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6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41.
长江从宜昌至湖口为中游,全长900 km,其间有四湖地区、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为湿地集中地带。 
(1) 四湖地区〓位于荆江北岸,属江汉平原,是长江出三峡后第一个大平原湖区,包括长湖、三湖、白露湖和洪湖,总面积原有11000 km2,现有1793 km2,耕地面积约454万hm2,人口450万。荆江河水通过新滩口排水闸汇入长江,汛期关闸,靠电力抽排渍涝,枯季开闸自流排水。长江对地下水侧向补给是地下水主要来源。
四湖地区是湖北的“水袋子”,历史上长江、汉江洪水多次在此决堤泛滥。四湖下游江湖相通,每到汛期,长江、汉江洪水倒灌,形成洪泛区。湖区围垦耕地约7万hm2,地势低洼,多为湖积淤泥,排水不畅,存在潜育型、沼泽型渍害。
(2) 洞庭湖区〓位于荆江南岸,总面积原有18730 km2,1950年时有4350 km2,由于不断围湖垦殖,现仅有2691 km2,耕地面积533万hm2,高程在43~26 m。湖区水网密布,土地肥沃,历来为鱼米之乡。洞庭湖为过水性湖泊,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松滋、太平、藕池三口来水,由城陵矶注入长江。近百年来,由于长江泥沙沉积湖内,加之围湖垦殖,湖泊容积显著减少,洪涝灾害日趋严重。
(3) 鄱阳湖区〓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900 km2,耕地面积约37万hm2,高程在16 m以上。接纳赣、抚、信、饶、修五河来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湖区16 m以下大多为湖草滩地,已垦耕地一般在湖水退落后种植,汛期湖水涨落频繁,汛后淤积,土质粘性较重,有机物含量高,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耕地土壤脱潜过程缓慢。
人类历史活动,从原始游牧狩猎部落演进为农业定居聚落。江汉平原的湿地主体是“云梦泽”,洞庭湖平原的湿地主体是“江南之梦”,春秋战国时期均为楚国皇家猎区。两个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活着大象、犀牛、麋鹿、扬子鳄等。随着历史变迁,水陆交错型湿地逐渐转化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用地,最终成为人工湿地和水体湿地。13世纪后,人类开始围湖造田,与水争地。汉朝时代的大象、犀牛灭绝,宋代后成为老虎栖息地,湿地生态结构转为以湖泊湿地为主,成为水禽栖息地和越冬地,生活着天鹅、野鹤、鸳鸯、家雁等,17~18世纪时老虎绝迹,水禽亦成为濒危物种。由于围湖垦殖,人水争地,自然湿地中70%转化为耕地,多样性损失严重,洪涝灾害不断。1998年长江大洪灾后,中央提出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32字方针,其关键是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旨在恢复生态。 
  根据历史记载,堤垸始于春秋,南宋时形成围垦高潮,围湖造田普遍。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剧增,“以粮为纲” 驱动围垦新高潮,堤垸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生态失衡,人水矛盾。必须协调耕地保护与湿地保护矛盾,推行科学耕种和农、牧、渔协调发展,确保湿地总量动态平衡。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及两湖地区,河网交错,湖泊密布,应多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争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逐步扩大湿地保护范围,滋润地球之“肾”;发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重建湿地生物、景观和文化多样性,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三峡建库后,长江枯季1~5月份下泄流量有所增加,水位将略有抬高,但仍在建库前天然水位变幅范围内;10月份水库蓄水,下泄流量减少,但三峡水库将实施人工实时调度,确保中下游生产、生活及航运用水需求。四湖地区潜育型、沼泽型渍害农田主要在总干渠两侧的湖盆地带,远离长江,地下水位不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排水状况也不会改变,三峡建库后不会加剧这些地区农田潜育化、沼泽化。10月后水库蓄水,长江水位降低,有利于四湖地区汛后排涝排渍,提前降低湖、田水位和农田地下水位。 三峡建库后,洞庭湖泥沙淤积将会减少,可延长湖泊寿命。长江枯季下泄流量有所增加,城陵矶水位略有升高,但湖区水位仍低于圩区地面3~4 m,不会影响湖区农田自排。每年10月水库蓄水,下泄流量减少,城陵矶附近江水位比建库前降低2 m,湖区水位可尽快退落,对洞庭湖汛后排涝排渍有利。三峡建坝后如遇长江干流发生特大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减少鄱阳湖及中下游平原湖区分洪的负担和损失。遇鄱阳湖水系发生大洪水时,还可减少下泄流量,降低湖口水位,有利鄱阳湖水排入长江。每年10月三峡水库蓄水,鄱阳湖可提前退水,有利于湖区农田排涝排渍。1~4月下泄流量比建库前略有增加,湖口水位抬升不超过0.6 m,湖区农田地面仍高出长江水位3 m以上,既不会影响枯季排水,也不会加重湖区土壤的地下渍害。
由于三峡建库后,水位随洪、枯季节调蓄变化,结合中下游平原湖区排灌抽提,湖水交换相对频繁,促使水生生物生长茂盛,为水体稀释自净,消纳降解污染提供有利条件。三峡工程建成后,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和有利影响将得到充分发挥,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利影响得到减免。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利、水电、航运、农业、水产、湿地及自然资源的逐步开发,环境保护和湿地保护必将统筹安排、综合利用、协调发展。三峡工程将有力地保护湿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42.
“2年任期内,我将积极参加企业的各种安全生产会议、生产调度会、隐患整改协调会等等,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重大决策活动,深入到车间、工段、岗位了解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要求企业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并对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负责跟踪督查落实到位。”这是2009年6月25日,江苏省姜堰市安监局工贸管理科安全监察员张庆华在赴市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任驻厂安全监察员时进行的履职宣誓。  相似文献   
143.
2月3日,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临涣分处调度室调试安装了新一代安全可靠的铁路综合系统——TDCS铁路调度指挥系统,以保证铁路行车和车站联锁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4.
田间和室内施肥实验观测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氮素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持水容量,并有效地抑制裸土蒸发.连续4年适量的稻草和化肥氮素配施与单施化肥相比,粘盘黄褐土的田间持水量增加20%左右,作物初萎土壤含水量有所降低,因而有效水储量增加;裸土蒸发过程中,在0~8×104Pa吸力范围内,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施有机肥的土壤吸力陡增,失去单位数量的水需要做更多的功,因而蒸发强度减弱,15d累积蒸发量比单施化肥的土壤减少26%.秸杆与化学氮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增强土壤的蓄水抗旱机制.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对交通管理工作中的无线网络应用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交通管理中5G无线应用的需求与前景,就今后5G通讯技术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做了假设,主要针对无线通讯用户端的集成做了创新性的技术阐述.  相似文献   
146.
为分析区域排污规模与污染治理的协调性,构建了排污规模与污染治理协调度模型,并以2006、2013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约排污规模和污染治理协调性的主要矛盾是污染治理能力的落后,全国70%以上地区污染治理能力均滞后于污染物产生规模;国内治理能力在研究期间不断提高,区域差异在不断缩小,治理能力过度滞后的省份由14个减少到2个;除江苏外2013年其余各地区均有1项或多项污染物的治理能力滞后,其中生活废水治理能力滞后的区域最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协调性的重要因素,2013年协调度与地区人均GDP基本呈线性关系。模型实证计算结果与主观判断也较为吻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7.
三峡水库防洪调度运行对洞庭湖区防洪减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区为中国洪涝灾害频发地区之一。2010年的洪水是长江1998年大水后,也是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所遇到的首次较大洪水,在5次洪水过程中,三峡水库实施了5次防洪调度,较大程度地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压力。长江中游荆江既是连接三峡水库和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纽带,又是沟通洞庭湖的水流通道。基于三峡水库出库流量与荆江三口、洞庭湖城陵矶的水文对应关系,以实测水情、灾情资料为依据,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揭示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防洪调度对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水压力及减少洪涝灾害损失的贡献率。结果表明:6~8月份三口入湖洪量减少约24261×108 m3,湖口城陵矶洪水位降低082 m;湖区减少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19983×108元,间接经济损失约0638×108元  相似文献   
148.
随着水文预报水平的提高,考虑预报信息的防洪预报调度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对安康水库实施防洪预报调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采用“逐级调节法”反复试算修正,确定了以“预报累积净雨量”为主判断指标、“库水位”为辅助指标的安康水库双指标防洪预报调度规则,并对设计洪水及实际洪水进行了调节,调节结果与常规调度比较,水库水位提前降低至汛限水位以下,增加了防洪库容,减小了洪峰段下泄流量,降低了水库最高水位,提高了防洪能力。同时选择不同起调水位,对设计洪水及实际洪水进行调节, 确定合适起调水位,并分析了预报调度和常规调度的风险。结果显示:起调水位抬升,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有所增加,但仍小于常规调度风险,为更好的实现洪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建议预报调度起调水位定为3260 m  相似文献   
149.
2012年是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周年,回顾20年来世界各国发展所走过的路程,总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与不足,是制定未来世界健康发展路线图的历史要求。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经过了从生存到发展,再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漫长过程。可持续发展被视作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中的行为矢量,该矢量将导致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朝向日趋合理、更为和谐的方向进化。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整体的"、"内生的"和"综合的"内涵认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外部响应",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可持续能力的"硬支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部响应",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可持续能力的"软支撑"。只有"当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能够被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只有"当人类对于当代的努力能够同对后代的贡献相平衡",只有"当人类为本区域发展的思考能够同时考虑到其它区域乃至全球利益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才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揭示了"发展、协调、持续"的系统本质;可持续发展反映了"动力、质量、公平"的有机统一;可持续发展创建了"和谐、稳定、安全"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速度、数量、质量"的绿色运行。中国在未来不到10年的时间内,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达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良好、社会更加进步、精神更加富足,全民的生活质量更加提升,这就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身完善,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论文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七大主题: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与生态容量;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0.
乌江干流梯级电站生态调度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江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主要的开发任务为发电,其次为航运,兼顾防洪及其他。本研究在乌江干流上选取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断面,运用修正的Tennant法和综合法计算了维持乌江干流各代表性河段基本健康所需的生态需水量。研究表明,目前乌江干流梯级电站采取的调度措施能够满足各代表性河段所需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但目前的调度措施仍是建立在发电效益最大化基础上的,未能从干流生态环境系统的特殊要求进行调度,给干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从多方面开展乌江干流梯级电站生态调度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