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79篇
环保管理   175篇
综合类   565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477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1.
从地学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看长江分蓄洪区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蓄洪区是平原防洪的一种重要措施。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长江中游地区共规划分蓄洪区14处,其中荆江分洪区、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为国家确定的重点蓄滞洪区。随着长江上游三峡等一系列大型电站的兴建,中游堤防加固工程的实施,长江中游仍需要200×10\+8m\+3分蓄洪区。基于地学规律和长江中游目前的 防洪形势,从有效的防洪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考虑,建议取消荆江分洪区和其它一般分蓄洪区,仅保留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重点建设洪湖分蓄洪区。建议按照“梯级化”和 “垦殖和养殖区”进行洪湖分蓄洪区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912.
浅谈长江中下游地区渔业与水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淡水资源丰富,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但是工业污染和盲目开发渔业已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降低了水体的多重社会功能,也损害了渔业自身,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渔业,必须迅速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和效益型,并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结合传统渔业的精华,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  相似文献   
913.
报道了长江重庆寸滩国控断面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分布及优势种情况,并评价了水质。提出了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这次监测结果,对长江资源工发,水质保护,环境整治及库区综合规划工作,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4.
简述汉江水质总体优于长江水质这一自然现象,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其原因极可能是由两江的地质构造、土壤化学成份、河道坡度、河面宽度等的不同而引起。人类可用环境水利工程改造河流,使河流自然地为人类“制造”洁净饮水,从而克服现有净化处理技术在净化微污染水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915.
长江链子危岩区崩滑灾害灾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卫亚 《灾害学》1993,8(1):28-33
  相似文献   
916.
应用平衡分配法建立长江水系沉积物金属相对质量基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的条件下,沉积物可成为环境中污染物的“源”或“汇”,而受污染的沉积物会对水生生物带来危害。因此,需要制定沉积物质量基准(SQC),以此作为评价沉积物污染及其生态效应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年中,对利用平衡分配法来建立SQC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采用平衡分配法,初步建立了长江水系8种重金属及类金属(Cu, Zn, Cd, Pb, Ni, Fe, Hg,As)的沉积物相对质量基准。结果表明,上述重金属及类金属的SQC在从长江上游到下游,总体趋势上呈降低的分布特征,并由于地域环境条件的不同,存在着高SQC值单元及低SQC值单元。得出的SQC与国内已有的SQC具有可比性,但高于美国国家环保局提出的SQC,主要是由于采用平衡分配法建立的SQC是一种数值型的基准值,缺乏生物效应的校正。因此,在将其应用到沉积物污染状况评价之前,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毒理学试验。  相似文献   
917.
韩雪  杨俊孝  姚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6):165-167,127
旅游用地的利用要寻求一种既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又能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旅游用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能够产生生态经济能效。在对乌鲁木齐南山风景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旅游用地的时空特征、复合型与多功能性特征,提出南山风景区多地类综合型用地模式,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用地结构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生态指标四个方面对南山风景区的可持续旅游用地模式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分析。认为实证区的用地模式尚需调整,并针对其过度放牧、监管力度不够和用地无序粗放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18.
根据台风"圆规"过境长江河口前后24个大面站位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各站位台风前后N、P、Si等营养盐浓度与叶绿素活性荧光值变化。结果表明:在台风"圆规"带来的大量降水及其引起的水体水平输运和垂直混合作用下,长江河口的温、盐结构与营养盐分布出现了改变。所选断面的温跃层与盐跃层位置在台风过后变深,层结强度减弱。DIN和SiO3-Si浓度整体增加明显,PO4-P由于在近岸水域中底层被吸附较多,导致其浓度在近岸有所降低,但在靠外的水域浓度出现增加。"圆规"过后长江河口DIN、PO4-P与SiO3-Si分别增加了3.87×109mol、0.13×109mol与4.70×109mol。同时,河口叶绿素活性荧光的最大荧光强度值变大,次表层叶绿素最大浓度带位置加深,层厚度增大。上述研究表明台风过境对长江河口营养盐的输送通量及生物生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9.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DEA模型、ESDA统计指数及Tobit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地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且技术效率高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2)全局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效率高(低)的城市相互空间邻接;局部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L-L类型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区,空间分布形态较平稳,而效率H-H类型主要分布在上海及苏南地区,并逐渐向绍杭、皖江地区演化,从"一字形"转向"Z字形"分布;(3)城镇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及土地市场化是研究期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时空演变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20.
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这些江心洲的演变深为人们关注。选取2000~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流量和输沙量,1999、2001、2003、2005、2007、2009和2011年长江中下游20个代表性江心洲的遥感影像,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沙变化及江心洲面积变化过程,同时利用概念模型分析江心洲面积变化与流量和含沙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径流量较蓄水前分别减少6.1%、7.3%、9.5%,输沙量分别减小90.3%、72.1%、66.9%,平均含沙量分别减少了89.6%、70.8%、64.8%;(2)2003年蓄水前,12个(60%)江心洲面积逐年增加,相对于1999年其平均变化率为26.8%;2003年蓄水后,只有9个(45%)江心洲面积逐年也增加但是平均变化率减少至22.1%,11个(55%)江心洲面积逐年减少,相对于1999年其平均变化率为19.4%;(3)概念模型分析表明:江心洲面积变化量跟水位、冲蚀量成正相关,而水位、冲蚀量跟流量、悬沙减少量成正相关。江心洲面积变化量主要受水位变化控制,这种关系导致长江中下游江心洲演变的一种假象:既蓄水后面积不断增加的少数江心洲实际上也处于不断冲蚀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