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19篇
综合类   810篇
基础理论   248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旭辉  奎兰 《环境保护》2011,(20):82-84
2011年3月,在第三届中国县镇绿色发展论坛上,重庆城口等25个县从全国256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绿色名县称号。这是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这里民风古朴、人杰地灵。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凝聚为历史之韵、文化之魂、生态之灵、人本之气。这里有全国唯一的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有被列为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工程——长江三峡高峡平湖的重点景区——黄安坝,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重山。如今,走进城口,满眼皆是绿。一个干净、整洁、美丽的县城在青山绿水  相似文献   
82.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补给谁”和“补多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生态补偿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传统的通过计量保护区正外部性以确定生态补偿数量的方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违背经济学原理,二是与管理体制不符且法理不足。据此,并考虑到中国相当数量的保护区“没有保护好”的主要因素是保护区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干扰,论文认为应通过控制保护区社区的负外部性来达成对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通过生产函数理论分析,发现通常情况下保护区社区的经济产出与土地面积单调正相关,因此在没有生态补偿的情况下,保护区的划建会使周边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解决周边社区对保护区干扰的根本途径是利用生态补偿资金发展替代产业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产出。以此认识为基础,文章提出了“虚拟地”概念并发展了定量方法来确定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最低标准,采用武夷山保护区的数据进行了这一方法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83.
葛洲坝至古老背江段鱼类的水声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10月~2006年5月利用Bi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200 kHz)对葛洲坝至古老背-葛洲坝下游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自然保护区核心江段(30 km)的鱼类进行了5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该江段中分布呈现不均一性,深潭处分布集中,而急流处分布很少,葛洲坝至艾家河江段鱼的密度明显大于艾家河至古老背江段;在中华鲟产卵日,鱼类在葛洲坝至庙咀江段高度密集,2004年的平均密度达到62.62±24.77尾/1 000 m3,2005年的平均密度达到70.58±37.45尾/1 000 m3;整个江段中,体长60~106 mm的鱼类占有较高比例,约7.0%以上,53 mm以下的鱼类和750 mm以上的鱼类占较低比例,均小于2.0%;调查期间,探测到中华鲟产卵亲鱼,初步估算2004年的资源量约为1 453尾,2005年的资源量约为789尾;95%置信度下分别为1 370~1 537尾、775~803尾。  相似文献   
84.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共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施,缓解了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由于管理目标冲突、经费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共管的实施范围及可持续性。通过采取构建科学的共管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生态教育等措施,突破共管的制约因素,促进了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5.
调查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状况,分析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类型结构和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截止2010年底,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数量为73个,面积99.9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34%。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49.3%和55.0%。71.2%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在10 000 hm2以下,30.1%的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与实验区的面积占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在27%~42%之间变化。自然保护区类型比较齐全,森林生态类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56.2%和31.1%。自然保护区区域分布不均,68.5%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在鲁东丘陵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相似文献   
86.
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使之真正发挥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作用,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综述国际上主要的保护区分类体系以及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类与管理现状,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原则,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综合分类体系、分类体系与管理模式的关联化、管理机构的明确化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等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7.
张仁懿  徐当会  陈凌云  王刚 《环境科学》2014,35(3):1131-1137
土壤养分条件影响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养分状况与生长,这在施肥实验中已得到充分验证.然而,自然养分梯度下植物-土壤养分耦合关系的研究仍然缺乏.基于植物N∶P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探讨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自然养分梯度下不同功能群植物氮状况及生物量变化.2008年、2009年N∶P比值分别为9.83和11.57,其低群落N∶P比验证了该地区自然植被主要受到N素的限制.偏冗余分析(partial RDA)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氮素可利用性的增加杂草生物量比例上升,而豆科、禾草生物量比例下降.豆科的固氮作用以及禾草的高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其在氮限制植被中的竞争力;这些结果表明,全球氮沉降的增加将提高杂草的优势度.豆科生物量比例与群落、非豆科植物的N∶P显著正相关,表明豆科植物能够改善群落的氮状况,包括降低非豆科植物的氮限制水平.  相似文献   
88.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湖泊生态健康状况评定、环境问题诊断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汉湖群实际情况和生态特点,选取江汉湖群五大湖泊—梁子湖、长湖、洪湖、斧头湖和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GIS技术的研究方法,从生物、水质、生境特征及生态压力4个方面选择15个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江汉湖群典型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值为5.47~7.46,梁子湖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斧头湖、洪湖、长湖和武湖.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看,五大湖泊中梁子湖和斧头湖处于比较健康状态,而洪湖、长湖和武湖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系统地评价江汉湖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作为江汉湖群健康诊断的评价方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江汉湖群的分类管理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云南大理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每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及水环境指标,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法评价洱源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探讨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特征。结果表明:洱源西湖为低透明度且浊水状态的富营养化水体;研究期间共镜检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2属,划分为23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MP[颤藻(Oscillatoria sp.)]、S1[伪鱼腥藻(Anabaenopsis sp.)]、H1[鱼腥藻(Dolichospermum sp.)]和SN[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sp.)]为优势功能群,其均为蓝藻门的丝状藻类;秋季浮游植物主要以颤藻、拟柱胞藻为主,冬季和春季主要以伪鱼腥藻和颤藻为主,而夏季主要以颤藻和鱼腥藻为主;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水温、pH、正磷酸盐浓度与可溶性总磷浓度,尤其是可溶解性磷(主要为PO43--P)浓度变化促成了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洱源西湖的富营养化状态为丝状蓝藻占优势且藻类结构单...  相似文献   
90.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群基于双高校平台建设,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对主要做法及实现途径予以总结研究,以期为相关专业发展及实训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