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42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0 毫秒
271.
《世界环境》2012,(4):64-67
本报告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11年7月发布,本刊自2012年02期起对其进行连载,此内容为第三部分,后续部分将在接下来的期刊中刊登。我们能否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森林零净砍伐和零净退化"尽管模型显示,在不久的将来毁林能够被阻止,同时满足全球对食品、材料、生物能源的需求,但是人口不断增加将导致2030年以后无法实现此目标。不作为情景说明了作物产量和畜牧生产效率实现历史性增长的趋势仍然继续,农作物种植仍需占用一定的土地,特别是牲  相似文献   
27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经过多年发展,在个体防护装备检测方面,除国标外,还具备了国家标准(ISO)、欧标、英国标准、美国标准等大部分国家先进标准的检测能力,涵盖所有个体防护门类。  相似文献   
273.
274.
青海尕海盐湖初级生产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 年夏季对青海尕海盐湖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 初级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1) 水域毛初级产氧量平均值为3 .273g m -2d-1 ,其中底栖藻类占70.99% ,底栖藻类单位面积毛初级生产力是浮游植物的2.45倍.(2) 水域初级生产力构成格局为:由沿岸到湖心区,随着水深的逐步增大,底栖藻类初级生产力逐步减少,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逐渐占主导地位. 前者所占的比例在0.55 m 水深时为97.72 % ,在大于13.0 m 水深后即降至0.0 % .(3)与国际有关文献相比,尕海盐湖初级生产力较低  相似文献   
275.
徐勇  盘钰春  邹滨  郑志威  郭振东 《环境科学》2024,45(3):1615-1628
在区域和植被类型尺度上定量厘定气候因子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季植被GPP(GPPGS)的直接、间接和综合影响,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植被资源管理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ODIS GPP数据、气象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GPPGS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通径分析揭示气候因子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体和不同类型植被GPPGS变化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综合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2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GPPGS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以C计,下同)为2.70 g·(m2·a)-1P<0.01).不同类型植被GPPGS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其中,灌丛上升速率最高,为3.31 g·(m2·a)-1,栽培植被上升速率最低,为2.54 g·(m2·a)-1.②长江中下游地区GPPGS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比为88.11%.不同类型植被GPPGS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比均大于84%.③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和最高气温对植被GPPGS的直接影响呈显著正向影响(P<0.05),而太阳辐射呈不显著正向影响(P≥0.05).最高气温、降水和太阳辐射对植被GPPGS的间接影响均呈非显著负向影响(P≥0.05).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综合作用下,降水和最高气温对植被GPPGS呈不显著正向影响(P≥0.05),而太阳辐射对植被GPPGS呈不显著负向影响(P≥0.05);不同植被类型上,降水是影响栽培植被GPPGS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最高气温是影响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草丛GPPGS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④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GPPGS变化主要受最高气温、降水和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降水的直接影响对植被GPPGS变化的主导区域占56.72%.研究结果可为量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固碳潜力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因地制宜的生态恢复治理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6.
周怡婷  严俊霞  刘菊  王琰 《环境科学》2024,45(5):2806-2816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定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以黄土高原地区及6个生态分区(黄土高塬沟壑区A1、A2副区,黄土丘陵沟壑区B1、B2副区、沙地和农灌区(C区)和土石山区及河谷平原区(D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气象、地形和人类活动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残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估算区域NEP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地形、人为因子对NEP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2000~2021年,黄土高原NEP多年平均值(以C计)为104.62 g·(m2·a)-1.黄土高原及各生态分区NEP均呈增长趋势,其中,黄土高塬沟壑区A2副区NEP年均增长率最大,为9.04 g·(m2·a)-1;沙地和农灌区NEP年均增长率最小,为2.74 g·(m2·a)-1.除沙地和农灌区为弱碳源外,其余各生态分区均表现为碳汇.在空间尺度上,黄土高原年均NEP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碳汇高值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塬沟壑区南部,碳源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塬沟壑区北部、沙地和农灌区的大部;NEP的空间变化有显著差异,高增幅主要分布在A2副区中南部以及B2副区的西南部.黄土高原及各生态分区NEP时间变化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人类活动数据与NEP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0,且人为因素对NEP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NEP的空间变化受气象因子的影响较大,降水、太阳辐射是影响空间变化的主导因子.总之,黄土高原NEP的时空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类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陆地生态系统减排增汇及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7.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净初级生产力的人类占用从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角度可以定量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生态持续性程度,是近年来国际上一种重要的生物物理量衡量方法。论文简要介绍了净初级生产力人类占用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基本原理。综合国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认为,定量表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上限是净初级生产力人类占用方法的最大优点,而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不足之处则主要表现在关键参数的不确定性、可持续性的评价阈值、研究数据的缺乏和生物量进出口问题等4方面。  相似文献   
278.
2014年,马云提出:"人类正在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如果说在IT (互联网技术)时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那么到了DT(大数据技术)时代,则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在DT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收集到更丰富的数据,数据也正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高效有价值的数据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相似文献   
27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定量化可持续评价的重要理论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合遥感产品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构建了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模型,调整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并增加了污染物账户。在此基础上,应用传统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分别计算了南通市2000~2013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改进模型下的南通市2000~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都是稳步增长的,改进后的模型变化较小;(2)南通市2000~2013年生态承载力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3)南通市连续14年出现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308 6 hm~2/人上升到0.587 7 hm~2/人,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可见,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研究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最后,针对南通市生态不安全状况,从土地结构、能源消费等方面提出减少生态足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0.
云贵川草地是中国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其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研究区的AVHRR、MODIS遥感影像等数据及周边地区的气象资料,结合改进的CASA模型,对云贵川地区草地1996~2015年20 a间的NPP及草地植被相关生态特征进行估算,并对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 a间云贵川草地NDVI值变化规律性明显,97.18%的草地面积年平均NDVImax呈现增加趋势。(2)20 a间云贵川草地NPP总体上呈现出“西北低、西南高、东部居中”的空间格局,年均NPP值为420.85 gC·m-2。 (3)时间格局上,20 a间整个云贵川区域逐年平均NPP值虽然有一定的波动性,但仍以7.2322 gC·m-2·a-1的速率在增加。20 a间夏季NPP平均值最高,为160.25 gC·m-2;春季次之,NPP平均值为 109.10 gC·m-2;秋季与春季相比,NPP值稍低,为106.10 gC·m-2;冬季最低,为54.03 g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