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白腐真菌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静  胡俊栋  王学军  陶澍 《环境化学》2005,24(3):270-274
研究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结果表明,温度、培养基、氧气浓度、水土比对PAHs的降解均有影响.温度为25℃、营养液为查氏培养基、通气量为60L·d-1、水土比为5∶1为最优水平组合.对降解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及其最优水平的分析表明,各种影响因素在降解实验的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同,降解实验初期,培养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氧气在整个实验中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2.
白腐真菌降解经微电解预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自行培养、驯化的白腐真菌,对经过微电解预处理的二硝基重氮酚(DDNP)废水进行了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微电解预处理后的DDNP废水(含CODCr467 mg/L)经生化处理108 h后,出水中CODCr在131 mg/L左右,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其中的苯胺类、硝基类的去除率达到99.9%以上,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对试验所获得的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证明,白腐真菌降解经微电解预处理后的DDNP废水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53.
白腐真菌F1对染料脱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从我国生物资源中筛选出一株白腐真菌F1,确定了其生长条件,实现了扩大培养,并研究了F1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4种难降解染料的脱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F1对中性深黄GRL、酸性媒介漂蓝B和刚果红的脱色效率都超过90%;白腐真菌能在短时间内将有毒染料酸性媒介漂蓝B降低到较低浓度;白腐真菌对染料脱色的同时,自身能够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54.
白腐菌在固体培养基下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稻草秆粉介质中白腐菌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分别为200、80 mg/L左右的吲哚可被白腐菌去除99%以上,质量浓度为74 mg/L吡啶的去除率为61.5%;白腐菌在稻草秆粉培养体系中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其中反应速率常数K(高浓度吲哚)>K(低浓度吲哚)>K(吡啶);高低浓度吲哚和吡啶3个降解体系的漆酶活力在第6天达到最大;漆酶在吲哚和吡啶降解过程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但酶活的变化与吲哚和吡啶的相对去除率不呈线性相关,稻草秆粉培养基中的介质和培养环境在降解过程中可能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利用前期实验筛选出的4株优势白腐真菌,处理阿维菌素废水经厌氧处理后的出水,实验结果表明,白腐真菌对该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且其生长特性与处理效果基本正相关。  相似文献   
56.
白腐菌是一种可有效处理染料废水的丝状真菌 ,它可通过其分泌的特殊的降解酶系或其他机制将各种人工合成的染料彻底降解为CO2 和H2 O ,同时 ,对脱色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就白腐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染料的降解酶系、机理和白腐菌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的有关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自然水体介质中白腐菌射脉侧菌(Phlebia radiata)I-5-6对二英类物质2,7-二氯二苯并英(2,7-diCDD)和八氯二苯并呋喃(OCDF)的降解规律.结果显示,在自然河水为介质的培养环境中,2,7-diCDD随着江水加入量的递增,降解率逐步下降,但这种影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弱.白腐菌处理OCDF底物的效果并不理想,经过12d处理后,降解率最高只达到36.00%,这很可能是由于OCDF已经高度氧化,再要对它进行氧化降解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58.
白腐真菌在石化环保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腐真菌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多方面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国内、国外的有关文献,对白腐真菌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9.
通过试验发现,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木材、玉米芯、土豆浸出液,对于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产量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外加碳源为10g/L葡萄糖的条件下,经过3d培养,添加浸出液的培养基的小球产量均能够达到80g/L以上,是未添加浸出液的基础培养基的小球产量的5倍.在外加碳源为5g/L葡萄糖时,添加了外源天然浸出液后,3d后小球产量均能达到69.5g/L以上,在未添加任何浸出液的基础培养基中,小球产量很低,并且在葡萄糖浓度1g/L~20g/L时,3d产量在12.5g/L~14.5g/L范围内.添加土豆浸出液的样品容易染菌,添加玉米芯浸出液的样品培养较长时间后容易发生小球膨胀,添加木材浸出液的培养基用于培养白腐真菌小球,产量高、耐其它微生物污染能力强,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良好的泥水分离能力,是较好的液体培养生长促进添加剂.木材、玉米芯、土豆浸出液相互混合有利于白腐真菌的生长.用添加木材浸出液的培养基培养白腐真菌,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球产量的差别在初期并不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小球产量差别逐渐增大.木材浸出液对采用培养基培养菌丝小球的作用是刺激生长,并不是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60.
白腐真菌生物膜反应器的脱色降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使用白腐真菌生物膜反应器对活性艳红X-3B染料进行脱色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白腐真菌生物膜对活性艳红具有迅速的脱色效果,富氮条件和初始pH值为中性或偏碱性有利于染料的脱色.从实验过程中共培养液和菌体颜色变化情况以及共培养液的UV-VIS扫描曲线结果分析看,白腐真菌生物膜首先将染料吸附而后进行生物降解.由于共培养液属于人工配制,且含有多种成分,而处理出水内含较多的真菌孢子和菌丝,所以对脱色降解后出水进一步净化十分必要,化学混凝法对其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