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87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109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907篇
基础理论   244篇
污染及防治   20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制备了分子印迹硅纳米-氧化石墨烯复合吸附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双酚A(Bisphenol A,BPA)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吸附材料对BPA的吸附在35min内达到吸附平衡,Langmuir等温线模型得出最大吸附容量约为338.3mg/g;相对于BPA的结构类似物,对BPA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在溶液pH接...  相似文献   
92.
染料废水电催化氧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新型钛基二氧化铅电极为阳极、石墨为阴极、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为催化粒子电极降解染料模拟废水酸性红B溶液,考察了槽电压、pH值、催化剂量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显著,该反应器能够有效的降解酸性红B,降解机制主要是电致H2O2、.OH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同时用一级反应拟合了酸性红B溶液COD去除反应,由实验数据确定了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3.
四氯化碳的生产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较大危害.为此,采用纳米铁粉这一新方法对其进行脱氯处理.试验以纳米级铁粉对四氯化碳的脱氯率为考察指标,选用L25(56)正交试验方案,考察了降解介质的初始pH值、纳米铁粉的质量、降解温度、摇床转速和脱氯时间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值这一因素有极显著影响;在得出的纳米铁粉对四氯化碳脱氯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了99.5%的脱氯率,为有机氯化物脱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4.
含铀废水中铀的回收主要是基于材料与[UO2(H2O)5]2+中UO2(2+)之间的络合,但H2O的电偶极矩对络合有显著弱化作用。采用酰胺基两性分子N,N-二甲基-9-癸烯酰胺(NADA)氢键作用与[UO2(H2O)5]2+形成UO2[(H2O)x C12H23NO]n*(x<5,UO2-Coordination Compound,简称UO2-CC),选取惰性物质WS2为吸附材料,通过静态吸附试验(不同pH、接触时间、浓度和温度)分别研究其对UO22+和UO2-CC的吸附量。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二者的吸附反应是化学吸附过程,UO<  相似文献   
95.
刘安  吴昊  何贝贝 《生态环境学报》2023,(11):2030-2040
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缓慢,塑料污染物的积累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尺寸微小的塑料被定义为纳米塑料(NPs)。虽然NPs的尺寸尚存在争议,但与其他工程纳米颗粒类似,NPs可造成多种不利的环境影响。NPs的存在和在生物体内的积累会对生物体产生一系列毒性效应,影响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和内分泌系统等。因此,NPs对包括人类在内的较多生物都构成威胁。尽管NPs污染已成为最令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但目前有关NPs对土壤环境及生物体的毒害效应等的研究仍然较少。旨在综述NPs本身的毒害效应(包括其中的添加剂)、降解产物和与其他环境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耦合后的复合毒性以及NPs对陆生生态环境,包括植物、动物以及土壤产生的综合影响,并总结本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主要的研究不足包括对经过降解等过程形成的次级NPs的毒性效应尚未深入开展,NPs对真实生物体的影响研究仍具有局限性,针对环境-NPs-生物-污染物的交互耦合机制对土壤环境的毒害效应仍需进一步探究。针对这些研究不足开展相应的科研探究工作能为全面科学地评价NPs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6.
曝气技术在污染水体治理中应用广泛,但传统曝气技术存在能耗高、治理效果不佳等缺点,微纳米曝气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曝气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与修复领域逐步得到推广。文章通过对比微纳米曝气与传统鼓风曝气对黑臭水体、污染河道水体的治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能耗条件下,微纳米曝气在污染水体DO提升,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降解方面,相对于传统鼓风曝气均表现一定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采用磷酸改性的黍糠基生物炭作为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载体,成功制备出一种高效非均相活化材料一磷酸改性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PBC),用来活化过硫酸盐(Persulfate,PS)降解印染废水中的典型染料—活性蓝(Reactive Blue 19,RB19)...  相似文献   
98.
4种典型纳米材料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原代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s,MEF)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选择4种典型的纳米材料(纳米碳、单壁碳纳米管、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制备颗粒悬液,设立5个剂量组(5、10、20、50、100μg·mL-1)对BALB/c小鼠MEF细胞进行24、48、72h染毒培养,利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噻唑蓝实验(MTT比色法)检测上述4种纳米材料对MEF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染毒24h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探讨纳米颗粒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4种纳米材料均能明显影响MEF细胞的生长形态.染毒24h后,MEF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回缩变形,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稀疏,胞内颗粒物增多,细胞透明度下降.2)纳米碳、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对MEF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膜完整性的损伤作用均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增强,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致死浓度(24h-IC50)分别为21.85、21.94、461.10μg·mL-1;碳纳米管组的剂量-效应之间不呈对数线性关系,未能得出其24h-IC50.3)在不同染毒剂量水平上,4种纳米材料的毒性对比差异显著:低剂量水平上纳米碳与碳纳米管的毒性强于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硅,随着剂量的升高纳米氧化锌的细胞毒性升高最为显著.结果提示,纳米材料能够对MEF细胞造成毒性损伤,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可能只是作用途径之一;纳米材料的毒性可能受粒径、形状、化学组成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100.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镉锌复合污染紫色土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安宁河谷平原矿区周边受Cd和Zn复合污染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化试验,探索添加羟基磷灰石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以及形态分布的影响,羟基磷灰石添加比例(w/w)设置为0%(CK)、1%(P1)、3%(P3)和5%(P5)。结果表明:①添加羟基磷灰石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 H值,P1、P3和P5的p H值分别比CK升高了0. 13、0. 18、0. 21个p H单位;②添加羟基磷灰石能够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和Zn (0. 025 M HCl提取),相较于CK,P1、P3和P5的有效态Cd含量可分别降低36. 0%、78. 8%、90. 2%,有效态Zn含量可分别降低25. 4%、67. 4%、84. 5%;③添加羟基磷灰石能够明显降低土壤中活性较高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和Zn的比例(P 0. 05),明显升高了活性较低的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以及残渣态Cd和Zn的比例(P 0. 05),从而促进Cd和Zn向非活性态转化。本研究证明了羟基磷灰石在安宁河谷平原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