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0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字如其人",写字规范、美观,也会受到别人的称赞和尊敬。因为,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汉字和表述汉字结构;指导学生书写汉字和文本汉字对照;指导学生练习汉字;指导学生评价和展示书写成果。  相似文献   
22.
按照诱发前震的原理[1~6],从江苏地震活动情况出发,对江苏及其周边1971 01~1997 07期间发生的34次MS≥4.0地震,检出其诱发前震共66例,对其中53例和对应主震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重心法”预报发震地点效果较好。据此,由当前诱发前震的分布对下次破坏性地震作了地点预测。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泉州市丰泽区以开展"创建安全生产合格街道"活动为载体,把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全区安监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保持安定、平稳的态势.  相似文献   
24.
江苏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耕地资源变化不仅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国家的粮食安全。以江苏省5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研究2000~2015年江苏省耕地与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及粮食生产对耕地资源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耕地相对稀疏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地区,而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北;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与耕地分布基本一致,但总量呈增加趋势,2015年江苏省粮食产量达到3561×10~4 t,为2000年的1.15倍。(2)耕地重心与粮食产量重心的移动方位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向北偏西方向移动。(3)对比2000~2009年和2009~2015年两个时期,江苏省粮食产量对耕地资源变化的敏感性逐渐减弱。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区域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保护耕地与保障粮食安全亟需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敏感性地区合理布局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5.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重大难题。以快速城镇化的四川省为研究对象,运用重心耦合模型,对2005~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的时空演变、转移路径及空间耦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城镇化与生态足迹水平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时空差异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盆地中部高,由内至外逐层降低的圈层式分布格局,生态足迹水平呈现出以攀(枝花)成(都)绵(阳)为轴线,西北低、东南高的对称式分布格局;(2)新型城镇化重心持续北移、移动幅度较小、规律性明显,生态足迹重心先南移后向北回撤、移动幅度较大、规律性较差;(3)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的空间重叠性呈现先靠近后分离再靠近的波动态势,变动一致性由相反到趋同,空间耦合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26.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水文资料的一致性遭到破坏。为研究澴河上游汛期降雨、径流的一致性,基于澴河花园水文站及流域内6个雨量站1963~2013年汛期实测资料,以全汛期、最大1日、3日、7日为时间尺度,首先通过Pettitt检验和Mann-Kendall检验对降雨、径流序列进行趋势与突变检验;其次采用不均匀系数和重心模型对降雨时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基于日流量历时曲线分析不同相对历时流量的变化规律;最后分析降雨径流关系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澴河上游流域汛期降雨存在不显著下降趋势,各历时降雨空间分布未发生显著变化,降雨重心基本分布在广水站和草店站之间。花园站汛期平均流量呈减小趋势,最大1日、3日、7日平均流量显著减小;高流量下降趋势和低流量上升趋势均较明显,高、低流量相对于中流量的离差均为减小趋势。汛期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降雨、径流深多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11.6、20.8 mm/10 a;径流系数与降雨量呈分段线性关系,约在汛期降雨为565 mm处出现转折。  相似文献   
27.
1980年以来中国大宗作物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4年间的大宗作物(玉米、水稻、小麦、棉花、油菜)面积数据,以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采用多种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同期作物之间的竞争性用地关系,对全国上述五类大宗作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空间分布相对较均衡;小麦的空间格局总的变化不明显但是省际分布最不均衡;棉花近30 a来空间格局变化极其显著,其面积重心从河南境内不断地向西北地区移动,目前位于甘肃省境内;油菜的面积重心自湖北境内不断地向南推移到湖南境内,水稻的面积重心则自江西境内逐渐向北移动到湖北境内.另外,部分区域的同期作物(如油菜与小麦、棉花与春玉米)空间格局变化存在明显的“消-长”关系,特别是在甘肃和内蒙,油菜小麦的面积变化有着极强的负相关性,其pearson系数低于-0.8.作物种植的成本收益变化是造成这些大宗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农民非农就业机会的高低、同期作物之间的比较效益差距等也是这些大宗作物时空格局产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核心区和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资源承载负荷大、压力显著,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基于标准耕地系数修正的压力指数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1987~2017年耕地资源情况,多时空尺度反映变化态势,并利用预测模型测算耕地压力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时间序列呈现倒“V”型分布,2003年达到压力峰值后缓慢下降;空间格局呈现出“整体稳定、局部动荡”基本态势,压力重心向东迁移;(2)区域耕地压力异质性明显,长江上游主要受恶劣的耕种条件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影响,长江下游主要受快速城镇化影响,分布格局上表现出“下游急速上升,中游稳步下降,上游波动起伏”的局面;(3)未来5年(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并未得到缓解,且有逐年增长的势头,对大保护战略构成一定挑战,需要引起有关决策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29.
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人类活动和流域生态水文过程(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的影响,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质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通过1983~1999年对东辽河流域地表水质分析及历年来水文和社会经济资料整理,建立流域地表水污染重心模型,探讨了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活动演化的影响,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污染重心位置有逐渐向上游方向迁移的趋势受自然条件的季节变化和农业季节性开发活动的影响,东辽河流域污染重心的季节变化较之年际变化更为剧烈,从全年变化趋势看,污染重心有向流域上游迁移的趋势.从流域管理的角度看,东辽河流域在治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同时,还要从全流域的角度出发,加强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30.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里氏7.0级强烈地震。在雅安地震前线,现场救援人员实地使用了"小型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借助抗震救灾现场与国家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将灾区现场情况及时传回到国家应急平台,实现了现场与国家应急平台及其他救援单位之间的在线会商、协同处置,跨地域的及时分析和研究评判为抗震救援指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