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磷肥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铅毒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不同磷肥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的影响、磷肥降低铅毒性的机理以及磷肥的有效使用条件.结果表明,3种磷肥都具有显著降低铅的各种非残渣形态含量的作用.磷肥用量在P/Pb摩尔比为7.0时已经足够修复土壤的铅毒,并且在该磷肥用量水平时,从非残渣形态铅总量的降低幅度上看,3种磷肥修复铅污染的效果顺序为:过磷酸钙(85%)、钙镁磷肥(83%)〉〉磷矿粉(16%);把铅的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联系起来比较,3种磷肥修复铅污染效果顺序为:钙镁磷肥(94%)、过磷酸钙(92%)>磷矿粉(61%).磷肥具有原位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潜能,其主要机理是通过磷肥中的磷与各种非残渣形态铅反应形成溶解度极小的磷(氯/羟基/氟)铅矿沉淀,从而降低铅的溶解性的结果,3种磷肥中以磷矿粉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22.
采用浸泡实验法研究了氯化铁和硫酸铁对酸性土壤中有效态镉和铅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氯化铁和硫酸铁均能有效去除土壤有效态镉和铅污染,Fe(Ⅲ)用量为50~100 mmol/kg时,有效态Cd和Pb的去除效果可达70%~96%.氯化铁和硫酸铁能去除土壤中的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Cd和Pb及交换态Cd.氯化铁和硫酸铁对Cd均既有洗脱修复作用又有固定修复作用,且洗脱修复作用的贡献稍大;氯化铁用量较小时(50 mmol/kg)对Pb既有固定修复又有洗脱修复作用,固定修复作用稍大;用量较大时(100 mmol/kg),对Pb只有洗脱修复作用.硫酸铁对Pb的修复作用则以固定修复作用为主,洗脱修复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江苏南通某乡镇土壤铅的污染以及水稻对土壤铅的吸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与稻米铅污染严重。通过盆栽实验建立了水稻对铅的吸收积累及评估模型,提出了符合该地区大米安全生产的土壤铅临界含量值,为土壤铅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实例。同时结合国内外环境质量标准的对比,提出无污染农产品对土壤铅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变化,建议制/修订土壤铅环境质量标准值。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值由现行的250~350mg/kg改为80mg/kg。  相似文献   
24.
铅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铅污染源及污染途径、铅在人体的代谢与分布、铜的毒性、铅污染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铅污染对与人体健康的危害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5.
交通干线铅污染对两侧土壤和蔬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交通干线上汽车产生含铅尾气对周围环境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大气中铅含量与土壤表层、蔬菜叶片中铅含量正相关,而与深层土壤中铅含量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26.
钙镁磷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对作物镉铅吸收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美  王果  方玲 《生态环境》2002,11(4):348-35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钙镁磷肥(G)、泥碳(P)、猪粪(M)、钙镁磷肥+泥碳(GP)、钙镁磷肥+猪粪(GM)等处理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特钢厂附近的污染田进行改良。试验表明,大部分处理能提高土壤的pH值;处理钙镁磷肥、钙镁磷肥+泥碳和钙镁磷肥+猪粪对提高作物产量均有显著效果;大部分处理能抑制水稻、花生对镉铅的吸收;说明通过调节土壤pH值,改变土壤重金属活性是有机-中性化改良技术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27.
在土壤之中,铅物质特有的溶解度并不大,很难快速迁移,滞留时段偏长。铅不可被降解,污染周边环境,它带有潜伏的特性。溶解了铅的这种土壤,变更了固有的酶活性、微生物特性等,污染区段水体。为此,有必要辨识铅污染关联的若干疑难,在这种根基上,摸索最为适宜的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28.
从铅蓄电池的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出发,就清洁生产、废气治理、废水治理、危废管理、卫生防护和运行监管等方面提出铅污染防治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2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螯合剂诱导下生态植物修复钢丝绳产业区铅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施加螯合剂均提高了生态植物对铅的吸收,但高水平的螯合剂处理出现了部分生态植物中毒。中等浓度的螯合剂处理,植株有较高的铅提取效率。分析指出,诱导的植物提取方法较适合于钢丝绳产业区中、低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30.
关于含铅汽油对人体健康危害情况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进行了探讨。我国许多城市大气污染正由煤烟型向汽车型转化,大气中铅污染60%来自汽车废水;城市中心区交警、儿童血铅显著高于周边地工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