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439篇
综合类   1039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2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由于环境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及其将给企业带来额外成本的增加,因此,只有通过环境政策的激励,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进行环境技术创新。目前,已有文献对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研究缺乏计量经济学的证据,尤其缺乏对政府环境政策影响效应的研究与分析,政策针对性不强。本文以我国环境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环境技术专利申请量指标来表征工业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水平,在对中国30个省份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及Hausman检验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环境政策力度、环境规制强度、技术创新投入等因素对我国工业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滞后1年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每增加1%,工业企业环境技术创新增加6.45%,表明我国的环境政策力度,即对环境改善的投入对工业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激励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单位工业生产总值的污染排放量与环境技术专利的申请量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表明政府增大环境规制的强度,有利于激励企业增加对环境技术创新的供给。此外,工业企业技术投入、市场需求、国际技术外溢效应和工业企业行业规模与企业环境技术创新均为正相关关系;其中,工业企业的技术投入是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为了扭转我国工业企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应建立节能减排政策规制的长效机制,加大减排科技资金投入,并加速形成环境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机制。  相似文献   
802.
《环境技术》2014,(4):5-5
8月14日,山西省耐火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召开。山西省耐火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经山西省科学技术厅批准,由阳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组建的,联盟由来自全省耐火材料产业的40家企业和山西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等8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联盟成立的目的是组织联盟开展技术攻关、交流和应用,实现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达到优质高效品种增加、产业整体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03.
张京彬 《环境教育》2014,(11):41-42
正当前,消费问题已经是一个影响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追求社会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消费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迅速发展和普及。自1992年联合国里约会议《21世纪议程》提出该问题以来,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做出的主要承诺中,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世界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方式。2002年峰会之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也建立了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十年发展进程的框架——马  相似文献   
804.
于宏源  毛舒悦 《绿叶》2014,(5):31-36
气候污染已经是亚洲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单一国家采取单独措施,很难实现有效治理。各国应建立相互合作的机制,共同面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到来的风险,这是在各国低碳减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各国技术、产业和治理模式等多层次的合作,以实现亚洲国家能源和环境保护多方共赢局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05.
面对严峻的能源及环境形势,国家大力推行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部分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了过分追求污染物处理效率,盲目投资建设末端治理设施而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原因,并对企业如何实施节能减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出建议,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及着力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使企业实质性地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0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家居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家居生活人性化、智能化,智能家居由此应运而生。智能家居行业的诞生,除了给人们带来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体验之外,还能通过更精确、更方便地控制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比如有些系统可通过对室内光线、温度的检测,自动调整窗帘高度、遮阳板角度甚至墙壁角度,以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同时达到通风透气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有的系统可通过让住户随时看到能源消耗量,以达到控制能源消耗的目的;有的智能家居产品本着低碳节能的原则,采用了太阳能供电技术,因而即使停电,也不会影响到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市场潜力巨大,安防设备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但大范围推广仍尚待时日。智能家居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遇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因素阻碍了其大范围推广?本期"企业论坛"栏目,我们邀请到了一些智能家居方面有所建树的安防企业相关负责人,与他们畅谈安防企业如何积极融入智能家居的一体化发展,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07.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制定了多项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是全国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武汉市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城市之一,多年的低碳发展道路经验以及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的积累形成了一系列发展碳普惠制的良好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808.
正经过三十多年的技术创新和不断发展,安防行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产业体系。其中视频监控的发展经历了模拟视频监控、数字视频监控、网络视频监控、高清视频监控的演进,产品的功能、形态和视频监控的组成架构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安防的高清应用也逐渐呈全面普及、跨界发展之势:从特定场合向更多细分领域扩展,与各细分行业的业务管理深度融合。借助云计算和云存储的原理,安防系统向着集成  相似文献   
809.
新能源汽车碳减排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全球范围看,城市交通运输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低碳交通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我国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以气电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以华北地区某公共交通建设项目为例,运用CDM方法学对气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碳减排进行了计算,并探索了气电混合动力汽车碳减排的影响因素;最后分别从优化发电能源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蓄电池研发和改善我国交通情况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低碳交通的措施,以期为今后低碳交通项目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10.
目前温室效应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农田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蜘蛛是环境变化的指示标志和农业生中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通过选择茶树上游猎型蜘蛛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景观低碳管理模式茶园(JG)与习惯管理模式茶园(XG)对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组成、结构以及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JG茶园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种类较多,有8个科,18个种;XG茶园有6个科,13个种;优势种和丰盛种中,JG茶园个体数为375头、195头,比XG茶园分别提高1.16、0.33倍。JG与XG两类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特征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1);JG茶园雌蛛个体数为157头、雄蛛个体数为320头,是XG茶园的1.12和1.32倍;JG茶园成蛛与幼蛛个体数是XG茶园的1.25和0.87倍,成蛛比幼蛛高出46.32%,而XG茶园成蛛比幼蛛高出21.82%;JG茶园蜘蛛种群数量特征发生动态显著高于XG茶园(P<0.05)。JG茶园蜘蛛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比XG茶园增加16.46%和12.14%。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50.47%, JG茶园位置明显接近光盔蛛科(Liocranidae)、圆颚蛛科(Corinnidae)、跳蛛科(Salticidae)和管巢蛛科(Clubionidae)等蜘蛛群落数量分布较多的方向偏移,而XG茶园则向盗蛛科(Pisauridae)和猫蛛科(Oxyopidae)等蜘蛛群落数量分布较少方向靠近。由此可知,茶园实行低碳管理,实行复合种植,有利于减少CO2气体排放,保护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种类多样性,提高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为茶园固碳增汇,茶叶产值提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