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25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197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正>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号召力,增强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公众认同感,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又于2010年4月公布了国家"防灾减灾日"图标。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伞状弧形蕴含防灾减灾"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呵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彩虹寓意美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索矿工心智游移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从个体、组织管理和作业环境3个方面提出了矿工心智游移影响因素和研究假设;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12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和AMOS 22.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采用Pearson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各影响因素均与心智游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个体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疲劳的影响最大(β=0.60);组织管理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破坏性领导的影响最大(β=0.54),破坏性领导不仅直接影响心智游移,还能通过负性情绪(β=0.36)间接影响心智游移;作业环境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作业环境物理特征的影响最大(β=0.36),作业环境物理特征不仅直接影响心智游移,还能通过疲劳(β=0.41)间接影响心智游移.  相似文献   
103.
为预防高温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的危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高温环境下人体生理状态.针对高温作业环境下人体生理指标进行测试,选取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口腔温度和平均皮肤温度作为生理状态评价指标,采用岭形模糊分布构造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利用熵权法确定生理状态评价指标的权重,引入生理状态评分(PSS)评价人体生理状态的安全等级,进而建立高温作业环境下人体生理状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轻度劳动强度下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状态评分比中度劳动强度稍低,女性的生理状态评分总体上比男性稍高,评价结果与主观热感受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4.
硫酸铜和氰戊菊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重金属和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选用硫酸铜、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h半致死浓度(LC50)判定斑马鱼对这两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硫酸铜24 hLC50、48h LC50、72 h LC50、96h LC50分别为12mg/L、7.9 mg/L、6.8mg/L、5.4 mg/L;氰戊菊酯24 h LC50、48h LC50、72h LC50、96h LC50分别为1.2×10-4 mg/L、0.9×10-4 mg/L、0.9×10-4 mg/L、0.9×10-4 mg/L; 硫酸铜安全质量浓度为1.03mg/L,氰戊菊酯为1.52×1O-5 mg/L.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硫酸铜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Ⅱ级,氰戊菊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Ⅰ级.  相似文献   
105.
石油烃类污染物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具有较大危害。目前微生物技术已成为修复石油烃污染环境的主要方法,微生物可利用目标污染物作为碳源,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对其进行代谢降解。研究了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代谢机制,可通过合理设计降解途径中关键步骤的酶,降低限制因素对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影响,提高限速步骤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对石油烃的降解率,以更好地应用于石油烃污染场地的修复。通过梳理总结石油烃的主要组成和结构、代谢途径、功能基因和关键酶种类,以及组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石油烃降解代谢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烃污染领域的应用前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以杜洛克猪精液为材料,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3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获得纯化倍数为27.64、比活力为1 773.25 U mg~(-1)的酸性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纯酶制剂.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纯酶两种亚基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9.13×10~3和62.24×10~3.对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的等电点为5.10,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60℃.酶在pH 3.6~9.2、温度10℃~55 ℃的范围内较稳定.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罐葡萄糖苷(pNP-NAG)为底物,测得米氏常数K_m为0.455 mmol L~(-1),最大反应速度V_m为17.34μmol L~(-1)min~(-1),活化能为41.70 kJ mol~(-1).图8表1参15  相似文献   
107.
河南小麦和夏玉米两熟制种植区的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划分河南省适宜小麦和夏玉米两熟种植的不同生态区,利用26个有代表性的县(市)气候和土壤肥力资料及历年小麦和夏玉米平均产量等46个指标,提取出7个主成分,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区。结果表明,26个有代表性的县(市)可分为六大区:第Ⅰ区包括12个样本县(市),覆盖了河南省豫北和豫东的大部分地区和豫中的部分地区,可分为4个亚区;第Ⅱ区包括9个样本县(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第Ⅲ区包括偃师和济源两个样本市;Ⅰ-1、Ⅰ-2、Ⅰ-3亚区和Ⅱ、Ⅲ区都是小麦和夏玉米两熟适宜种植区,Ⅰ-4亚区是小麦和夏玉米两熟次适宜种植区。第Ⅳ区仅包括温县,该区位于太行山的山前平原,热量资源较丰富,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是河南省小麦夏玉米一体化种植的最适宜区。第Ⅴ区仅包括卢氏,这里位于河南省最西部的伏牛山脉,山峦起伏,海拔较高,土壤耕层浅,小麦夏玉米产量均低,夏季不宜种植玉米,但可种植谷子、红薯等耐旱耐瘠作物,为麦谷(薯)两熟适宜区。第Ⅵ区仅包括信阳,这里水热资源充足但光照不足,夏秋季宜种植水稻,为稻麦两熟适宜区。最后讨论了不同种植区小麦和夏玉米两熟制的种植模式和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8.
在210Pb计年的基础上,运用水生生物遗存、色素、有机碳同位素和磁化率分析了东湖钻孔沉积物中的生物与环境信息,重建了东湖100多年来湖泊营养与环境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东湖10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指示重金属污染的磁化率和指示湖泊富营养化的色素指标如蓝藻叶黄素(Myx)、颤藻黄素(Osc)快速上升,相应的水生生物如介形虫、腹足类、水生高等植物等表现明显的组合和变化阶段,同时有机碳同位素偏正与湖泊生产力升高和藻类繁盛有关.沉积记录表明东湖生态系统近代发生了深刻变化,湖泊营养演化自早至晚呈现四阶段性:贫营养阶段(1900-1966AD)色素水平低、拥有较丰富的水生高等植物和腹足类;中营养阶段(1966-1983AD)色素含量增高、水生高等植物和腹足类减少;富营养化阶段(1983-1989AD)色素含量快速增高、水生高等植物消失;超富营养化阶段(1989AD-至今)色素含量稳定居高、某些耐污染的介形类较繁盛.结果对于认识湖泊生态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如何治理湖泊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资源学的学科属性及定位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学属于应用理学,以地球科学、生物学、天文学为其学科理论基础。资源学、环境学、生态学是同一层次的学科。资源经济学建立在资源学和理论经济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0.
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疏散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人员安全疏散是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设计中的需要考虑的第一安全目标,并且人员安全疏散评估方法的研究也是火灾安全学中的一个热门方向。在本文中笔者介绍几种可用于安全疏散的评价方法,并结合各种评价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对一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