造成怎样的影响等等,人们将继续对这些问题探究下去。  相似文献   
158.
<正>《资源调查与环境》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期刊,是在原《火山地质与矿产》内容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地质研究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等,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全文收录,是《中国科学引文  相似文献   
159.
赵叶 《防灾博览》2004,(6):35-35
您以为海底是一个平静、冷寂的世界吗?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处在激烈的跳荡、奔突之中。海底火山便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0.
五大连池火山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五大连池火山危险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反演和分析,通过对现代岩交流心概念和国外活火山实例剖析,采用岩浆固结的Stefan问题的葩演了岩浆房的固结曲线和固结时间:引入SFT理论探讨了五大连池火山岩浆碎屑化机制;利用壳幔结构化R值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五大连池火山区地壳稳定性;采用火山区卫星重力异常剖面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五大连池火山区地幔物质活动性,结合五大连池火山现代喷发的史料分析,模拟了五连池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