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14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748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97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暴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的响应函数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暴雨径流污染具有影响面广,监测、控制和处理困难而复杂的特点,其负荷定量化是进行治理与控制的重要基础与中心环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流域暴雨径流污染负荷模型,包括降雨径流模型、流域产污模型与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野外实测资料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计算简便、精度高、适应性强的特点。重点论述暴雨径流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12.
模拟秋茄湿地系统中Pb的分配与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室中建立模拟秋茄湿地系统,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人工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进行污灌1年,用以研究Pb在系统中的分配与迁移。结果表明:加入系统的Pb主要分配存留在土壤中,很少迁移到植物体和掉落物中。由于红树植物的拒盐机制以及被秋茄吸收的Pb主要积累在非生理活动区,表明秋茄幼苗对Pb具较强抗性。同时,应用物质平衡模型,计算得土壤子系统Pb的环境容量较大,因此整个模拟系统对Pb污染的承受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3.
工业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全球性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土壤、大气和水环境中PFASs的污染特征,同时对PFAS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途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最后基于控制废水中PFASs的环境排放量,探讨了废水中PFASs去除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4.
底栖穴居动物对潮滩N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软体动物河蚬(Corbiculafluminea)为例,运用实验模拟的方法,通过对上覆水、孔隙水和沉积物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底栖动物对潮滩N迁移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河蚬主要通过排泄和生物扰动影响N在沉积物-水界面间的迁移转化。在富氧的环境下,底栖动物的活动结果使NO3 N在上覆水中有明显的持续累积效应,NH4 N在较深层孔隙水中积累,而NO2 N易在沉积物中累积。  相似文献   
115.
对河流中微塑料的分布、微塑料在河流中发生的聚沉、重悬、水平运输和潜流交换等迁移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由于河流中广泛存在的泥沙会影响微塑料的迁移.本研究剖析了含沙河流中微塑料迁移,包括微塑料与泥沙的聚集和共沉降,沉积物对微塑料的再悬浮和渗透过程影响,探究了微塑料与泥沙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未来含沙河流中微塑料的运移...  相似文献   
116.
环境中的轮胎磨损颗粒:从路面到海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萌  曹秉帝  张涛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263-4278
轮胎磨损颗粒是环境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全球轮胎磨损颗粒的释放量在590万t·a-1左右,约占海洋微塑料总量的15%.轮胎磨损颗粒产生于路面,通过雨水径流迁移,进而存在于路面、土壤、沉积物、水体、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当前轮胎磨损颗粒的检测主要通过检测标记物来实现,因此,标记物的选择是关键.同时,轮胎磨损颗粒会通过吸附和浸出污染物产生污染,对人体和生物体都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对于环境中轮胎磨损颗粒的控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迁移路径中截留轮胎磨损颗粒和加速轮胎磨损颗粒的分解;而改进轮胎配方,降低磨损率可从源头减少轮胎磨损颗粒的释放.目前,人们对轮胎磨损颗粒的认识不足,检测方法还需要完善,其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价也缺乏相关的研究.获得轮胎磨损颗粒从路面到海洋迁移的规律性认识,对于了解其生态风险和潜在污染问题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归纳总结了轮胎磨损颗粒的产生、检测方法、环境分布、潜在风险和缓解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轮胎磨损颗粒研究今后应予以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7.
聚磷菌(PAOs)是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中发挥除磷作用的主要功能微生物,其代谢行为决定了除磷系统的稳定性及最终除磷效果.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聚磷菌会发生由聚磷代谢模式向聚糖代谢模式的代谢迁移.本文阐述了PAOs代谢迁移的机理,对可能引起聚磷菌代谢迁移的环境因子如进水磷浓度、金属离子、p H值、温度等进行了总结,并分类叙述了不同类型的PAOs种类发生代谢迁移的差异化原因,以期为PAOs在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张洪杰 《安全》2010,31(9):26-27,30
石化工业由于大量使用可燃、腐蚀、有毒物质,引起的火灾、爆炸及中毒的危险性很大。同时,生产装置大型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生产装置由于局部小的问题引发连锁反应,形成重、特大恶性事故频率在增加,事故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在加大,甚至造成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19.
本文重点介绍了安检技术的发展,当前较为普遍使用的爆炸物探测技术:X射线、金属探测和离子迁移谱探测技术。试用和探索的炸药探测技术:核四极矩谐振分析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质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相干散射技术,以及易燃、易爆液体危险品的探测,并介绍了当前新兴的人体携带威胁物探测技术:毫米波成像、太赫兹成像等,以及防爆安检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0.
为了探究磷石膏淋滤液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赋存状态,文章以贵州某磷石膏堆场为研究区,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土壤吸附实验,分析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并探讨了红黏土对磷的吸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磷石膏厚度与红黏土厚度,对磷石膏淋滤液磷的迁移有显著影响,其中磷石膏厚度越大,淋滤液中磷浓度越大,而红黏土土层厚度越大,淋滤液中磷浓度越低;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其各形态之间不断发生转变,并有一部分会被红黏土所吸附,从而使磷浓度随之降低,主要存在形态为可溶磷与无机磷,占比分别为80%~94%和80%~95%,有机磷与颗粒态磷含量较小,占比分别为5%~20%和5%~16%;红黏土对磷石膏淋滤液中磷的最大吸附量为0.23 mg/g,且红黏土对磷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相关系数R2为0.986 78,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4 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