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持续淹水治理互花米草技术对盐沼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曦  张利权  袁琳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5):1093-1100
为了研究持续淹水治理互花米草技术对盐沼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应用化学分析测定方法跟踪监测了崇明东滩治理互花米草示范样地内水淹控制样区的土壤有机质、pH值、氯离子、重碳酸根、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随持续淹水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淹水时间的延长,盐沼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而盐沼土壤pH值、氯离子、重碳酸根、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升高.除了氯离子和重碳酸根外,其他指标在0~15cm和15~30cm土壤层间的含量略有差异,但变化趋势相同.长期淹水造成的厌氧环境对盐沼土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持续淹水时间越长,对盐沼土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大.因此,应用持续淹水技术治理互花米草时,应尽可能减少持续淹水时间,以便在迅速、有效控制互花米草后为受损湿地的修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海岸的溢油清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和需求的不均衡性,促进了海上石油工业和石油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溢油事故的几率.海上溢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溢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生态、资源、经济及人类生产生活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海岸溢油污染清理实践表明,正确的溢油清理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海岸的敏感性指数、溢油的类型、清理方法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支际可操作程度等.对包括盐沼地海岸和红树林海岸,沉积海岸,以及岩石海岸三类典型海岸的国内外现有海岸溢油污染清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以期为我国的海岸带管理和溢油应急计划的制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崇明东滩海三棱藨草生长期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口崇明东滩(CM-S)海三棱藤草(Scirpus mariqueter)生长期(4~12月)柱样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变化分析,发现柱样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温度、海三棱蔗草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陆源沉降、温度和海三棱藤草生长、死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崇明东滩沉积物有机碳库随时间推移呈明显的"盈""亏"变化.夏季是潮滩沉积物有机碳库的"碳亏"期,秋季9月起,海三棱蔗草死亡分解使得有机碳在沉积物中累积,沉积物碳库进入"碳盈"期.可见死亡倒伏的海三棱藤草是潮滩盐沼带沉积物有机碳库的主要碳源,海三棱蔗草在生长期中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大气碳素在生长末期输送补偿入沉积物有机碳库中.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较大面积比例的盐沼湿地已在人为干扰与自然侵蚀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受损、退化并消亡。最近20 a来,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随着许多大规模盐沼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为生态恢复理论提供了实践与验证的场所,在该领域正在逐渐形成基本观点与技术方法体系,这为我国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探讨近年来欧美等国在盐沼湿地生态恢复方面的基本观点包括:受损与退化成因,生态恢复目标,生态恢复主要驱动力等;并总结生态恢复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基底修复技术,水动力修复技术,植物引种技术等;进一步地以Delaware湾、Jamaica湾、Schelde河口为例介绍欧美等国在盐沼湿地恢复工程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盐沼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文华  杜永芬  王丹丹  高抒 《环境科学》2012,33(9):3097-3103
潮间带是典型的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带.为探明福建罗源湾潮间带的环境质量,于2009年在该区开展了野外调查,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该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o、Cr、Cu、Ni、Pb、V、Zn)浓度,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价了该区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整个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主要是粉砂和黏土质粉砂,重金属元素(Co、Cr、Cu、Ni、Pb、V、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48、77.82、23.24、40.67、36.25、134.75、111.21 mg.kg-1;互花米草盐沼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光滩区;与其它地区相比,本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福建海岸带土壤背景值,但低于珠江口地区.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工业排污和生活污水是本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矿床开采以及有机质降解产生的内源释放也是该区重金属元素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研究区具中等程度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Ni和Co是主要环境污染因子,Pb的污染程度较低;互花米草盐沼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于光滩区,不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Ni>Co>Cu>Pb>Cr>V>Zn.  相似文献   
16.
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盐沼土壤甲基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跨越11个纬度选取了4个典型滨海盐沼湿地,通过对比分析互花米草湿地和其他盐沼湿地(没有互花米草的本地种单优或者共优群落湿地)的汞(THg)和甲基汞(MeHg)含量特征及环境因子,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我国滨海盐沼湿地土壤甲基汞的影响.结果表明:(1)4个研究区THg含量高低顺序为闽江口((115.327±18.220)μg/kg) > 杭州湾((37.792±3.761)μg/kg) > 黄河三角洲((27.690±4.359)μg/kg) > 盐城((8.843±1.688)μg/kg);MeHg含量为杭州湾((0.589±0.134)μg/kg) > 黄河三角洲((0.511±0.059)μg/kg) > 闽江口((0.361±0.065)μg/kg) > 盐城((0.191±0.027)μg/kg).(2)综合4个研究区进行分析发现,互花米草入侵对盐沼湿地土壤MeHg和% MeHg的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互花米草入侵著增加了黄河三角洲的MeHg含量(95.0%).(3)在两种湿地类型中,% MeHg(甲基化率)和THg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个临界值(20~30μg/kg之间),当THg小于临界值时,% MeHg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弱;当THg大于临界值时,% MeHg与环境因子显著相关.本研究从较大的空间尺度回答了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盐沼湿地甲基汞特征的影响,为全面评价互花米草入侵对我国滨海地区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为研究滨海滩涂地区汞的迁移转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盐沼植物群落研究进展:分布、演替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沼是全球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滨海湿地类型之一,在我国分布广泛。盐沼湿地生态系统敏感、脆弱且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解盐沼植物群落时空分布动态的一般规律与生态学机制,是开展盐沼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与关键。海陆交界的特殊环境特征是影响盐沼湿地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演替过程的主要因素。在海洋潮汐作用下,盐沼湿地中的盐度、水淹强度、氧化还原电位等非生物因子往往呈梯度分布,这也导致了生物群落中种内、种间关系的变化。在非生物及生物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盐沼植物群落也往往沿高程梯度呈带状分布。环境变化是盐沼植物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在海岸线相对较为稳定的盐沼,植物群落的演替多属自发演替,而在靠近的大型河口的一些持续淤涨的盐沼,植物群落演替通常属于异发演替。沿海地区的水产业、流域上游及沿海地区的工程、污染及生物入侵等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已对盐沼湿地植物群落的产生了深刻影响。经过数十年发展,国际上盐沼植物群落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盐沼植物群落与其他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植物群落在盐沼生态系统过程中的作用等。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盐沼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高也日益成为盐沼植物群落学相关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江苏盐城原生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江苏盐城盐沼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的Hg、As、Cd、Cr、Cu、Pb、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分析得出,所测样品指标的平均值除Hg、As和Zn与背景值较接近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都高于背景值,Cu的含量为背景值的6倍,属超Ⅱ类沉积物。其次是Cd,以偏中污染为主。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8种重金属的污染评价结果为CuCdCrNiPbAsZnHg,且以Cu的污染最为严重。同时,结合粒度分析可知,沉积物在空间分布上的累积强度与粒径大小密切相关,粒径越大,污染程度越小。有植被覆盖的潮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明显要高于无植被覆盖的光滩。与近年来的背景值相比,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增加可能与核心区外围经济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盐沼植物对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伟伟  李道季  高磊 《环境科学》2009,30(11):3209-3217
通过2007年8月~2008年5月对长江口崇明东滩中部潮间带4个不同植被带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进行季节观测来研究盐沼植物对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植物生长带间隙水的NH4+-N、PO43--P浓度低于光滩,尤其是夏、秋两季NH4+-N的浓度比光滩低1个数量级以上.在植物生长季节,间隙水各种营养盐含量要明显高于冬季,且植物生物量与间隙水氮、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氮盐受植物的影响最明显,NH4+-N在互花米草与芦苇带分别是44.21、74.38μmol.L-1,明显低于光滩与海三棱草带(分别是340.14、291.87μmol.L-1);NOx--N的浓度比NH4+-N低1~2个数量级,但以芦苇带最高(5.94μmol.L-1).沉积物-水界面分子扩散通量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是上覆水中SiO32--Si、NH4+-N、PO43--P的源,NOx--N(NO3--N、NO2--N的总和)的汇,其中NOx--N从上覆水向沉积物的扩散通量[16.23μmol.(m2.h)-1]大于NH4+-N从沉积物向上覆水的扩散通量[15.53μmol.(m2.h)-1].植物的生长还通过影响沉积物-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与间隙水中营养盐比值及其与上覆水间营养盐比值,对毗邻富营养化河口生态系统营养盐结构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上海崇明东滩2013年3月的实测数据,借助ArcGIS软件进行Kriging空间插值,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了崇明东滩表层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崇明东滩表层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02~5.22kg· m-2之间,平均值为2.32 kg·m-2,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15×10s kg.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盐量、含水量和NDVI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类似,呈现北高南低、高潮滩高而低潮滩低的趋势.中值粒径和容重的空间分布规律类似,表现为北低南高,高潮滩小于低潮滩.高程和pH值的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空间变异性较小.7项环境因子与土壤有机碳含量都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土壤全盐量是影响崇明东滩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