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江和川江流域为研究范围支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综合观点出发,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征及其对森林影响的评价,生态经济分区与生态经济防护林体系宏观布局,以及不同生态经济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前景的定量这三个层次开展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在该工程第69#灌溉水源井处设置观测场,通过多个观测井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井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确定了研究区域的含水层渗透系数K=13.317m/d、抽水影响半径R=332.04 m。分析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和水位下降、上升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在2个抽水应力期内,水位急速下降和上升过程均可在抽水试验开始后的11 min内完成,随着时间的累积,变化趋势逐渐缓慢;抽水结束后,水位可恢复到初始水平。因此,研究认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灌溉期抽水不会引起天然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这将为沙漠公路沿线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防护林生态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及长久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基于某露天矿坑飏尘防治用风障工程,建立数学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风障(含人工风障和防护林带)对大型露天矿坑飏尘的防护效果。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并选取高雷诺数下k-ε模型用SIMPLE算法进行计算,得到风障周围的流场及压力场的分布,从而分析人工风障和防护林带后沿流水平距离变化时不同高度间相对风速的变化,得出位于人工风障后位置越低,防护效果越强,当y=0.2 h时,约为初始风速的50%,且当气流深入林带后其防护效果增强,在进入后水平距离4 h’时,相对风速约为初始风速的30%。  相似文献   
74.
生态修复项目对自然与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生态修复项目,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为了讨论这些项目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及其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综述与展评,研究环境修复政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3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以及其他环保政策使项目区的绿色植被覆盖度迅速提高。但是与撂荒地的自然恢复过程相比,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降低了总的植被覆盖度,导致退化土地面积增加,加剧了当地的沙漠化;同时,由退耕引起的粮食减产部分可以通过在更适宜地区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来补偿,退耕还林工程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没有造成负面影响。在大规模环境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中国人民对环保政策的态度也在平稳进步。与其相反,由于天然林保护项目所实施的禁采、禁牧政策缺少必要的补偿措施,对当地居民的生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只有极少数人认为植树种草应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当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结束后,许多已修复的植被面临被再一次开垦的危险。由此可见,通过改进农业技术和提供适当的生态补偿,可以在改善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避免贫困与环境恶化。同时,必须警惕不适当的技术和政策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75.
浅谈城市防护林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防护林是一座城市的环境保护屏障,它对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能起到较大的作用.城市防护林的设计在城市绿化设计中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防护林功能的分析,重点阐述了防护林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6.
在探讨“酸模”前,让我们先读两则“消息”. 好消息:“十五”期间,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5年来,国家投入工程建设专项资金23亿多元,累计造林300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133万多公顷,创建了一批防风固沙、沙退人安的“生存工程”.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南缘等地实现了治理速度快于沙化速度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77.
在滨海沙滩营造木麻黄防护林,林带老化后进行更新,部分林地改种潮州柑或芒果而成为果园,并于其间套种农作物或牧卓;结果表明,人为耕作活动对土壤的热化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造林种果的同时,大量肥料的施入及优质客土改良了土壤,使>1.0mm的砂粒比例明显减少,<0.01mm的粉粘粒及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其中沙草地、防护林及果园,0—40cm土壤粉粘粒含量分别为56.4g/kg、59.6g/kg和108.9g/kg,土壤有机质为0.71g/kg、2.02g/kg和4.11g/kg;土壤氮素含量随有机质提高而提高,柑园速效磷和钾含量是沙草地的37倍和3.5倍,然而防护林的种植对土壤速效磷和钾的影响却不明显;由于雨水淋洗,土壤盐分减少;又由于酸性化学肥料的大量施入,土壤pH值由8.3下降为5.3.果园的营建,明显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状况及其保水保肥性能,提高了沙滩地的利用价值及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8.
防护林建设对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池目前森林覆盖率仅229%,水土流失面积却达96496km2。对现有369797ha宜林地实施工程造林后,预计2010年森林覆盖率可提高到47%,土壤侵蚀模数减少64829t/km2·a、森林固土能力增加22397万m3,每年分别减少入湖氮、磷474t和381t,还可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经济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9.
绿化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绿化对环境的保护功能,以及建设绿化带对气候的有利影响,探讨了哈尔滨动力区不同树种的防护作用及防护林改造方法,提出了今后城市环境绿化建设的规划.  相似文献   
80.
新疆绿洲防护林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四周环山,形成我国最大的内陆干旱荒漠区,绿洲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53%。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改变绿洲面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经3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探索一套适合干旱荒漠地区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