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299篇
安全科学   339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264篇
综合类   1543篇
基础理论   222篇
污染及防治   154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276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运用协整检验和马尔科夫链等方法研究不同经济增长路径下河北省2017~2035年的能源需求与结构、CO2排放情况.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低速增长情景下,河北2035年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将分别达到5.261tce和41613.294万tce,而高速情景下则分别为7.618tce和60258.456万tce.河北未来的能源结构将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绝对份额短期内难以改变,预计到2035年煤炭的消费占比仍将达到88.16%.河北的CO2排放量将依然长期保持增长趋势.高速情景下,预计CO2排放量将从2017年的87699.314万t增加至2035年的159117.415万t,分别是同期低速增长情景下的1.01倍和1.45倍.应保持经济合理增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892.
通过在剩余污泥中投加FeSO_4及S~0的生物基质进行生物调理的方法改善污泥脱水性质.在确定两者的投加质量比为7∶3(FeSO_4的质量以Fe~(2+)计)的条件下,分别投加质量为污泥干重的10%、15%、20%、25%、30%的混合基质,结果表明当基质投加量为污泥干重的20%时,污泥的脱水性能最佳.其中,毛细吸水时间(CST)较对照组降低了38.71%,粘度下降了81.91%,泥饼含固率为对照组的135.19%.同时,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总量有了显著的下降,污泥絮体中的有机质从与污泥细胞更紧密结合的紧密型EPS(TB-EPS)中释放到较外层的疏松型EPS(LB-EPS)中,且Zeta电位接近中性,从而使得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93.
刘晓红  江可申 《环境工程》2017,35(2):168-173
使用STIRPAT模型、PLS-VIP方法研究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等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间接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都位居第一位,富有弹性;人口规模、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为负值,我国人口的扩大以及经济的发展会降低间接CO_2排放量;城乡居民城镇化的弹性系数都为负值,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降低间接碳排放量;农村第三产业比重的弹性系数为负值。最后,提出提高城乡居民间接生活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894.
区域碳排放责任划分和污染治理必须考虑空间转移问题,才能制定公平可行的减排和治理方案。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不同,区域间贸易往来密切,需要对贸易品中隐含的碳排放和污染排放进行估算。论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江苏基于生产者角度和消费者角度的碳排放和SO_2排放,对各部门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和SO_2排放进行了估算,并对隐含碳排放和SO_2排放流入最高的4个部门和最终需求中碳排放和SO_2排放的流入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江苏属于碳排放和SO_2排放净流入区域,净流入碳排放17.87 Mt C,净流入SO_2排放9.05×104t。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输入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和SO_2排放都较大,未来江苏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895.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厂运行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产生源之一。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方法学原则,构建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及碳汇的核算方法,并以某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过程为例,计算其典型工艺下运行的碳排放量,分析其碳排放特征并提出减排建议。结果表明:深度脱水和填埋是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用于消化温度维持和干化工艺,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污泥土地利用具有低碳排放效应特征,是污泥处理处置低碳发展的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896.
庄颖  夏斌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7):1154-1162
交通领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为研究广东省的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利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方法估算了广东交通碳排放量,并应用LMDI分解法(对数平均指数法)对广东交通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1-2010年广东交通碳排放量从1 950.98×104 t增至6 068.41×104 t,其中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是广东交通碳排放的主体,私人交通碳排放已成为广东交通碳排放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② 交通运输业中的公路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占56%~64%;铁路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小,占0.6%~1.6%;水运具有较大的节能优势;民航单位周转量碳排放量最高.③ 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运输结构、私人汽车数量规模对广东交通碳排放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68.79%、36.14%、18.66%,是拉动广东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运输强度与能源强度的贡献率分别为-18.1%、-6.46%,是抑制交通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广东可以通过采取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使用替代清洁能源等措施减少交通碳排放.   相似文献   
897.
为摸清中国淡水水产养殖排污状况,通过指标选择,依据各省水产养殖量和池塘养殖水产排污量进行分区,划定高、中、低强度污染排放区;再根据不同种类水产品的排污系数和养殖量进一步选择污染减排管理应重点关注的淡水水产品种类,为中国水产排污分区管理和减排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珠三角地区及沿海地区是水产养殖污染高强度排放区;高排污系数水产品黄鳝、鳜鱼、乌鳢、鲈鱼、鳗鲡等要重点关注。因各地区水产品养殖种类、数量和排污系数不同,不同强度排污区域需重点关注的水产品种类有所差异。高强度排污区域还需重点关注水产品种类为泥鳅、黄颡鱼、草鱼、鲶鱼、河蟹、罗非鱼等;中强度排污区还需重点关注鲤鱼、罗非鱼、鲢鱼、鲫鱼、草鱼、河蟹和南美白对虾等;低强度排污区还需重点关注的主要水产品种类为鲤鱼、草鱼、鲢鱼等。  相似文献   
898.
针对Fe/Ni、Fe/Pd双金属成本高,疏水性较差的问题,采用改性纳米Fe/Cu双金属还原水中2,4-二氯酚(2,4-DCP),考察了铜质量比(ω(Cu))对Fe/Cu还原降解2,4-DCP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进行到80 h时,ω(Cu)=10%的Fe/Cu还原效果最佳,对2,4-DCP的去除率接近100%,中间产物4-氯酚(4-CP)也基本转化为终产物苯酚(CA),CA产率达91.8%。还原通过2种途径进行:(1)2,4-DCP先被还原脱去一个氯生成中间产物4-CP,随着反应进行再被脱去一个氯生成CA;(2)2,4-DCP被直接脱去2个氯生成终产物CA。XRD分析表明:反应后Fe/Cu中的Fe~0被氧化为Fe_3O_4和Fe_2O_3,Cu~0被氧化为CuO。  相似文献   
899.
当前人们对于电力需求依然很大,而火力发电仍然是我国现如今最常见的发电形式。但火力发电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不可忽视。国家制定专门的节能减排目标,不但使我国的脱硝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也使在线监测技术得到了发展。本文重点对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监测及氨逃逸量分析。  相似文献   
900.
添加复合吸附剂对土吸附菲和Cr (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斌  孟昭福  吴琼  许绍娥  刘泽 《环境科学》2016,37(11):4419-4427
为了探究添加复合吸附剂对土吸附菲和Cr(Ⅵ)的影响,采用玉米秸秆生物炭和200% CEC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膨润土(B200B)以质量比1:2、1:1和2:1组配为3种复合吸附剂(CS1:2、CS1:1和CS2:1),将其以不同添加量(2%、5%和10%)加入土,批处理法研究各土样对菲和Cr(Ⅵ)的等温吸附,并对比不同pH值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复合吸附剂的土(CS土)对Cr(Ⅵ)的吸附量是CK(土)的3.02~13.61倍,且等添加量下Cr(Ⅵ)吸附量表现为CS2:1 > CS1:1 > CS1:2 > CK.吸附为自发过程,表现为焓增(CS1:2除外)、熵增的特征.不同CS土对菲的吸附量为CK的3.87~13.00倍.2%和5%添加量下,菲的吸附量表现为CS1:2 > CS2:1 > CS1:1 > CK,而菲吸附量在10%添加量下为CS1:2 > CS1:1 > CS2:1 > CK.吸附表现为自发、焓减和熵增的特征.②10~30℃范围内,CK、CS1:1和CS2:1土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了5.84%、4.63%和8.22%,而CS1:2土对Cr(Ⅵ)的吸附量降低2.70%.CK对菲的吸附量从10~30℃增加1.69%,CS2:1、CS1:1和CS1:2土对菲的吸附量分别降低了10.55%、4.36%和12.81%.③pH值4~10,CK对Cr(Ⅵ)的吸附无显著变化,而各CS土对Cr(Ⅵ)的吸附量随pH值增大而降低.CK、CS1:2和CS1:1土对菲的吸附量在pH=4最大,而CS2:1土对菲的吸附量在pH=7最大.④复合吸附剂中B200B比例越高,CS土对菲的吸附越佳,而生物炭比例越高,CS土对Cr(Ⅵ)的吸附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