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4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1112篇
安全科学   301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131篇
综合类   2230篇
基础理论   348篇
污染及防治   511篇
评价与监测   144篇
社会与环境   240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污泥脱水液的经济高效脱氮处理已成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依托天津津南污泥处理厂采用两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脱氮工艺处理污泥脱水液,在35℃下,对工程规模的工艺启动和稳定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活性污泥可成功启动部分亚硝化(PN)反应器,PN反应器出水NO2--N/NH4+-N为1.1时,可实现...  相似文献   
382.
为了查找民航运输航空器偏/冲出跑道事件的共性特点及成因,对比了国外不同研究机构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了1996年至2010年间中国民航偏/冲出跑道事件。结果表明,6月、7月、8月因常常伴有降水、雷暴等复杂天气现象,事件数量最为集中;着陆阶段航空器偏出跑道是本类事件中最突出的问题。驾驶术欠缺、CRM失效、复杂气象条件、违反SOP、夜航或受灯光不利影响是促成着陆阶段偏出跑道的主要因素。当两种或两种以上风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因耦合效应着陆偏出跑道事件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83.
以某一化学物质(ANPyO)为例,探讨了化学物质热危险性分析方法和步骤:建议首先从化学结构上对物质进行初步分析,然后根据化学结构进行理论计算预测,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采用合适的,比如:DSC/TG、ARC等小药量实验方法,研究化学物质的热危险性.对于ANPyO,通过分子结构可知其为多硝基多氨基芳烃,是具有潜在的燃烧、爆炸危险的活性化学物质.理论计算预测其属于高危险性物质.对其进行DSC/TG、ARC实验,得到绝热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自加速分解温度( TSADT)为199℃,热分解开始温度为310.0℃,最大反应速度出现在系统温度771.5℃时,自热分解开始到最大反应速度的时间为23.5min.文中研究可为该化学物质生产、使用和储运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4.
有机物料对于土壤中镉(Cd)的有效性和作物Cd累积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结合化学连续提取形态分级方法,探讨了有机物料中的主要活性组分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及其不同比例组合(HA/FA)对于水稻吸收累积Cd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土中Cd赋存形态和有效性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腐殖酸(HAs)对土壤Cd有效性和水稻籽粒Cd累积的影响受其活性组分含量比例制约.HA/FA≥4/6处理对土壤Cd起钝化作用,Cd有效性明显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相较于对照CK降低了15.2%~33.3%.HA/FA≤2/8处理对土壤Cd起活化作用,Cd有效性明显增加,水稻籽粒Cd含量相较于CK提高了24.2%~42.4%.HAs活性组分含量比例影响土壤Cd的形态转化,与CK处理相比,HA/FA≥4/6处理使土壤Cd由活性高的EX-Cd向活性低的CA-Cd和FM-Cd转化,而HA/FA≤2/8处理则相反.HAs对土壤pH和有效硫含量的影响随其活性组分的不同而异,水稻分蘖期土壤中pH与HA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FA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硫含量与FA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为保障水稻品质安全,应选择配...  相似文献   
385.
研究使用土地利用、夜间灯光和能源统计数据,采用能源碳排放模拟法计算碳排放量和碳吸收系数法计算碳吸收量,构建了黄河流域多尺度、长时间序列碳源/汇估算模型.利用构建的估算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从省、市、县以及栅格尺度对黄河流域碳源/汇以及碳平衡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分组模拟能源消费与夜间灯光数据,发现长时间序列碳排放估算模型拟合相关性均达到0.9以上,模型估算精度良好.(2)从空间分布看,东部地区碳排放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碳吸收量较多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从省份看,碳排放量最高省为山东;碳吸收量最高省为内蒙古.从市级看,高碳排放城市呈现总体向东部、北部移动趋势,高碳吸收逐渐向西南地区扩张.从县级看,高碳排放与吸收县域向东北地区扩张.(3)黄河流域20年来碳排放与碳吸收累积变化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但吸收量增加幅度大于碳排放量,说明黄河流域减排增汇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绿色发展工作持续推进.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减排增汇,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86.
SO2对Ag/Al2O3催化剂上CH3OH还原NO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混合法制备了Ag负载量为5%的Ag/A12O3催化剂.研究了富氧条件下,SO2对CH3OH在催化剂上还原N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气不含SO2和H2O时,NO还原活性温度较低,有显著量N2O生成,这被归因为反应过程中,部分氧化态Ag被还原为金属Ag.添加SO2或同时添加SO2和H2相似文献   
387.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COD/SO42-比制约的群落生态演替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的动态试验和配套的静态试验,考察致变因子 COD/SO42-比制约的乙酸型顶极群落的结构、优势种群的组成和生态演替的规律; 阐明乙酸型代谢和乙酸型顶极群落是产酸脱硫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揭示乙酸型顶极群落内平衡与反馈调节的生理代谢机制,并以因变因子**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碱度来表征生态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三维实现生态位.  相似文献   
388.
为了考察中国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对雨雪冰冻灾害的响应模式,以粤北天井山3种代表性的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为对象,于不同森林类型中比较受损森林与未受损森林在凋落物年产量、成分及月际动态方面的差异,从而在凋落物水平上反映不同森林类型在雨雪冰冻灾害后的早期恢复力。研究结果表明,灾后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0.52、3.21、1.37 t.hm-2,比未受损的同种森林类型年凋落量显著减少,减少程度分别为87.89%、53.46%、76.78%。由此可以看出阔叶林的植被恢复情况最好,说明在凋落物水平上,其灾后恢复的早期阶段恢复力最强。在凋落物成分方面,灾后各森林类型叶凋落物所占比例显著增加,枝凋落物所占比例则显著减少。受损针叶林和阔叶林的凋落物月动态与未受损森林基本一致,但其波动幅度较小;在混交林中,受损和未受损森林其凋落量的季节动态模式则表现出不一致性且为不规则型。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亚热带地区优先考虑种植阔叶林以促进受损森林在类似雨雪冰冻灾害的极端天气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389.
为了弄清新修建的水库是否造成水体甲基汞浓度升高,以贵州省乌江流域2座新建水库洪家渡水库和索风营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蒸馏 乙基化结合(GC CVAFS)法测定了不同季节水库水体中甲基汞的浓度,最低检出限为 0.009 ng/L。探讨了水质参数对甲基汞分布的影响以及水库水体甲基汞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洪家渡水库总甲基汞浓度夏季平均值为 0.11 ng/L,秋季平均值为 0.08 ng/L,冬季平均值为 0.10 ng/L;索风营水库总甲基汞浓度夏季平均值为 0.11 ng/L,秋季平均值为 0.07 ng/L,冬季平均值为 0.09 ng/L。数据表明2座水库水体甲基汞含量均较低,低于目前我国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一类地表水汞含量标准限值,与世界上其他未受污染的水体基本相当。水库水体甲基汞浓度随水体深度的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且夏季略高于冬季、秋季,这与夏季降雨量和温度有关,在入库处与大坝前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这与水库中被淹没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且流域内基岩为碳酸盐有关,还与其他环境因素有关(如pH值较高,DOC含量偏低等)。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库区环境汞的甲基化率低,但随着水库生态系统的不断演化,内源和外源营养物的输入及水体在温度分层其间自身甲基汞的形成,导致水体甲基汞含量的逐渐增加,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90.
将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对贵阳红枫湖水样中16种美国环境保护署优控的多环芳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枫湖水中16种多环芳烃总量为0167 1~0336 4 μg/L,与国内其它水系相比,湖中存在多环芳烃轻度污染。7种(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多环芳烃的总量未超出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对多环芳烃规定的限值,但作为饮用水源,红枫湖水中的苯并(a)芘含量已超出我国标准GB3838-2002中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苯并(a)芘限值,并且苯并(a)蒽、〖JX-*9〗〖SX(B-25x〗〖HT7,5”〗艹〖〗〖HT6”,5”〗屈〖HT5”〗〖SX)〗〖JX*9〗、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的含量也超过了美国环境保护署地表水水质标准限值。通过多环芳烃特征参数的比值,分析了红枫湖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污染源分析表明,湖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为燃烧源,包括木材、煤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同时也有一部分多环芳烃是来源石油类物质的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