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2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567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364篇
综合类   1695篇
基础理论   815篇
污染及防治   193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01.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侯彬  朱琨  卢静  赵艳锋 《四川环境》2006,25(6):96-100
根据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和操作管理简便的优点,本文介绍谊类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在概述石油的组成成分及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技术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应用条件,并就目前两种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基因技术的应用作了介绍,同时指出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药用紫苏的资源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紫苏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食药两用植物,日益成为国内外医疗保健、食品、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紫苏的形态特征、固有的营养价值及各部分器官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紫苏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3.
我国香料植物品种繁多,热带植物品种尤为丰富,但多数品种因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均没得到良好的发展。目前一个从外国引进的香料品种落户在吉林公主岭市特种植物示范园并试种成功。该品种为一年生草本香料植物。不受南北区域限制,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表现为生产周期短,对土质要求不严,抗干旱、耐瘠薄,对气候适应性极强等特点,是大力发展的香  相似文献   
104.
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西部极旱荒漠带 ,以保护世界濒危物种———野双峰驼为主要对象 ,同时也保护当地特有的地貌、盐泉、丝绸之路遗迹及其他珍稀动植物物种 ,面积 7 8× 10 4km2 。该保护区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有重大作用。由于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对该保护区的影响逐渐扩大 ,威胁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安全 ,急需加强宣传、建卡、检查、巡护等保护管理措施 ,同时需要提高周边贫困社区人民生活水平 ,强化管制非法采矿业  相似文献   
105.
《化工环保》2005,25(4):266-266
该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植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及防治造纸污染方法:将植物秸秆粉碎后,加水进行高温水煮处理,再用热水洗涤;高温水煮后的固形物,加入H2SO4进行连续水解处理,水解结束后过滤,水解处理后的液体用作制造木糖的原料,水解处理后的固形物加入NaOH溶液进行高温碱蒸煮处理,  相似文献   
106.
依据黄河湿地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从湿地海拔高度的不同及土壤含盐量的差别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河口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特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生态破坏、过度利用是影响河口湿地植物多样性的主导因素;风暴潮、黄河断流是影响河口湿地植物多样性的自然因素;河口湿地本身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是影响河口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内在因素;胜利油田的大规模开发亦是影响河口湿地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影响全球碳库的收支平衡,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功能性状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输入与输出过程.为了解水位变化对高原高寒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并深入理解水位下降下的高寒泥炭沼泽碳循环,以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典型沼泽湿地两种优势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湿生植物,即喜欢潮湿环境而不能忍受长时间水位不足的陆生植物)和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var.tubiformis;中生植物,即介于湿生与旱生植物之间而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宇宙”水位模拟试验,分析两种植物在10 cm(D10)、0 cm(D0)、–20 cm(D-20)和–50 cm(D-50)水位梯度下叶形态性状的差异,以及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木里苔草通过减小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重和增加叶厚以适应水位下降,斑唇马先蒿则通过减小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干重来适应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新乡某电池工业区排污河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Cu、Ni、Cd和Zn的含量,采集8种常见植物,对比植物对Cu、Ni、Cd和Zn的吸收、富集和转运特征。结果显示:土壤中Ni、Cd污染较重,平均浓度分别为98.675、99.45 mg/kg,Cu和Zn含量不高,其中Cu和Cd来源或者污染途径可能一致,且Cu、Ni和Zn的TCLP含量较低,小于国际标准值,对周围生态生态环境危害不大,Cd的TCLP提取量远超过国际标准值,对周围生态环境有明显威胁。8种野生植物中,芸薹、小蓬草、扫帚苗和藜对Cd都表现出一定的富集特性,植物地上部分Cd的浓度分别是34.75、22.75、27、36.5 mg/kg,且转运系数都大于1.0;小蓬草、藜和菥蓂对重金属Zn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都接近1.0,表现出了良好的耐性,值得作为优势植物关注。  相似文献   
109.
为探讨植物浮床有机物去除能力和根表细菌群落组成特点,选择香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根系诱导扩增,构建根系覆盖度(遮光率)分别为50%、70%和90%的香蒲浮床系统,并对其CODCr去除能力及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个覆盖度系统的根系体积分别达到1.74、3.48、4.30 L/m2.经过适应驯化,3个系统都可以有效地对人工模拟生活污水有机物进行去除,CODCr的单位面积负荷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8.28、8.78、13.46 g/(m2·d);系统根系体积增加或加入一定体积的软性纤维填料都可以提高有机物去除能力.基于各系统根系和填料表面微生物样品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根系与填料表面细菌多样性及组成都有较大差异,根系细菌丰度及多样性均小于填料.但在门水平上,根系和填料表面细菌优势类群相同,前2个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根系表面细菌群落优势菌种类(OTUs)较单一,各系统根表微生物仅由1~3个相对丰度在10%以上种类构成了优势种群,并且根系和填料优势种类具有较大的不同.根系优势种类为Enterobacter、Acinetobacter、Clostridium属,代表序列OTUs2、OTUs4、和OTUs8,分别与Enterobacter ludwigii、Acinetobacter soli、Clostridium diolis有着100%的匹配度;填料优势种为Bacillus、Pseudomonas属,代表序列OTUs3和OTUs11分别与Bacillus funiculus NAF001、Pseudomonas argentinensis具有非常高的相似度.研究显示,根系经过诱导扩增的植物浮床系统对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与常规颗粒填料人工湿地相当,但根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低,优势菌较单一,抗冲击负荷潜在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1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形势严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危害,其中危害植物的典型形式就是叶表降尘。虽然植被具有净化空气的滞尘能力,但是大气降尘也会在植物叶片表面长期积累进而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阻塞气孔等对植物的正常生长或作物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作物叶表降尘的采集方法和降尘特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环境意义,然而由于叶表降尘的"微量"特点,目前可行的能准确收集全部叶表降尘并进行定量的方法非常少,而且通常不能获得降尘样品供后续分析使用。该方法利用针筒与针头过滤器组合将降尘直接洗入针筒并通过微孔滤膜截留,再用叶面积仪确定单位叶面积降尘量,避免了降尘损失和称量误差,且能完整定量收集降尘样品供重金属污染物成分等物理化学分析,在环境科学和生态保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