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180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综合调查分析大连市炮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土地集约利用度,并分别从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管理潜力四个方面计算土地集约利用强度。综合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度与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强度计算结果表明,炮台开发区土地集约度分值达到86.16%,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土地利用强度潜力较小。未来土地利用潜力主要为扩展潜力,不存在管理潜力,从而对炮台开发区未来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提出相应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32.
以滁州市1966年的地形图,1978年、1987年、1995年、2000年及2006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滁州市6个时段的建成区面积对其用地扩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市建成区面积在1966-2006年间面积增加了7.84倍,扩展速度经历了先快后慢的过程;发展方向以东南方向为主,40年间城市中心向东、南方向分别迁移了1084m和1940m对揭示安徽省中小型城市用地的发展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3.
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2—2006年山东省48个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的资料,运用位序一规模法则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继而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位序—规模曲线。结果显示,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的均衡度趋向减小;城市用地规模的总量持续增加;城市体系整体发育,大城市发育快。根据曲线形态对城市用地规模进行分类,发现小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中等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增加;首位城市济南市的用地规模尚有可观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文章基于2003—2017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产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与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空特征上来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稳步提升趋势,东部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从全国维度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分群回归结果来看,高集聚城市(东部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间接效应中,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对周边城市的利用效率产生先带动后抑制的"倒U"形作用。低集聚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的提高,其利用效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征。可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化影响。因此,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集聚,针对性地提升区域要素利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5.
贵港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及用地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土地是土地资源中资产效益最高的一部分,是人类利用土地影响最为深刻的土地类型。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各类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贵港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该区域各地类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选取黄山市城乡用地为研究对象,从数量、布局等方面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城乡建议和对策,为新农村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环境》2007,(2):60-61
东坪镇位于粤北韶关西部,距县城14公里,是乳源瑶族自治县三个少数民族镇之一。京珠高速公路,国道323线及省道258线贯穿全境,广东第三大水库南水湖座落其中,区位明显,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镇面积3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87亩,林业用地面积27162.5公顷,森林覆盖率92.09%。  相似文献   
38.
李佳亮 《环境》2010,(11):36-39
在所有为"绿色亚运"所做的努力之中,广州亚运城是反映广州人居环境改善成果的一面镜子。这座被誉为"节能环保之城"的亚运城坐落于广州南部风景独特的莲花山风景区的南麓、莲花山水道西岸,用地面积2.73平方公里,绿地率高达54.2%,包括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媒体中心、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及亚运公园七大部分,贯穿其间的是广州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各项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场馆利用通风采光完成节能降耗、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有效避免了垃圾收集过程中的视觉和嗅觉污染、火炬燃烧不产生有害燃烧物……可以说,亚运城是一座颇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之城,是对生态建筑含义的完美演绎。  相似文献   
39.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利用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本文以三峡库区21个县市1995—2005年城镇建设用用地的变化量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1995-2005年期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指数与区位商的空间分布变化。采用路径分析建模的方法。奠立了城镇建设用地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第二产值、第三产值及城镇人口的路径模型.确定了备影响因子对蜮镇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其中第二产值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影响最大.影响力最小的是城镇人口。此项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路径分析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0.
以昆明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系统论思想构建城市协调发展评价体,采用比较分析法、person相关分析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系数、偏差系数法对昆明市2000—2010年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经历了非同步变化后逐渐步入同步变化的轨迹,两者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性。从短期看,昆明市用地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用地结构变化间不存在因果性关系,即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耦合状态并不显著。在现阶段发展中,昆明市产业结构变化滞后于用地结构变化,两者间还未达到耦合协调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