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90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江沿江区域空间结构系统调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长江沿江区域“点-轴-集聚区”空间结构等级系统主要由三级点型式、三级轴型式和三个集聚区组成,形成机制在于其开发条件,中心一边缘疚以及区位和政策因素等,相应的调控措施主要包括:(1)正确处理沿江轴线和三级轴线(省域主要轴线)之间的关系,扩大参与沿江开发开放的地域范围,构筑与沿江轴线相交的新一三级轴线,重点发展一、二级轴线的节点港口城市;(2)加快沿江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特别是沿江铁路建设;(3)优化  相似文献   
102.
西北地区种植业需水分析——以泾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面积定额法估算泾河流域31个县的农作物需水量,从农作物需水结构着手,探讨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农作物需水量总计740 543.20万m3,农作物需水占总需水量的比例较高,为41.58%。粮食作物需水定额较经济作物高;就具体作物而言,菜、瓜类、水稻、棉花等需水定额较高,向日葵、薯类、胡麻等较低。各县(区)单位面积需水量差异较大,平均值为4 583 m3.hm-2;泾阳县最高,为5 682 m3.hm-2,定边县最低,为4 022 m3.hm-2。由于事先设定大多数作物的需水定额不随县(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需水量与作物结构密切相关。农业用水浪费严重,使泾河流域农作物实际用水量远高于需水量的理论计算值。为此,提出合理利用泾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的4项对策:调整种植业结构;多角度实施农业节水;完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方法;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林牧业。  相似文献   
103.
针对低污染水补给城市河湖景观水体后氮磷营养盐削减、COD波动的问题,构建了仿自然人工湿地和生物塘,通过开展动水和静水试验,研究湿地生态配置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各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螺、蚌、浮游动物及浮叶植物对COD、BOD5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浮叶植物能够实现TN的高效去除并提高有机氮的氨化作用,仿自然人工湿地建议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游动物+螺、蚌+浮叶植物”的生态系统组合.在上游低污染来水条件下,建议仿自然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7 d,沉水植物种植8丛·m-2,挺水植物种植5丛·m-2,浮叶植物8株·m-2,浮游生物塘中投放中华圆田螺1000 g·m-2,椭圆背角无齿蚌2只·m-2,以实现仿自然湿地对低污染水体碳氮协同调控.  相似文献   
104.
泸沽湖区特殊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的危机因素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对室内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川、滇交界泸沽湖摩梭人聚居区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的危机因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05.
森林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借助大量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以及不同尺度下 ,森林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能力较强 ,坡面森林可使固体污染物减少 60 %以上 ,林地的营养元素损失减少 30~ 50 %。对于不同尺度下的流域 ,森林覆盖率高的流域水质参数指标大多低于森林覆盖率低的流域 ,尤其是 NH+ 4 ,从坡面小流域到大流域急剧下降。被采伐过的流域的水温上升 0 .2~ 0 .4℃ ,N损失量从 4kg/hm2· a上升到 1 42 kg/hm2· a。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用协调度中的发展协调度方法对晋冀鲁豫接壤区区域“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状态及调控进行了研究。在经济快速增长(GNP>8%)的前提下,用2个权重相等的子系统,即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Sp和发展经济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值Tp所组成的协调度综合评价值Zp的计算值判断了该区域的“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状态为基本不协调状态,即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有所恶化。从2个子系统的单项指标分析了生态环境有所恶化的原因并用环境经济学中的环境管理规划的基本原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讨论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7.
以呈贡县大渔乡大渔村台地为示范点,因地制宜开展山地径流调控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可将示范区约50%的地表径流拦蓄分片集中控制净化,SS、TP、DTP去除率分别为98%、97.35%、78.57%;泥沙拦截效率为99.69%.  相似文献   
108.
选取天津于桥水库北岸桃花寺流域作为实验流域,进行了流域景观格局对生态水文及磷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影响的野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域中广泛分布于季节性河流附近的汇型景观结构(石坝、植草水道、植被过滤带、干塘、缓冲区等),通过滞留/缓冲功能,对地表径流的流速及流量具有双重调控作用,延长了养分物质在流域内部的滞留时间,对产生于不同源区的面源污染径流具有截留、吸纳、贮存作用,使径流中泥沙和磷素浓度逐渐得到降低,减少了养分对下游水体的负荷输出.多次降雨径流的监测结果表明,无论在大暴雨下的连续流事件还是在小雨下的间断流事件中,汇型景观结构均能表现出良好的养分持留功能.在2003年6月22日连续径流事件中,地表径流的流速可由系统入口处的37.2 cm·s-1降至系统出口处的11.1 cm·s-1,污染径流体积可削减50.2%,TSS、TP、TDP、DRP的持留率分别可达72.7%,69.3%,59.8%和57.9%.在间断径流事件中,污染径流全部为汇型景观结构所截留,泥沙和磷素的持留率更高.对21场降雨-径流事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塘和植被过滤带是本实验流域控制污染物输出较为稳定的两种结构.  相似文献   
109.
菜田土壤氮素淋失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菜田中硝态氮的动态变化、土壤氮素的矿化、硝态氮对地下水的影响等几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渗漏测定计法、土壤溶液提取器和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等3种测定土壤氮素淋失的研究方法其应用前景;论述了影响菜田土壤氮素淋失的主要因素和降低菜田土壤氮素淋失的丰要调控措施;提出了今后菜田土壤氮素淋失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0.
海岸带是陆海交互作用的地带 ,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环境变迁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影响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的 10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并提出了应对海岸带生态环境退化的 6种调控对策 ,其中实行一体化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是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