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676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1246篇
基础理论   295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129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介绍了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常用监测方法,以及基于红外掩日通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SOF-FTIR)的走航观测系统结构与测试原理。以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对一些重点区域VOCs的走航观测为例,提出了借鉴前期现状调查结果,结合手工采样分析,确定特征目标组分的监测方案。观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柱浓度监测和排放总量核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不足之处在于受日照条件、走航速度和路况、地面风速限制,测量时需避开不利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2.
荧光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荧光光谱在环境监测中近几年的应用。内容包括方法原理、方法的建立,有关荧光体系的研究,以及与其他技术的联用等一些最新进展。指出: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试样量少和测定简单等优点,为复杂环境样品中微量元素及痕量物质的分析提价了新手段,与其他手段结合使用,环境分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3.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16S rRNA基因片段为靶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eal-time PCR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试验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DNA模板的样品有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7±1)℃。以重组质粒pMD-18T-16S为标准品,检测区间为1.1×102 copies/mL~1.1×108 copies/mL,所得标准曲线符合制备实时定量PCR标准曲线的要求,对标准品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为11 copies/mL。用该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铜绿微囊藻DNA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4.
由于喀斯特地区水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复杂性,给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来源解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本研究应用C/N比值、δ13C组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等表征技术,综合对比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与水生植物样品DOM的多维特征,探讨了示踪喀斯特地区DOM来源的可靠方法与指标.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的C/N比值波动范围较大,石灰土的C/N比值偏低,水生植物与土壤样品的C/N比值及δ13C组成有所重叠,难以区分DOM的来源.多种紫外吸收系数(a254、a280、a300与a350)侧面反映了不同DOM样品中芳香族化合物的相对丰度,SUVA254、E2/E3、E4/E6与腐殖化指数(HIX、HIXohno)指示了样品之间腐殖化程度的差异,特别是HIX、荧光指数(FI)、SR较好区分了浮游藻类与土壤DOM.修正荧光指数(YFI)还揭示了不同DOM样品的化学组成,与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相吻合.此外,黄壤因较低的pH值会使土壤有机质酸解为含氮组分,导致HIX、FI和SR的匹配性不好.除浮...  相似文献   
165.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可溶性有机质(DOM)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环境中最大的溶解有机碳贮库.为了揭示典型浅水湖泊—白洋淀夏季CDOM的光学特性、空间异质性和来源,本研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吸光度分析方法结合平行因子数据分析法,分析了夏季淀区CDOM的组成,并探索分析了CDOM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从光学特性上分析,白洋淀水体中CDOM主要包括C1、C3两种类蛋白质组分和C2、C4两种类腐殖质组分,其中,由内源性产生的C1、C2、C3组分占比较多,体现出白洋淀CDOM来源以内源自生为主的特征;白洋淀水体中CDOM吸光度整体呈现出丰度较高的趋势,α(355)平均达到了38.22 m-1,光谱斜率(280~500 nm)较低,均值为0.007 nm-1,这种高丰度低光谱斜率的特征也映证了白洋淀CDOM腐殖化程度较高的特点,根据白洋淀淀泊特征推测其来源主要为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的腐解.不同淀区CDOM分布存在差异,整体呈现出自白洋淀南部和西部向中部、北部、东部递减的空间变化特征,造成这一分布特征的原因可能为相较于白洋淀南部地...  相似文献   
166.
以青岛近岸绿潮区水体中DOM(溶解有机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降解实验计算了水体中DOC(溶解有机碳)的降解效率并分析了水中CDOM(有色溶解有机质)的荧光组分及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绿潮区不同站点和暴发前后水体中的DOC均发生了不同程度降解,降解过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其中约8.93%~45.10%的DOC可被微生物利用,在时空上受浒苔绿潮影响程度大的水体中DOC降解率最高.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相结合的技术,分析确定了绿潮水体中的CDOM包含3种类腐殖质组分(C1、C2、C3)和1种类蛋白质组分(C4),且所有样品中类蛋白质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一类腐殖质组分,表明浒苔绿潮释放的CDOM主要成分是类蛋白质.降解实验中,类蛋白质组分的变化与DOC含量降解趋势相同,而类腐殖质组分逐渐增加.同时,CDOM各荧光参数与微生物可利用性DOC百分比含量(BDOC%)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和支持向量机的权重分析结果均显示:相对于BDOC%,C4组分为正相关,C1组分负相关,表明BDOC与CDOM组分间的关联度极高,可推测类蛋白质与BDOC均易被微生物降解利用,而类腐殖质与RDOC(惰性溶解有机碳...  相似文献   
167.
为探讨发挥肥效的最佳氮素形态、菌肥在矿区复垦土壤的合理有效施用以及对氮素的利用,以油菜为供试作物,利用复垦土壤,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形态氮肥(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态氮和酰胺态氮)与荧光假单胞菌配施对油菜产量、品质的影响,并计算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显示,每种氮肥均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品质,配施菌剂可在氮肥基础上继续提高油菜产量和改善品质.其中以硝铵态氮肥增产效果、品质改善效果最好,其次为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所有处理中,硝铵态氮+菌的油菜全氮、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为最大,其次是铵态氮+菌、硝态氮+菌,最后为酰胺态氮+菌处理.本研究表明荧光假单胞菌配施更有利提高油菜产量与品质,提高氮肥利用率.(图2表2参26)  相似文献   
168.
为了解土壤微塑料对野生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以紫花地丁为材料,选用150 μm聚乙烯微塑料(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PE-MPs),分别设置对照组(CK)和不同暴露浓度,探究模拟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对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其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浓度PE-MPs对紫花地丁产生的影响不显著,但高浓度会对植物的生理指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PE-MPs暴露浓度超出500 mg/kg时,紫花地丁各项生理生态指标出现显著变化. 在最高浓度为1 500 mg/kg的暴露下,部分指标达最低. 与CK相比,植物根系活力、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分别显著降低55.2%、27.9%、23.3%和26.7%;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等酶活指标分别显著降低55.2%、35.1%和35.5%;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F0、Fm分别显著下降27.1%和17.8%. NPQ_Lss在暴露浓度为500 mg/kg下达到最低;1-Qp_Lss随PE-MPs暴露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  相似文献   
169.
通过臭氧预氧化降解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对DOM的氧化效果以及微滤(MF)膜污染的缓和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臭氧氧化过程中光谱参数变化的规律,进而提出一种通过多目标优化模型确定最佳臭氧投加量的方法.结果 表明,臭氧预氧化技术能够将中等分子质量的芳香类DOM转化为低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对应的UV254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0.
油田的地面水中砷的含量甚微,一般在ppb~ppm之间。由于水质复杂和干扰物较多致使砷的测定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原子荧光法具有既能分离又能富集的特点,可使被测元素砷的氢化物从液相中以气态逸出,达到分离目的。又由于生成砷氢化物原子化反应速度快,氢化物可在瞬间集中地从溶液中逸出并达到相对富集的程度,所以此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同时,仪器操作简便,可直接测试,耗时少,干扰少,易于掌握。本实验中,对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标样分析及加标样的回收试验,均取得好的分析结果。因此认为此方法可成为油田废水中砷的监测分析方法。实验除对仪器确定最佳条件,还对砷的还原条件进行了选择。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