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509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于1960年开始招收地下采煤专业通风专门化本科生,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授权点,2012年获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于1996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类重点学科。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第5。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解秦皇岛洋戴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咸化程度,开展了野外调查和水样采集,现场测试EC、TDS指标,并对水样进行了室内水化学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Arcgis对选取的6个指标(Cl离子、TDS、Li离子、钠吸附比、硝酸盐、潜在盐度)进行权重计算、归一化处理和栅格计算,得出地下水咸化等级分区(未咸化区、轻微咸化区、中等咸化区、严重咸化区).咸化最严重区域位于沿海平原,包括枣园村、王各庄村.中度咸化区部分位于沿海平原,包括都寨村、西陆庄村、蒋营村、樊各庄,主要是由海水入侵导致的;而樊各庄咸化的原因是海水入侵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其他中度咸化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包括大湾子村、兴隆寨村,则是由水岩作用、农业污水、生活污水造成的.轻微咸化区主要分布在中等咸化区周围,未咸化区集中在山前平原区.  相似文献   
83.
《绿色视野》2015,(2):8-9
小南京村位于六安市金寨县梅山镇西北的城郊结合部,全村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辖46个村民组,6200人,是典型的大别山区乡村。201 4年,在美好乡村建设引擎带动下,该村逐渐成为自然古朴、整洁优雅、宜居宜游、产业配套、市场相通、富裕和谐的旅游观光生态村。村企共建,小山村迎来外地客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小南京村的张广如家,他告诉记者现在过上的好日子是他不曾想到的。  相似文献   
84.
本文基于我国城市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禀赋难题,提出单纯依靠城市本地可再生清洁能源和碳汇资源难以支撑我国大城市实现“双碳”目标。分析表明我国不同区域城市碳抵消能力差异大,应充分发挥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优势,建立城市间跨区域碳减排合作机制,推动城市之间碳抵消,确保在整体最优基础上,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实现各城市的“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85.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管理成本低、社会融资相对容易、行业带动性较强等因素决定了重点企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担纲者之一。但重点企业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包括碳中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关键技术创新相对薄弱、高层管理者认识相对不足、以重点企业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不够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完善法规标准、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路线图、构建绿色供应链、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6.
研究稻菜轮作模式下土壤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 O)排放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对补充我国热带地区CH4和N2 O排放研究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辣椒季设置4种施肥处理:磷钾肥(PK)、氮磷钾肥(NPK)、等氮条件下50%有机肥替代化肥(NPK+M)和100%有机肥替代(M),水稻种植季未设置施肥处理,研究辣椒季不同施肥条件下CH4和N2 O的排放规律以及对早稻生长季水稻产量、CH4和N2 O排放的后续影响.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稻菜轮作土壤CH4和N2 O,同时测定作物产量,并估算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①辣椒季和早稻季4种施肥处理下土壤CH4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9~2.7 kg ·hm-2和5.5~8.4 kg ·hm-2,与NPK处理相比,辣椒季NPK+M和M处理CH4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35.3%和7.6%;而早稻季NPK+M和M处理CH4累积排放量均增加37.5%和55.1%,其中早稻季M处理达到显著水平.②辣椒季和早稻季4种施肥处理下N2 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5~3.0 kg ·hm-2和0.3~0.5 kg ·hm-2,相对NPK处理,辣椒季NPK+M和M处理降低33.7%和16.0%的N2 O累积排放量,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早稻季NPK+M处理N2 O累积排放量降低23.5%,M处理却增加9.1%,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③ 4种施肥处理下辣椒和早稻的产量分别为3055.6~37722.5 kg ·hm-2和5850.9~6994.4 kg ·hm-2,与NPK处理相比,NPK+M和M处理显著增加辣椒产量.各施肥处理GWP为508.0~1864.4 kg ·hm-2,NPK+M和M处理相对NPK处理分别下降25.7%和5.7%,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辣椒季各处理的GWP对总GWP的贡献率为69.2%~78.1%,N2 O对总GWP的贡献率为77.3%~85.3%.辣椒季和早稻季GHGI分别为0.03~0.09 kg ·kg-1和0.04~0.24 kg ·kg-1,与NPK处理相比,辣椒季M和NPK+M处理使GHGI显著下降71.5%和54.7%,早稻季NPK+M和M处理GHGI值分别下降44.0%和20.8%,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综合作物产量及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考虑,化肥和有机肥配施(NPK+M)可推荐为海南稻菜轮作模式下一种最优的减排稳产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87.
通过确定性系数与地理探测器模型耦合的方法研究耦合模型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估的影响。基于遥感判识和野外考察确定安宁河流域内的 198 条泥石流沟作为评估样本,选取坡度、地面峰值加速度、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地形湿度指数以及地貌演化指数作为评价因子,耦合确定性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别计算各评价因子分级取值和因子权重,进行安宁河流域泥石流易发性等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探测器方法定量分析安宁河流域内泥石流发育的主要贡献因子为地面峰值加速度、地形起伏度和坡度。(2)泥石流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 9.67% 和 12.02%,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安宁河流域两岸且呈条带状分布。 (3)利用 ROC 曲线对泥石流易发性评估精度进行验证,耦合模型的 AUC 值达到 0.824,相比单种模型 CF 模型的评估精度 0.786 提升了 4.8%,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评价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8.
《环境教育》2014,(8):104-104
正张建春,男,生于1963年2月,先后荣膺全国绿色学校先进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通市十佳优秀园丁等光荣称号。他经常反思生命的宇宙坐标,反思生命的存在为何以践踏生命、毁坏生命的本基为代价?作为教师能做什么?教学子求真求善求美求  相似文献   
89.
正对于低碳生活从前的我是一窍不通的。但上网一查什么叫低碳生活,和我家平常的做法还挺般配的。究竟我们是怎样与"低碳生活"攀上关系的呢?就让我来给你诠释我们家与"低碳生活"攀上"亲事"的过程吧!我了解低碳生活之前,还是有一些环保知识的。至少我知道省水省电还有少用塑料袋的道理,我老爸知道的比我多,但是问他理由他都有比要"低碳生  相似文献   
90.
将层次分析法引入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以我国西北五省区为例,构建了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整体上还处于高碳发展阶段。2007—2011年,陕西低碳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3.09%;宁夏速度最慢,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0.64%。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难度较大,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进先进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及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等措施,促进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快速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