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14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748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97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Cd—Pb复合污染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农村生态环境》2001,17(2):41-44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污染物砷在地球关键带的迁移转化行为,该研究通过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实验,以及激光粒度仪的动态光散射、氦离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相关微观结构表征技术,深入分析了还原环境中含砷水铁矿与含砷氧化铝在硫化物作用下砷的吸附行为、电子转移过程和对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水铁矿的氧化还原强活性和氧化铝的氧化还原惰性差异,导致在含砷水铁矿体系中,电子优先在S与Fe之间传递,使得在该体系下水铁矿还原溶解和次生铁矿物的形成,影响As的吸附,但不改变As的价态;而在含砷氧化铝体系中,电子在S与As之间传递,As(Ⅴ)被还原为As(Ⅲ)并影响As的吸附行为。这一研究结果对认识氧化还原环境中的S-As-Fe和S-As-Al相互作用,以及揭示As的迁移转化机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DMPP对氮素垂直迁移转化及淋溶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自制模拟原状土柱装置,进行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 pyrazole phosphate ,DMPP)对氮素淋溶效应试验,探讨其对氮素垂直迁移转化及降低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添加1%的DMPP后,与不添加DMPP尿素相比,在60 d内能有效抑制土壤铵氧化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20 cm以上耕作层土壤水铵态氮的浓度,降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浓度;20 cm以下深层土壤水铵态氮的浓度与未加DMPP的处理无显著差异,并没有明显导致铵态氮的垂直迁移;深层土壤水硝态氮的浓度显著低于未加DMPP的处理,明显降低硝态氮垂直迁移的淋溶损失;随施氮量增加,添加DMPP尿素的处理,60 d内土壤水中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浓度在40 cm以下深层剖面并没有明显增加,其垂直迁移的淋溶损失差别不大.常规尿素添加1%的DMPP,可以调控土壤氮素的迁移转化,有利于土水环境的保护,降低对地下水氮素污染的潜在风险,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94.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环境科学》2007,28(12):2705-2709
以校园河流底泥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中潜在活性磷的形成及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对上覆水中的磷向底泥迁移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水曝气.底泥经不同预处理后,磷的释放量明显降低.与未处理底泥相比,经底泥曝气和水曝气预处理底泥,溶解性磷酸盐释放量分别下降了193.6 mg·kg-1和44.7 mg·kg-1,总磷释放量分别下降了334.0 mg·kg-1和163.8 mg·kg-1;而对于潜在活性磷而言,前者降低了58.6 mg·kg-1,后者则增加了167.4 mg·kg-1.其原因可能是,上覆水中的磷向底泥迁移时,首先形成潜在活性磷,而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潜在活性磷向难释放态磷的转化得到了强化.底泥曝气的这种强化作用比水曝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5.
芦苇根系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纵向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蓓  张旭  李广贺  钟毅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8):1281-1287
对大庆油田受到落地原油污染的土壤剖面进行取样测定,研究了芦苇根系对石油类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纵向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根系的存在能够促进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降解转化和向下迁移,导致土壤中的含油量纵向分布特征有别于无植物土壤:10cm深度处的有植物土壤含油量显著低于无植物土壤,而70cm深度上则相反.芦苇根系对烷烃组分迁移降解的促进作用最大,其中对碳原子数为23~27的正构烷烃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6.
土壤胶体对重金属迁移及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重金属能够通过土壤孔隙迁移至地下水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土壤胶体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双电层结构能够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产生影响。总结归纳了pH、离子强度、水动力作用、胶体粒径和孔隙尺寸等因素对重金属迁移行为的阻滞和促进作用。探讨了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绕线贴片功率电感在负载电流试验时发生开路失效。通过切片、金相分析、SEM-EDS分析、电性分析、模拟验证等试验,对其进行失效分析。结果发现:失效点为铜线引出端拐角区域,且断口发现大量的锡,而暂未失效的样品拐角区域存在铜锡化合物及锡。本文研究了在电流密度影响下铜锡化合物生长的机理,以及在温度梯度下Cu6Sn5-Sn的热迁移行为。最后,总结了绕线贴片功率电感负载电流开路失效的机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999.
土壤污染物类型一般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在我国土壤污染物类型中,以无机污染物为主,其中最主要的污染就是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导致依靠土壤生存的植物死亡,导致农业受到极大的打击,还会通过食物链积累并实施迁移,最终通过食物和水进入到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文章旨在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物如何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分...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氯代烃类在地下水中的污染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以天津某典型农药原料提纯场地为对象,通过地质勘察、监测采样与测试分析,对氯代烃类的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及不同监测时间内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氯代烃类在研究区内水平分布不均,污染浓度较高的1,2-二氯乙烷和1,1-二氯乙烷主要集中在东侧办公室附近区域并随水流向四周扩散,点位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60.00%,点位超标率分别为40.00%和33.33%。污染物在垂向上不断向下运移,主要积聚在粉质黏土(4)2、粉土(6)3含水层中。在近一年的监测周期中,监测井Z17-2和Z9-2中氯代烃总浓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Z7-1中氯代烃总浓度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结合环境因子变化情况,表明该段时间内氯代烃浓度变化主要受到污染源和自然衰减两个因素影响,污染物浓度越高,自然衰减速率越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