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444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73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01.
介绍了一套适合沿海丘陵地形条件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体系,它主要由局地扩散模式(HPDM模式,Misra模式)、中尺度气象场模式和区域扩散模式(分段烟流模式)组成,该系统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同时文章对气象场模式中所采用的三维准静力动力学模型在地形追随坐标下的形式进行了较完整的描述,对变换后湍流扩散项的近似取舍进行讨论并且对传统的分段烟流模式的分段烟流作了连续性定义的改进。  相似文献   
702.
讨论了 1994年 9月 16日台湾海峡南部 7 3级地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的影响。从地震学角度出发结合这一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对这次地震的震前背景空区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震后背景空区演变进行了追踪 ,以期从震后各断裂带受其应力调整的影响中 ,找出应力有可能再次集中的地段 ,这对缩小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的时间、地点、强度范围的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03.
长江经济带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效应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的绿色转型,实现交通运输业发展与碳减排的协调共进,将Tapio脱钩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法相结合,分析了长江经济带2004~2018年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与交通能源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情况以及脱钩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石油类能源消费碳排放占交通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95.51%;(2)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脱钩以“弱脱钩”为主,部分年份出现“连接增长”和“扩张负脱钩”,脱钩状态稳定性不高,长江经济带交通业经济发展整体上仍未摆脱对交通能源碳排放的依赖;(3)交通行业规模、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对长江经济带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起抑制作用,交通能源强度与能源结构对交通碳排放脱钩起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增长效应是阻碍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促进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能源消耗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04.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商指数测度制造业集聚水平,从大气环境、水环境、能源消耗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环境污染指数;在厘清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2)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游地区城市环境污染改善速度高于中上游地区。(3)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表现出先促增、后抑制、再加剧的“N”型曲线关系,而上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仍处于加剧污染的阶段。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应统筹兼顾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因地制宜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发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05.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21世纪以来,长江经济带经历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能源消耗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过去20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变化趋势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着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及雾霾污染。产业作为能源要素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连接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纽带作用至关重要。要解决长江经济带由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及雾霾等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工业为突破口,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强化绿色创新产业链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同创新,不断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06.
707.
本文从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三个层面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选取2013-201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指数呈现"上中下游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但从时间上看,在2016年有上升改善趋势.中上游省份历年来的生态保护效...  相似文献   
708.
葵丽  但德忠 《四川环境》2007,26(4):50-55
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海地区作为美国的对外交通要塞以及自身的自然环境,因其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人为的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植物入侵状况。本文作者结合在美国华盛顿地区做入侵植物生态环境调查和入侵植物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总结和归纳了在美国西北部太平洋地区的几种较严重的入侵植物状况及其控制对策,以便对我国生物入侵控制方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09.
探究能源利用对城市土地利用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对推动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实现土地绿色利用转型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从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及投资扩张等角度分析两者的影响机制,借助熵值法和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能源利用与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能源利用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效率由0.535上升到0.784,不仅高值城市数量增幅趋势显著,且集中连片分布趋势明显;(2)能源利用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空间交互作用,直接效应系数为0.136、空间溢出效应系数为-0.203,表明能源利用对中心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有推动作用,但其显著抑制了周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3)政策供给强化了能源利用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直接影响,同时弱化了能源利用空间溢出效应的负向作用。因此,要积极调整本地区产业结构以降低生产能耗,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区域能源利用转型,在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与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同步跃迁。  相似文献   
710.
从推动城市转型的政府、企业、产业、居民这四大主体出发,构建城市绿色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对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转型能力进行测度,运用区域不平衡指数、动态变动指数及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群绿色转型能力的时空演化、集聚变化及能力短板。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绿色转型能力整体平稳增长,但增幅较缓,能力均值排名为“长三角>黔中>长江中游>成渝>滇中城市群”,区域不平衡指数呈“增长-下降-增长”的“N”型波动趋势,整体动态变动程度不高,动态变动指数较高的城市多位于中西部城市群,城市绿色转型能力存在空间聚集现象,但空间聚集性在2020年有所下降;(2)企业-产业是各城市群绿色转型能力的主要短板模式,企业的绿色转型能力是各城市群绿色转型能力提升的首要短板,产业的绿色转型能力是长江中游、成渝、黔中、滇中城市群的第二短板,而政府及居民的绿色转型能力对长三角城市群整体能力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