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4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城市矿产”使城市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的开发基地。“城市矿产”的开发是在国家指导、规划和资金投入的支持下进行,是缓解我国资源和环境压力,提高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举措  相似文献   
22.
《四川环境》2013,(5):F0004-F0004
四川保和富山再生资源产业园是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该项目由四川省保和富山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承建,项目总投资49.8亿元,占地4900亩,示范基地将建成三大产业链:即以废旧铜为主的铜加工产业链;以废旧轮胎为主的改性胶粉、翻新轮胎产业链;  相似文献   
23.
《绿色视野》2011,(4):36-39
提到“矿产”一词,人们通常会联,想到人烟稀少的荒野,或者是黝黑或褐红的矿石。其实,我们生活的城市就有一座座不同的矿山偷偷地隐藏着,它们就藏匿于那些旧电池、电路板等废弃物中。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24.
针对“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产业链闭环形成,建立“城市矿产”产业链闭环多主体利益协同超网络模型,设定经济参数,分析参与主体行为及均衡条件,探究系统均衡实现条件,运用算例仿真,研究关键因素变化对闭环系统影响。研究发现:(1)回收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能增加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收益,通过资源增加比例的对比,进一步发现其还能提升生产企业购买“城市矿产”资源的意愿;(2)消费端产品回收率的提升不一定能促进收益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制于技术能力等制约因素的阻碍;(3)政府采取补贴政策时应优先考虑回收企业主体;(4)要慎重考虑“城市矿产”资源数量规制措施的选择,把握好规制的度。  相似文献   
25.
大伙房水库上游矿产企业的潜在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伙房水库上游矿产企业尾矿库进行样品采集,分析其矿渣及渗滤液特征污染因子含量,并与库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金矿、铜矿的尾矿库对水库水质安全潜在威胁较大,铁矿次之,分析其污染成因,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6.
澜沧江流域开发区地处三江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环境。在澜沧江流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992年,与开发区相关的企业废水排放量为716.56万吨;废气排放量为56.4亿标立方米;固体废弃物79.7万吨。在矿产开采中,由于表土剥离和矿渣堆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在开发澜沧江矿产资源的同时,应综合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减少污染,使流域的开发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7.
试析云南矿山环境地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环境资源破坏,地质灾害三十类,十五亚类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对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特征,危害和产生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改善矿山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29.
《中国再生资源》2014,(6):46-46
2014年5月14日,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胡萍院长出席了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德国富乐斯多集团公司和美卓集团共同组织的“2014年中欧城市矿产技术与设备研讨会”。胡萍院长致辞,对于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开发“城市矿产”正在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要积极开展国际间科技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同仁紧密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共同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