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福建长乐大鹤林场5种沿海防护人工林(纹荚相思、卷荚相思、大叶相思、湿地松、木麻黄)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3年调查它们的凋落物产量及各组分(叶、枝、皮、花果、其他凋落物)月动态. 结果显示:5种人工林年均凋落物产量大小排序为木麻黄(12.64 t hm-2 a-1)>湿地松(9.60 t hm-2 a-1)>纹荚相思(7.47 t hm-2 a-1)>大叶相思(7.41 t hm-2 a-1)>卷荚相思(7.09 t hm-2 a-1),其中木麻黄显著高于其余4种人工林凋落物产量. 各组分凋落物产量大小排序为凋落叶>凋落枝>其他凋落物(虫尸、杂物等碎屑)>花果凋落物>树皮凋落物. 其中凋落叶均为优势组分,所占比例分别为木麻黄(83.02%)、湿地松(74.49%)、卷荚相思(76.73%...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林业建设环境分析、论证,提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在认真保护、科学经营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中段、年楚河谷地为主线,重点建设沿江防护林带,构成防护林体系的主要骨架;在河谷农田草场加速防护林网建设,完成防护林体系的网络结构;依土地条件积极营造薪炭林,适当发展用材林和四旁植树(含林卡和经济果树等),完善防护林体系的带网片结,建立起我国高原最大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保护好地理环境独特的高寒农业区和“世界第三极”。  相似文献   
33.
阐述了森林保持水土的条件,即良好的林分结构,必要的面积比例和一定的林龄,揭示了成林过程中水土保持功能的动态变化,为研究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包括中国。为了履行中国在保护地球生态平衡方面的义务和可以发挥的作用,中国政府在资金和技术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速生丰产用材林等大型生态工程,极大地加快了中国的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35.
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不同林种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长江上游环境背景特征研究,探讨了防护林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并进行防护林体系配置,由此设置生态效益监测体系,以流域为单元,分层研究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研究表明:防护林体系配置后,坡面径流减少62%,径流含沙量减少69%,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比荒坡高4~5倍;林地地温和气温均比农耕地低2~3℃,相对湿度提高30%~40%;流域的年地表径流减少,森林覆被率每增加1%,年地表径流减少4.1mm,年产沙量可减少5%~7%。生物措施可减少25%的泥沙,工程措施减少29%的泥沙。营建防护林后,经济效益明显:在中、低山区,林地直接经济效益净增值为921.5~992.4元/hm2·a,四川盆地净增值为850.3~1438.6元/hm2·a。  相似文献   
36.
长江中上游护岸护堤林发展土地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护岸护堤林建设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林种空间而已和配置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沿江而布及成连续林带的特点。其发展的土地潜力取决于岸堤线长度,林带建设宽度和建设地带内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等三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研究江段护岸护堤林发展上地数量潜力规模为25123.4-41938.9hm^2,其中需造林绿化的宜林荒地为8214.5-13757.3hm62,需改造更新的疏灌林地和加强抚育的未成  相似文献   
37.
万宁市兴隆侨乡国家森林公园、礼纪青皮林、兴隆热带花园……一个个绿色示范品牌,使万宁的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在海南省2008—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专项建设项目检查中,万宁的项目建设综合排名为全省第一。沿海防护林建设方面,万宁已完成沿海基干林带造林2.1万亩.其中退塘还林1455亩,全市沿海宜林的海岸线92.7公里基干林带基本合拢.基干林带总面积达到24825亩。  相似文献   
38.
采用群落生态学和植物化学监测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南沙海岸滩头近6 a生防护林群落的生物量、高温胁迫光合特征、NPP及吸储C、N、S、Pb、Cd、Cu、Hg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海岸6种防护林群落的生物量的平均达到10.7 t.hm-2、NPP达到2.5 t·hm-2·a-1、生长要素表现为速生性生长特征。各种海防林群落的年均吸储空间CO2、NO2、SO2质量分别为4.2 t.hm-2、27.1 kg·hm-2和3.4 kg·hm-2,吸储Pb、Cd、Cu分别为13.2、4.4、0.1 g·hm-2,其生态环境功能已经初步凸显,可有效地减少这些元素在地表和土壤积累、迁移或随地表径流输出至生活环境的危害,对于海岸环境区域是非常有益的。雨季高温(气温t≥35.5℃)胁迫下,海岸路网林群落的优势种群净光合速率日均达到9.8μmol·m-2·s-1且乡土树种高于引进树种,高山榕(Ficus altissima)的日最高净光合速率达到14.3μmol·m-2·s-1,较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高0.4μmol·m-2·s-1、较塞楝(Kaya senegaiensis)高2.2μmol·m-2·s-1,优势树种适宜海岸滩头立地、高温胁迫的光合生理特点,是其速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区域温度效应,初步结论是,防护林网冬季上午有增温效应,下午有降温作用,但不明显;夏季效应与冬季相反,且较强,效应强度与成熟付覆盖率及主导风向有关。  相似文献   
40.
阐明了能使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功能达到持续和稳定提高的造林和经营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