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兰州市小儿血铅水平与环境铅污染关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兰州市103对新生儿及其母亲、1月至36月的146名婴幼儿以及808名3~7岁儿童的毛细血管血铅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上述幼儿园室内外尘土或土壤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了铅分析测定,通过相关分析,说明城市环境铅污染是小儿血铅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2.
铅是损害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中存在最广、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典型的有害元素。对铅污染控制对策的研究,作为微量元素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早已成为劳动保护、环境科学、卫生学、营养学、生命科学等众多学科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扼要介绍了近20年来,我国卫生、环保、劳保部门为控制铅污染、减轻其危害所采取的管理对策、技术法规等。  相似文献   
93.
汽车尾气中铅在两侧土壤中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含量与距公路边沿的垂直距离分布规律: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随距公路边沿垂直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公路旁开阔土地上土壤中铅含量是先随距离的增加出现一高峰值,然后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得出公路两侧铅的含量在土壤中的铅直分布规律为:土壤中铅含量随土壤铅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中的铅含量比深层土中的铅含量显著要高.也对车流量与土壤中铅的累积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发现土壤中铅含量随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4.
稀土配合物对大豆幼苗防护(铅)效应试验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盆栽试验研究了Pb对大豆苗期素质的影响,及稀土配合物La(镧)-Gly(甘氨酸)的防护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根施500mg·L~(-1)PbAc_2,严重抑制大豆幼苗生长。叶面喷布30mg·L~(-1)La-Gly1次,可减轻Pb对大豆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5.
通过连续多年的系统监测和分析,研究了小型铅盐生产企业对周边大气、水、土壤、河流底质和农作物等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车间和距其100 m以外的居民区大气中铅尘分别超标548倍和4倍;500 m以外的农田土壤中铅超标1.26倍;雨水排放口附近河道水质中铅超标1.08倍;雨水排放口附近及下游800 m处的河道底质中铅分别超标1.99倍和1.33倍;500 m以外种植的小麦籽粒中铅超标16.5倍.环境污染的程度与距污染源的空间距离呈负相关.在此,还对小型重金属生产企业的环境监测和防止污染的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6.
基于人体血铅指标的区域土壤环境铅基准值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由于铅对儿童的强烈神经毒性且土壤铅已经成为儿童铅暴露的主要来源,土壤环境铅基准一般基于儿童血铅含量的方法制定.收集国内现有资料,总结并确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关键参数取值范围,其中空气、饮水中铅含量分别在0.12~1.0μg.m-3、2~10μg.L-1之间;0~6岁儿童饮食暴露途径铅摄入量约10~25μg.d-1;育龄妇女血铅几何均值4.79μg.dL-1,标准差1.48.采用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综合暴露吸收生物动力学模型(IEUBK)和成人血铅模型(ALM),计算我国居住用地和工业/商业用地土壤环境铅基准值分别为282 mg.kg-1和627 mg.kg-1,略低于英美等国.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我国儿童平均铅暴露量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且暴露场景与欧美发达国家有明显不同.我国亟需开展环境铅暴露与儿童血铅含量相互关系研究,制定基于血铅指标的铅污染土壤风险评估方法导则.  相似文献   
97.
实验选用从人民公园采集的种植土和玉米种子进行盆栽实验,待玉米长成后进行收割、自然风干、对其不同部位进行分割,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来测定不同质量分数铅(Pb)时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b质量分数在0~500 mg/kg的范围内,玉米的发芽率、生物量和其长势都是随着Pb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但当Pb的质量分数大于500 mg/kg时,玉米的发芽率、生物量及长势都是随着Pb的质量分数的升高而降低的;玉米根系的含铅Pb远远大于茎部,是茎部的4~20倍.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土壤中质量分数低的Pb污染会对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到达一个峰值后随着Pb的质量分数升高而对植物的生长起阻碍作用;植物根系对Pb的吸附量远远大于茎部.  相似文献   
98.
花卉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修复以其优良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首选措施。从花卉植物对铅的富集能力及其强化措施方面,阐述了利用花卉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珠江三角洲平原典型区地下水中铅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表水和土壤中,铅的污染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因此,对其迁移转化途径和变化趋势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地下水铅污染的研究应予重现.  相似文献   
100.
外源铅对水稻土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稻-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外源铅不同处理水平 (CK、100、300、500、700、900 mg·kg-1 ) 对两种水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微生物活性, 水稻生理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 微生物活性及水稻叶绿素与生物量都随铅处理水平的增大而增加,多数指标在300~500 mg·kg-1铅处理时出现峰值,然后随铅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它们的转折点受土壤性质(如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等)影响.试验范围内,水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随铅处理水平的增大而缓慢增加.体系中土壤微生物指标和水稻生理指标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大小也受土壤类型的制约.试验还表明,土壤微生物量氮、脱氢酶活性及水稻过氧化物酶活性是铅处理后更为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