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9篇
  免费   1063篇
  国内免费   1935篇
安全科学   2620篇
废物处理   466篇
环保管理   1221篇
综合类   8554篇
基础理论   1164篇
污染及防治   1008篇
评价与监测   990篇
社会与环境   421篇
灾害及防治   473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22篇
  2022年   490篇
  2021年   601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612篇
  2014年   1099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835篇
  2011年   838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667篇
  2007年   653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639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708篇
  2002年   532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212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994年5月1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将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依据该法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对建立环境行政赔偿制度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一种评价河流水质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改进的W值法的评分标准和数学模式,并对两条河流监测数据进行了计算。与迭加型指数法相比,改进的W值法更科学、合理、全面直观,是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首选模型。  相似文献   
13.
14.
15.
国家局政法司副司长石少华的学习《安全生产法》专栏文章之三:《安全生产的基本大法》,论述了《安全生产法》的法律性质及其法律地位。罗云教授的《数字化安全生产法》,角度独特,表述新颖,对掌握该法的内容实质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地下水模糊数学评价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媛  蔡荣  孙亚军  陈锁忠 《环境科技》2002,15(3):20-21,24
徐州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 ,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徐州的地下水资源以岩溶地下水为主 ,年开采量 1.83亿m3 。地下水作为徐州市的主要水源 ,其水质状况对徐州的工业生产和人民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疆环境保护》2002,24(4):33-33
关于产生环境噪声的工业企业是否只有超标才必须向环保部门申报登记的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经研究 ,日前作出解释 ,全文如下 :《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 ,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另第二十四条规定 :在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 ,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根据以上规定 ,产生噪声的工业企业 ,应按照国家监测规范和标准进行厂界噪…  相似文献   
18.
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的膨胀和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使得人类向自然界获取越来越多的资源,同时向环境源源不断的输入废弃物,已经严重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和环境容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植被消亡、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变暖等情况已经严重到难以遏制的地步,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地讨论了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大小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足迹的大小是各省(区市)的大中型企业个数、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等众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总人口和GDP是生态足迹大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因子载荷量分别达到了0.940和0.913。值得一提的是非农业人口与生态足迹的相关系数超过了农业人口,这说明由于消费模式和生活水平等的差异,非农业人口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大于农业人口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期为生态足迹在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通过对酸性矿井水中和法沉泥及沉泥被酸解后得到的酸解液的残渣成分的分析,认为沉泥可以被酸解后利用,研究发现酸解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铁,铝,锌,锰等金属离子,它们恰好是一些常用无机混凝剂的主要成分,因此我们提出用酸解液作为污水处理混凝剂的设想。另外,酸解沉泥得到的残渣,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在工农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