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中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90 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城乡人地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分析该过程中的城乡人口与土地变化及其关联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应用脱钩理论及其相关模型,重点分析2000-2008 年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及其与城乡人口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25 个省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两者协调性欠佳,呈现弱脱钩状态;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而减少,约一半省区呈现强脱钩状态,11 个省区呈现衰退脱钩状态;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关系可划分为7 种类型,其中有1/3 的省区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关系极不协调。论文认为,财税体制和官员晋升/考核机制不完善、城乡规划管控不力、城乡二元制度根深蒂固是造成前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协调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可持续途径在于,遵循人口、产业、城镇、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进财税/绩效体制改革,科学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有序推进城乡土地统筹置换。  相似文献   
72.
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但集聚的工业企业也产生了较高污染物与碳排放.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碳排放协同的脱钩发展,对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但其还面临多重挑战.鉴于此,本文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研究:首先,剖析了我国工业园区的种类、边界、结构及管理的复杂性,产业类型和碳污排放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物质能量流动交织等特点;其次,阐述了国内外园区碳污协同实现脱钩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从存量流量特征、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的脱钩发展状态量化、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优化等方面分析了尚待解决的困难;进而,设计了工业园区碳污协同的脱钩发展技术路径,界定了园区范围与行动主体,解析了工业园区的减污降碳协同内涵机制,刻画了不同脱钩发展状态与模式并进行了案例实证.综上,从管理部门、基础设施、企业、第三方服务、周边区域协同等角度提出园区多主体减污降碳关键行动与技术需求的识别过程和行动清单,以期促进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3.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如何科学揭示大尺度缺水型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管理需求,也是水科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的研究难点.本文发展了基于三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Tapio弹性指数的耦合脱钩模型方法,辨识黄河流域城市群2010-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从广度和深度多个维度定量揭示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具有最大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和最小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平均值分别为570.73×104 hm2和1.25;宁夏沿黄城市群则具有最小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和最大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平均值分别为2.01×104 hm2和567.05.(2)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强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较低的是宁夏沿黄城市群.(3)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与GDP发生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的比例分别为49.68%和36.13%,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与...  相似文献   
74.
我国能源耗水空间特征及其协调发展脱钩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水与能源之间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论文通过能源耗水这一概念,试图探究能源生产与用水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脱钩分析寻求其发展变化规律,以期为实现水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我国几类主要能源的耗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且与能源自身的空间分布特征有相似之处。火电、水电和原煤耗水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H-H集聚区范围逐渐扩大,集聚程度不断增强,而原油和天然气耗水强度呈随机分布特征,无空间自相关性。全国范围内,各类能源耗水与总用水量和GDP之间的协调关系均呈不断恶化的趋势,能源耗水的增长速度在逐步超越经济发展和总用水量变化的速度,节水将是未来产能耗水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5.
76.
张江艳 《环境科学》2024,45(4):1888-1897
为研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情况,常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结合Kaya恒等式和Tapio脱钩模型计算碳变化量和弹性脱钩指数.借鉴上述方法,将STIRPAT模型与LMDI分解法相结合,建立STIRPAT模型的回归系数与碳变化量和脱钩弹性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影响碳排放各因素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STIRPAT模型LMDI分解法能够避免满足Kaya恒等式的IPAT模型中使用LMDI分解法时增加新变量的情况,部分新增变量往往缺乏明确的经济学含义;(2)LMDI分解将STIRPAT模型中的统计回归系数的含义,由变量的变动引起碳排放量变动的弹性系数,扩展到变量的变动引起碳变化量的倍数;(3)STIRPAT模型LMDI分解法,将数据的统计结果通过统计回归系数纳入到各因素的碳变化量和弹性脱钩指数之中,使弹性脱钩指数能够反映数据的统计信息;(4)以重庆市2001~2019年碳排放数据为例,来说明STIRPAT模型LMDI分解法可以用于判定碳排放变量的脱钩状态,能够体现数据本身所包含的统计信息,更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7.
运用物质流核算方法,得到北京市2005—2013年直接物质输入量(DMI)和生产过程排放量(DPO),并应用Tapio脱钩模型,对北京市2006—2013年经济增长与物质代谢的脱钩关系及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借助STIRPAT模型,对直接物质输入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北京市经济增长与DMI基本实现"弱脱钩";DPO呈下降趋势,与经济增长呈"强脱钩"状态;城市化率、产业结构、人口和人均GDP对DMI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城市化率对DMI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8.
2006—2015年中国电力碳足迹及其生态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烨  顾圣平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2):4873-4878
电力行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主力军.本文根据电力来源多样性特征,采用IPCC计算方法,结合净初级生产力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2006-2015年电力消费碳足迹及其生态压力的变化,并将电力碳足迹生态压力与人均GDP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电力消费碳排放量经历了先升后降两个阶段,其中,2006-2013年,碳排放量稳步上升,2013年后开始逐渐下降,电力碳足迹生态压力与人均GDP之间主要呈弱脱钩关系,但在2013-2015年,开始出现强脱钩状态.可见在国家″十二五″政策引导下,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促进电力产业节能减排,已获得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努力,缓解电力消费过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79.
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治国理念。能否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能源消费的脱钩,是衡量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是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2002、2007、2012、2018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所载出口隐含能源,对中国入世以来外贸出口增长与隐含能源出口总量的弹性关系及趋势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表明:①中国出口隐含能源与出口总额在2012年到2018年第一次出现绝对脱钩。这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中国实现低碳发展路径下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进程中实现的第一个绝对脱钩。出口部门由于国际竞争的压力,效率水平相对领先,因此早于制造业整体和消费领域实现脱钩,符合经济规律和中国的发展阶段特征。②2007—2018年出口隐含能源占中国总能源消费的比例出现大幅下降。从最高时期2007年的31.48%下降到26.57%,下降了4.91个百分点,说明更大比例的能源消费主要在国内实现,主要依靠出口扩张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开始出现调整;这个研究结论也可以从对外出口与能源消费的角度,支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论断。③对出口隐含能源与出口规模脱钩发展的原因分析表明:2002—2007年与2007—2012年出口隐含能源与出口总额保持同向不同增长速率趋势,出口规模增长是影响隐含能源出口量的主要原因,此间随着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出口隐含能源也呈快速增长态势;2012—2018年出口隐含能源总量出现了下降,分析结果表明“完全能耗系数”即技术效应是出口隐含能源下降并实现绝对脱钩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发展等战略推进,脱钩趋势有望继续保持,并拓展实现更大经济领域的脱钩发展。  相似文献   
80.
参照IPCC清单中的方法估算了2000~2012年中国流通业CO2排放量;运用LMDI方法分解分析了研究期间流通业CO2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流通业脱钩努力指数模型测度了流通业CO2排放脱钩效应.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流通业CO2排放量增长明显,期间累计排放总量为692482.37万t;产业规模效应是CO2排放增量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CO2排放减量的主要因素,分别引起CO2排放量增加了67435.72万t和减少了12358.67万t,能源结构和排放因子效应对CO2排放影响有限,分别引起CO2排放量增加了519.89万t和减少了2590.94万t;流通业CO2排放脱钩状态呈“弱脱钩—未脱钩—弱脱钩—未脱钩”的变化特征,脱钩努力指数值呈“ ”型变化趋势;目前能源强度是决定流通业CO2排放脱钩状态的关键因素,但随着能源强度的下降幅度越来越小,未来更需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和降低排放因子来实现流通业CO2排放脱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