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6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291.
绿色发展是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城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江苏省13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以上城市2000~2018年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城市化水平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测度,借助核密度估计曲线、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脱钩指数动态衡量两者的相对发展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耦合水平大多处于拮抗阶段,协调水平以勉强协调类型为主,且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局域空间格局分布以高高值聚集、低低值聚集为主,邻近同伴效应显著。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相对发展程度表现为效率滞后与城市化滞后交替出现,主要类型呈现出效率滞后型向城市化滞后型转变的趋势。最后提出,政府应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地理区位、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制定优化路径,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向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292.
在阐述区域经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 旅游 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1990~2008年经济 旅游 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 旅游 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中等水平的勉强协调类型。近年来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293.
三峡库区来水流量与长江流域上游前期降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准确地预估三峡库区9月份来水流量,对于安全而有效地完成三峡水库蓄水任务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三峡库区9月的来水流量与长江流域(Yangtze River Valley,YRV)上游大多数气象站点的8月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据此定义了影响三峡库区来水流量的长江流域上游前期降水关键区。计算关键区内各气象站点8月降水量的算术平均值,并对比其与三峡库区9月三峡库区来水流量的年际变化,发现两者的变化较为一致,同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长江流域上游前期降水关键区的8月降水量可以作为预估9月三峡库区来水流量的一个重要因子,这可以为三峡水库蓄水计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还分析了相应的大气环流背景,发现三峡库区来水流量的多少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即三峡库区来水流量偏少的年份,天气形势及水汽输送等因素都不利于降水过程的发生,进而可能导致三峡库区后期的来水流量偏少;相反地,在三峡库区来水流量高值年,天气形势和水汽输送都有利于降水过程的发生,使后期三峡库区来水流量偏多  相似文献   
294.
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的过程模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指出现有关于应急物资调度文献的不足,给出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定义;结合我国近年来几起大规模突发事件总结出该事件的特征;分析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的特征,从应急物资的调度准备、调度实施、调度评估3个阶段进行设计并解释了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的全过程模型。该模型为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对当今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5.
近年来,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应急值守处认真履行职责,在任务重、要求高、人员少的情况下,坚守岗位,及时接报和调度事故信息,保障信息畅通,最大程度地预防、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事故危害。2004年至2008年年底,应急值守处直接调度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共544起,2008年接报135起,妥善指导处理卜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发环境事件。  相似文献   
296.
总结武汉东湖水质污染问题基础上,根据湖泊和港渠联通状况设计了长江-东湖水利调度的调水线路和调水方案。基于一维港渠河道水动力水质模型和二维湖泊水动力水质模型,通过嵌套耦合求解的方式实现耦合,建立了一、二维湖泊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了水利调度影响下东湖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水利调度影响下东湖主要湖区水体CODMn和TN指标得以明显改善,但TP指标改善不大;东湖湾汊众多,个别湖区受到调水线路影响较小,水质改善不明显。因此水利调度可以作为东湖水体修复的重要思路。建立的数学模型也可以为东湖以及其他类似水域的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97.
萧凌波  黄欢  魏柱灯 《灾害学》2012,(1):101-106
以《清实录》等清代档案文献为主要历史信息源,挑选华北地区清代盛期(1743-1744年)和晚期(1876-1878年)分别发生的两次典型旱灾,对灾害气候背景和灾情、政府措施(特别是政府主导的跨区粮食调度)、社会后果(人口迁徙和动乱)等信息进行整理并分别对比,可以发现1743-1744年旱灾期间政府的粮食调度体现出粮食数量大、来源渠道广、调度效率高等鲜明特点,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1876-1878年旱灾则反之,粮食数量及来源有限,且转运效率极低,由此引发严重社会后果。这种转变,发生在主要余粮产区农业凋敝、南北粮食运道(大运河)阻断、漕运及仓储制度衰败的时代背景之下,重灾区空间分布带来的交通通达性差异,也在客观上影响了粮食调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98.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旅游产业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的国民经济收入。同时,在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能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本文通过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青岛、烟台、济南等8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泰安、日照等4市处于勉强协调或濒临失调阶段,德州、聊城等5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调现象。从这些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对比来看,除青岛市已经达到优质协调状态外,济南、烟台等13市属于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型,泰安、日照、威海3市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型。在耦合协调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7个主要因素看,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人次2个指标对旅游发展水平影响最大,因此要促进国内旅游内涵式发展,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5个重要影响因素排序发现,这些地市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积极发展商品零售业。只有实现各地市"旅游促进经济,经济推动旅游"的协调发展模式,才能共同推动山东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299.
为揭示三峡蓄水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利用TRMM 3B42卫星降水产品分析了三峡蓄水前后(以2003年为分界)库区的局地降水变化。分析表明,蓄水以后,库区西北部年累积降水量增加,东南部年累积降水量减少,这种降水变化是大尺度上降水变化的区域体现。蓄水对干流附近降水产生了一定影响,干流站点间降水量差别增大,但整个大库区平均的年累积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蓄水之后的降水变化具有季节差异。冬季几乎整个库区的降水量都有所增加;春季降水量在干流的上游个别地区和下游减少,中游增加;夏季除库区下游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库区降水量有所减少;秋季,库区的上游和中游降水增加,下游降水减少。区域平均的季节降水量无明显年际趋势。结果表明,三峡蓄水带来的降水变化空间尺度只局限在近库区,对整个大库区降水变化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00.
长江流域地貌约束与国土开发保护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美国陆地卫星ETM遥感数据等,构建了基于Skyline数字地球模型的长江流域三维场景可视化遥感演示系统,以ERDAS、ARCGIS、MAPGIS等软件为平台,全面完成长江流域地貌遥感解译,系统提取了多时相城市扩展遥感信息,以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流域内水患灾害问题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提出长江流域地貌约束条件下的国土开发与水患治理新理念与对策。结果表明:采用成因-成因形态-物质形态相结合的地貌遥感三级综合分类法,宏观掌握了长江流域地貌物质成因类型、结构及展布特征等,共计圈定长江流域基本地貌单元16 770个,地貌以山地、丘陵、高原类型占主导,平原面积总计36万km2,占比较小,地貌单元分块、成带、定向排列特征突出,物质构成复杂多变,是国土开发与保护的基础条件与重要约束因子;通过遥感立体演示系统新发现了相隔湖北嘉鱼市斧头湖与阳新县网湖的山丘地存在一条东西向展布的长36km的槽谷地貌,分析认为可顺应此谷,构建联通斧头湖与网湖亦即贯通长江的大分洪道,全长仅139km,现绕行武汉的291km长江弯道能因之缩短152km,并提出"依丘穿岗、多刻槽、慎筑墙,避让不移民、土地占补就近平衡,国土整治、生态农业相依托,灌溉、航运、旅游综合考量"的长江大分洪道构建思想,认为通过构建长江大分洪道与实施小微型蓄水工程,可实现长江流域水患根治的终极目标;长江流域适宜水、旱农业耕作的红层与岩溶盆地及花岗岩丘岗地貌区风化残积层分布空间广阔,农耕地开发潜力极大,未来长江经济带城市建设不存在土地瓶颈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