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36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583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60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熵值理论和物元理论相结合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此模型从宏观上对2000-2006年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2000-2006年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均处于较安全水平;②2000-200:3年黑龙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为负值,2004-2006年为正值,说明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生态安全环境不断改善;③同时存在水土流失治理率、耕地有效灌溉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偏低及万元GDP能耗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偏高等不安全因素,威胁土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2.
低碳环境友好技术国际转移博弈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促进低碳环境友好技术的国际转移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论文探讨博弈论方法在此类技术转移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建立起转移双方国家间宏观博弈、企业间微观博弈的双层、非台作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从企业、国家、国际社会三个层面综合分析重点影响因素.该模型中宏观参与人为双方国家,微观参与人为双方政府、企业和公民.研究表明,企业层面的项目投资回报率要求,国家层面的税收水平、项目管制或补贴资金水平,以及国际社会层面的气候变化应对项目支持资金水平是主要直接影响因素;双方的公民环保意识水平通过干预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而成为重要间接影响因素.最后,就促进我国引进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如坚定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积极立场、建立国际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和优化技术引进项目资金支持机制等.  相似文献   
83.
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目标分解及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衡量国家产业政策,山东省海洋资源环境基础、海洋产业的增长潜力以及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将山东省2010年和2020年海洋经济发展总目标分解到各海洋产业,以各海洋产业分解目标为指引,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和区位熵分析,确定海洋产业优化重点领域,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表明:①2010年山东省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32.880亿元,1 521.010亿元,863.066亿元;2020年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 100.040亿元,5 059.557亿元,4 000.375亿元.②海洋新兴产业的优化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2010年,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占总增加值的21.12%;2020年,占总增加值的25.69%.③海洋支柱产业的优化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2010年,山东省海洋支柱产业增加值将占总增加值的70.67%;2020年,占总增加值的66.37%.  相似文献   
84.
江苏省沿江开发区空间分工、制造业集聚与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针对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后,制造业空间可能存在的变动,在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专业化指数和基尼系数2种方法来定量分析江苏省21个沿江省级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工、制造业集聚和转移态势。结果表明:(1)2002~2006年江南沿江开发区通过向江北沿江开发区转移部分传统产业,逐渐形成了江南沿江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心”和江北沿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围”的空间分工格局;(2)江南沿江开发区内部、江北沿江开发区内部尚未形成良好的分工关系;(3)受开发区发展阶段、区域产业政策、本地化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并未发现理论预期的普遍存在的产业集聚现象,仅纺织服装、石化、电力、塑料橡胶等产业呈现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85.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98%的经济持续增长举世瞩目,然而对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却存在着诸多争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是对环境 收入关系研究的经典表述,可以直观地展现环境与收入变化的关系。在前人研究EKC时运用单一或多个单一指标测量污染程度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基于 1982~2006年中国6类环境污染物,用改进的熵值法计算出代表我国整体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污染指数,利用协整检验来研究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及其“本土化”特征,发现与一般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中国综合环境污染模型呈“正U”型,以21世纪初为分界点,之前环境污染水平不断下降,之后环境污染又开始有所恶化;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发现经济增长在追溯期内对环境污染均为正向影响,而环境污染仅在短期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旨在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某鞋业公司一起不明爆炸事故的分析、处置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某鞋业有限公司发生的一起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导致爆炸事故的根源是操作人员不了解氧化剂与易燃、可燃物的混触危险性,将丙酮等有机废料与少量双氧水混合后,形成了对热、撞击、摩擦敏感度非常高的熵炸药(TATP)。处理TATP的最大难点是其敏感性太高,少有不慎,即会发生爆炸,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特别是打开桶盖过程中,螺纹中可能存有干燥的TATP,桶盖旋转过程中可能发生爆炸。根据TATP和废料的特性,制定了现场存留危险性废料的处置方案并进行了处理,提出了防范该类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87.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群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宜居人居环境的重点地区,其人居环境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从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人居环境质量计算模型和系统协调度模型,对其人居环境质量进行静态定量化评价和动态综合性评价。研究表明:(1)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性最大,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时空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大,是制约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发展的突出问题。(2)2000—2014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且增速较稳,增幅较小;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均达到了中级协调等级;系统层的评价值除人文环境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式上升态势;领域层的评价值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3)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水平逐步提高,且排名相对稳定;各要素间的协调度等级差异较小,但起伏变化较大;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东西高、中间低的格局,内部级别差异显著,可分为较好、一般、较差、差4个等级。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针对山东半岛不同城市人居环境问题采取因时因地制宜的协调对策,创造整体最优人居环境。不仅要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城市群的短板建设,推动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还要符合新常态下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要求,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科学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山东半岛城市规划研究与实施力度,探索"多规合一"模式。  相似文献   
88.
社会经济和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导致耕地非农化压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开展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并揭示其时空格局演变,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4个方面构建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继而计算1990~2014年中国31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中国耕地非农化压力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理梯度,总体上呈现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的态势。(2)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不同地区各省份之间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山东、浙江、江苏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处于上升阶段,上海、福建的压力指数变化趋势逐渐趋稳,广东的压力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中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趋稳,陕西、湖北以及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省份的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西部沿边3省(云南、西藏、新疆)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呈现了一致的下降趋势。(3)从时空格局结合来看,耕地非农化压力不同的省份其变化趋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在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的地区,耕地非农化经历了从制度驱动向发展推动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倒"U"型轨迹明显,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逐渐脱钩。在耕地非农化压力居中或较小的地区,产业发展滞后,土地比较收益较低,耕地的社会保障作用、生态作用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较大,从而增加了部分省份的耕地非农化压力。  相似文献   
89.
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我国铅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推导,并以太湖为例进行了流域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对于难以获得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开展了相应的毒性试验。获得了我国国家与太湖流域铅的水生生物安全基准值,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63.92、104.2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21、4.06μg·L-1。同时,对我国主要河流以及太湖流域进行了铅的生态风险评价,联合概率曲线法显示影响5%水生生物种类的概率分别为66.22%和43.19%,熵值法则显示中国主要河流存在较大的铅暴露风险,因此,我国铅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主要河流与太湖流域存在铅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0.
电解铝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再生有色金属的西部转移是目前行业内探讨的热门话题。但西部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条件和基础。西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更多的是依赖内生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