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42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91.
在人们的期盼中.新中国迎来了60华诞。在过去的60年岁月中,中国一步步在崛起.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使亿万人民创造、创新、创业的热情喷薄而出.让古老的东方大国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392.
水资源足迹计算模型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足迹的概念。基于水资源生产力,推导出水资源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用水资源赤字和水资源盈余来衡量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南京市为例进行模型实证研究,计算了2003~2007年南京市水资源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南京市水资源足迹增长明显,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平稳,赤字从2004—2007年呈指数增长趋势。实证研究表明模型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生产消费对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3.
基于遥感的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典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是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3种典型植被--芦苇、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实验室测定和遥感技术进行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研究。首先,设置湿地3种典型植被样方,测量植被鲜重、高度、密度、盖度和叶面积指数(LAI)等反映植被生物学特性的特征参数,按不同植被类型分别建立基于LAI的样方NPP回归模型;其次,利用一景相近时相的SPOT5影像,经过几何纠正和辐射定标后,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影像分类,同时,计算出能较好地反映植被特征和消除土壤背景影响的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建立了基于MSAVI的3种典型植被LAI遥感估测模型;最后,分别根据样方3种典型植被的NPP估测模型以及LAI遥感估测模型,进行尺度化转换,估算出崇明东滩湿地典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简单可行,精度较高,可为快速定量评估湿地植被碳贡献及碳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4.
长江中下游湖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淡水湖泊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湖泊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子氮、磷等营养元素增加,会显著影响湖泊系统的初级生产力。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模型来模拟湖泊等水体的初级生产力。而VGPM模型和Talling模型综合考虑了水温、光合有效辐射、湖泊叶绿素浓度和真光层深度等因素,能较准确地模拟水柱初级生产力。1987~1991年、2001~2005年长江中下游湖区湖水中TP浓度分别为0059~0105和0070~0167 mg/L,湖泊TP浓度升高,导致湖泊藻类初级生产力增大。15 a间湖区的初级生产力由0139~0381 gC/(m2〖DK〗·d)上升到0128~0504 gC/(m2〖DK〗·d)。在VGPM模型1987~1991年、2001~2005年湖区固碳量由3 32125 tC/d上升到3 76502 tC/d,增加1336%;在Talling模型中湖区固碳量由2 39964 tC/d上升到3 27242 tC/d,增加3637%  相似文献   
39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政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将生产性公共支出向较不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倾斜。为了全面地评估这种财政政策的效果,在传统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将生产性公共支出及其空间溢出纳入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多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了现实经济中区域生产性公共支出政策及其调整对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冲击,得到的结论是:(1)当前生产性公共支出空间分布基础上,新增生产性公共支出分散于各个地区,会继续扩大区域经济差距;(2)新增生产性公共支出集中于较不发达的地区时,由于较低的基础设施边际生产力和较弱的空间溢出效应,全国人均产出不能达到最大水平,但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3)新增生产性公共支出集中于较发达的地区时,由于较高的基础设施边际生产力和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全国人均产出可达到最大水平,但同时拉大区域经济差距。由此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现有生产性公共支出的区域分布基础上,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为目标的次优的财政政策将新增的生产性公共支出向西部和中部等较不发达地区倾斜,靠直接刺激效应促进当地产出增长;以效率优先为准则的财政政策选取较发达地区为生产性公共支出目的地,因为较发达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基础设施边际生产力和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96.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黑白瓶法调查了香溪河库湾夏季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探讨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光照强度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的代谢类型。结果表明:河口、峡口、吴家湾和平邑口总初级生产力最大值分别为6.33、3.89、6.51和4.67 gO2/(m2.d);平邑口、吴家湾、峡口、河口0~5 m水柱日生产量分别为6.95、6.78、5.17和4.65 gO2/(m2.d)。除平邑口的最大生产力出现在水下0.5 m以外,其余3个样点的生产力垂直变化均表现为表层最高,随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吴家湾、峡口、河口三位点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与相对应水层的平均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而平邑口位点相关性不明显。香溪河库湾1 m水深以内的群落代谢率平均值为4.0,推测夏季水华期间该水体1 m水深以内的浮游植物群落为自养代谢类型。  相似文献   
397.
人类的生存、繁衍、进化,离不开生产劳动。在人们创造和拥有世界的同时,伤亡事故也与之相伴。原始社会,人们栖息山林、狩猎为生,从不乏虎狼之灾,当时的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供奉、崇拜事宜上,以此来化解“凶残”、祈求平安,因此古人的图腾多是凶猛的野兽。到了农耕、游牧文明的出现,劳作的伤亡亦显得“安全”的重要。在生产力低下的劳动过程中,人们靠着经验和仿效,  相似文献   
398.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安定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最根本的要求。本文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9.
四川省农业生产环境因素-化肥施用状况宏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提出“区域化肥施用负荷”、“化肥施用相对生产力”、“化肥施用相对适宜度”等概念及研究方法,用于四川省化肥施用状况宏观分析。四川全省化肥施用量F=228.86kg/hm^2,全省21个市州中自贡、攀枝花、德阳、绵阳、遂宁、眉山、雅安和巴中等8个市F〉250kg/hm^2,其中攀枝花市达到457kg/hm^2;全省5个农业区中,成都平原区F值最高,达285.63kg/hm^2。四川省化肥施用负荷H=4704kg/km^2,自贡、德阳、遂宁、内江等4市H值是全省H值4倍以上,自贡、遂宁2市甚至达5倍以上;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H值分别是17491kg/km^2和16309kg/km^2,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全省化肥施用相对生产力R=20.26kg,攀枝花市R=12.11kg,是全省最低的;盆地丘陵区R=20.16kg,其余地区R值均高于全省的。全省近10年平均化肥施用相对适宜度T=3.19作为评价基准,攀枝花市T=5.22,是全省最高的,属化肥施用高度过量;各农业区中,盆地丘陵区T=3.47,盆周山地区T=3.28,属化肥施用轻度过量,其余地区基本适宜。  相似文献   
400.
在GIS系统支持下,利用遥感和气象资料,构建了基于光能利用率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模型,估算了1981~2000年长江上游地区植被年NPP分布。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NPP的年际变化规律,基于像元空间尺度讨论了植被NPP对气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除农作物外,各植被类型NPP均呈增长趋势,其中针叶林增幅最大。NPP出现较明显变化地区可能主要与人为因素作用有关。长江上游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分布均与年NPP分布相似,从西北向东南逐步递增趋势。长江上游NPP与降水和均温的年际相关性整体不强。呈强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2)的区域,其面积均占据了总面积的近一半,其分布呈现互补关系。呈强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小于-0.2)的区域面积较小。随地理位置的不同,气候因子(降水、气温)对NPP的年际变化的驱动作用(强度、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