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2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85篇
安全科学   2109篇
废物处理   164篇
环保管理   1824篇
综合类   5514篇
基础理论   398篇
污染及防治   187篇
评价与监测   165篇
社会与环境   1206篇
灾害及防治   29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713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819篇
  2011年   781篇
  2010年   817篇
  2009年   772篇
  2008年   900篇
  2007年   784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刘从军  胡开治  肖波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080-1081,1085
以2008年重庆市南川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天麻市场行情为基础,采用农业项目投资评估方法,开展天麻生产(10000窖,r=10%)的经济分析。结果表明,估算投入38.22万元,投资利润率14.4%、NPV 3.88万元I、RR 22.7%,产量及就地销售价格的盈亏平衡点(动态)分别为0.48 kg/m2、58.5元/kg,销售价格对NPV的影响最敏感。天麻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差,并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922.
分析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产生污染转移的原因、路径和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应通过统筹规划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科学布局工业团区和园内产业、严格环境准入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总量控制等措施,系统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污染转移问题:有效促进区域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3.
海洋灾害突发导致的经济波动、社会混乱和灾民心理的恐慌,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全方位把握海洋灾害期间的综合稳定性,必须从经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思考.在全面考虑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海洋灾害期间的稳定环境,保证海洋灾害期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4.
王越 《灾害学》2009,24(3):128-132
为解决区域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一致性及时效性问题,提出了区域应急组织分层网络集成重构的分级动态预案编制管理方法.结合区域性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管理案例分析,试图提高应急预案编制的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25.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是自然生态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统一,两种关系并存于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中,成为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变形,利益关系的冲突,正在使生态旅游经济越来越多地出现不和谐的现象,突破利益关系制约的瓶颈,重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正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着眼点.因此,本文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进行深入辨析,指出无论是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还是生态旅游经济过程,都具有自然生态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相统一的二重性,这些都决定了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二重性的协调统一.针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发展中的扭曲变形,只有变革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平台,对失调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进行修正,还原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本来面貌,即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自然生态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统一的理想状态,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6.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各种理论及划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1985-2004年间,广西崇左市、安徽滁州市、江苏南通市经济发展的变化轨迹,确定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表明崇左市经济结构较差,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且竞争能力较弱;滁州市经济中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较大,总体经济结构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贡献,竞争能力较强;南通市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总体经济结构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且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建议:①崇左市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带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吸收泛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国际贸易.②滁州市应融入南京都市圈,吸引和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注意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③南通市应把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27.
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目标分解及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衡量国家产业政策,山东省海洋资源环境基础、海洋产业的增长潜力以及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将山东省2010年和2020年海洋经济发展总目标分解到各海洋产业,以各海洋产业分解目标为指引,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和区位熵分析,确定海洋产业优化重点领域,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表明:①2010年山东省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32.880亿元,1 521.010亿元,863.066亿元;2020年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 100.040亿元,5 059.557亿元,4 000.375亿元.②海洋新兴产业的优化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2010年,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占总增加值的21.12%;2020年,占总增加值的25.69%.③海洋支柱产业的优化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2010年,山东省海洋支柱产业增加值将占总增加值的70.67%;2020年,占总增加值的66.37%.  相似文献   
928.
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武汉城市圈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需要建设性地降低碳的排放.文章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在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钩(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指出武汉城市圈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得出建设"两型社会"会对降低碳的排放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并在体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相似文献   
929.
采用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为实证研究区域对土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就规模效应而言,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发展阶段;(2)浙江省经济增长对劳动力要素的投入最为敏感,其中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量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为 0.247 3、0.538 5 和 0.321 6;(3)固定资产投入在研究期间是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贡献率达到6823%,而劳动力要素与土地要素则分别为2346%和625%;(4)浙江省土地利用不够集约,在研究期间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被资本要素与劳动力要素有效替代,而劳动力要素则难以被资本投入与土地投入有效替代,劳动集约型产业应该成为浙江省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30.
在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下,对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实体和区域管治进行研究,指出南京都市圈是新区域主义在我国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表明:①南京都市圈建设是从政府到管治过程,因为在决策中引入了非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参与者;②南京都市圈建设也涉及到区域身份与发展愿景的构建,这是区域协调的起点;③在旅游和引资促销,以及交通网络建设上,南京都市圈内的城市合作不断加强。此外,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主义不同于西方的市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主义是由政府主导的,并有企业和非政府机构参与的新区域主义。研究指出,南京都市圈是在既有区域制度和政治地理上出现的新管治尺度,是一种新的区域管治模式。南京都市圈建设的有益经验将为和谐规划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