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紫外光照射下铁锰物种对酸性橙Ⅱ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铁酸钠原液对酸性橙Ⅱ进行氧化脱色,并对比了高锰酸钾在紫外光照射下的脱色能力.结果表明,254 nm紫外光照射提高了高铁酸钠原液与高锰酸钾的脱色效能,而且紫外光和高铁酸钠原液联合使用时,对染料的脱色速率是单独紫外光和单独高铁酸钠原液脱色速率的1.11倍,产生了一定的协同作用.通过对比紫外光照射下硝酸铁和硫酸锰的脱色能力,证明低价态的水合Fe(Ⅲ)物种具有较强的光反应性,异丙醇淬灭试验证明产生了大量羟基自由基.另外,在所考察的pH范围内,无论紫外光照射与否,相对于硫酸锰和高锰酸钾,硝酸铁和高铁酸钠原液都保持了较高而稳定的脱色能力.  相似文献   
52.
以环渤海高铁沿线城市为对象,研究高铁通车前后的可达性状况及其空间分异格局,预测未来沿线空间格局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环渤海高铁的开通大大提升了沿线的可达性,时空收敛效应显著,呈以高铁轴带为核心、轴带外围为边缘的"核心-边缘"格局,高铁轴带内部呈现线路"中间高、首末低"的分异特征,可达性最优要素由京、津向环渤海高铁线路两侧扩散;(2)环渤海高铁沿线城市可达性的提升加速沿线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和重塑,表现在环渤海高铁"C"形轴带空间极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沿线的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三大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显现,产生1+1+1>3的组合效应;环渤海港口群对接铁路线,空间分化与组合日趋复杂;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通道的融合.  相似文献   
53.
高速铁路对线路基础沉降要求极为严格,为确保高铁安全运营和结构安全,邻近高铁线桩基采用全套管灌注桩施工方法以减小对既有线的扰动影响。以宁和城际一期工程的板桥河段桩基工程为背景,基于PLAXIS 3D对钢套管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邻近既有高铁线全套管灌注桩施工的微扰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体侧向变形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总体吻合,但存在局部差异,采用套管逐节旋压并利用抓斗将管内部分土体取出的施工方法,对高铁桥墩周围土体的侧向变形影响较小;高铁桥墩处于钢套管施工影响范围内,其竖向和水平位移在钢套管施工期间存在一定变化,但均远小于预警值。  相似文献   
54.
基于客流结构的高铁经济辐射效应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对高铁经济辐射理论模式的认识,运用行为地理学的微观分析方法,以实地调查问卷为主要数据来源,以武汉市为案例,通过客流结构的系统解析透视高铁经济的辐射效应。研究表明:高铁经济的辐射效应与城市经济结构高度相关。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城区较强、外围城区较弱的总体态势,倾向于强化武昌、江汉和东湖高新区等核心地区的空间增长;在产业上,呈现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主,有利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主导部门的优化发展。研究结论能够为类似城市的高铁经济发展和武汉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5.
高铁脱硫渣为原料,采取酸浸、除杂和结晶等工艺制备出99%以上硫酸亚铁晶体。研究了酸浸过程中硫酸浓度、浸取温度、时间对铁浸出率的影响,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规律性。结果表明:适宜的浸取条件为硫酸溶液质量分数为25%,在70℃下,不断搅拌浸取6 h。固液分离后调节硫酸亚铁溶液pH=1~2,在70℃下蒸发浓缩结晶,即可得到99%以上硫酸亚铁晶体。  相似文献   
56.
高铁脱硫渣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合成法,即高能球磨法制备出磷酸亚铁锂.分别研究了球磨过程中球料比、转速和高温灼烧过程中灼烧温度、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条件为球料比为3、转速为650r/min下球磨6h后,氮气保护下700℃灼烧4 h,即可制得结晶性能良好、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9.41μm的磷酸亚铁锂.  相似文献   
57.
纺织工业废水是对水环境污染构成严重威胁的工业污染源之一,其中又以印染废水最为严重。印染废水排放量约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10。因此,重点介绍了高铁酸盐和UV法两种污水治理的新工艺,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8.
为理顺政府安全监管与企业安全管理的职能关系,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确保提高安全监管成效,分析我国高铁安全监管的现状,探讨高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欧盟、美国、日本铁路安全监管经验,提出我国高铁安全监管的对策。结果表明:我国高铁安全监管应适当借鉴国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经验,加强高铁安全监管顶层设计,健全完善高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应健全“路地联合”工作机制,按法定职责,分级协调处置涉及铁路安全的风险隐患;还应建立高速铁路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机制,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高速铁路安全。  相似文献   
59.
高铁酸盐氧化絮凝去除水中腐殖质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研究了高铁酸盐对饮用水中富里酸(FA)的去除性能与作用条件,考察了高铁酸盐单独氧化、氧化絮凝和与聚合氯化铝联合应用的除FA效果。结果表明,当高铁酸钾与FA的质量比为12时,高铁酸盐氧化可以去除水中90%以上的FA,在浑浊水中高铁酸盐具有氧化和絮凝的双重作用效能,同样高铁酸盐投加量下,可将95%以上的FA去除。采取高铁酸盐与聚合铝联用可显提高对FA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0.
K+对Fe(Ⅵ)生成的稳定促进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生成高铁酸盐反应过程中K 对Fe(Ⅵ)的稳定促进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大于50℃时.K 比Na 更有利于高铁酸盐的生成.K 促进高铁酸盐溶液生成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5℃.在生成高铁酸盐反应过程中,增加K 浓度能提高高铁酸盐的产率,并且随着硝酸铁投加量的增加,K 影响显著.在硝酸铁投加量为85 g/L时,采用4.4 mol/L KOH制备的Fe(Ⅵ)浓度为0.05 mol/L;加入2 mol/L K 后,Fe(Ⅵ)浓度增加到0.15 mol/L.K 对高铁酸盐溶液生成浓度的影响在硝酸铁投加量大于75 g/L,反应温度低于55℃,CIO-浓度低于1.16 mol/L时较为显著.K 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部分碱度,降低OH-用量.在反应过程中K 能包裹在FeO24-周围,减少Fe3 与FeO24- 接触,从而减缓Fe3 对FeO24-的催化分解作用;同时K 能与FeO24-生成K2 FeO4)晶体沉淀析出,降低溶液中FeO24-浓度,Fe(Ⅵ)分解速率减缓,稳定性增加,Fe(Ⅵ)生成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