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86篇
安全科学   37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02篇
综合类   1186篇
基础理论   194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166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防灾博览》2009,(4):48-48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源头海拔高达5400米。干流全长6397公里.流经青、藏、川、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选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约为黄河水量的20倍。  相似文献   
482.
煤矿区生态累积效应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在梳理生态累积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区各类活动的特点综述了煤矿区生态累积效应的影响源、途径、效应及类型,并评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煤矿区生态累积效应的相关研究。目前针对煤矿区生态累积效应的研究仍十分有限,评价方法也尚不成熟。关于煤矿区的生态累积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效应评价方面,有关生态累积效应的发生机理、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学、管理规划及应对机制,是未来应加强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83.
大兴安岭南段巴音高勒流域水化学特征及驱动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84.
重庆雪玉洞岩溶地下河地球化学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引用地球化学敏感指数与敏感等值线的概念,对重庆雪玉洞地下河2010年9月~2011年8月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河水的化学成分受上覆基岩的控制,表现出高Ca2+、低Mg2+的特征,但受季风降雨的影响,水化学在旱、雨季存在较大差异:雨季各监测点[Mg2+]/[Ca2+](摩尔比)为0.018~0.051,旱季[Mg2+]/[Ca2+]为0.038~0.064,雨季要小于旱季;[HCO3-]/[SO42-](摩尔比)雨季为4.86~36.62,旱季为6.23~46.67,表现出高HCO3-低SO24-的特点.岩溶作用的季节性变化使得HCO3-、Ca2+成为最敏感的阴阳离子.由于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雨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迅速,致使地下河对农业活动较为敏感,其中以Cl-、NO3-最为突出,敏感指数分别为0.286、0.022,在保护岩溶水资源时应引起重视.旅游活动对地下河的影响较小,主要与景区良好的管理有关,应提倡相关景区向其学习管理经验.做好地下河补给区的岩溶生态系统的管理工作,可发挥岩溶区地下河最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85.
Irgarol 1051是一种常用于船舶防污漆的杀生活性物质。为了评价船舶防污漆杀生活性物质Irgarol 1051的海洋环境风险,根据ISO 13073-1的评价原则和程序,对其进行环境危害评价、环境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对公共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获取数据,从理化性质、环境行为、生态毒性3个方面评价Irgarol 1051的环境危害。采用评估因子法计算Irgarol 1051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采用质量守恒法计算Irgarol 1051在海水中的释放率,通过MAMPEC v3.0模型推导上海洋山深水港的集装箱船区、码头、航道等暴露场景的预测环境浓度(PEC)。经过比较上述暴露场景的风险商值(PEC/PNEC)发现,港口的海水相风险商值大于1,Irgarol 1051的环境风险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486.
生防放线菌剂对魔芋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从微生态角度探索接种生防放线菌剂对魔芋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生防放线菌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濑里予链霉菌(S.senoensis)和M(肉质链霉菌S.carnosus和密旋链霉菌S.pctum按质量比1:1的固态发酵混合制剂)为接种剂,采用基质拌菌法接种生防菌剂进行盆栽试验,通过稀释平板法测定魔芋根区、根表土壤和根内放线菌、细菌及真菌数量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优势真菌和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1)3种菌剂接种164 d,魔芋根域检出的接入放线菌活菌数量高达106 CFU g-1以上,根表土壤中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增加24.6%-263.1%;(2)供试3种菌剂接种164 d后,魔芋根域真菌数量减少18.9%-100.0%,且接种处理魔芋根域有害优势真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红球丛赤壳菌(Nectria haematococca)较未接种对照大幅度降低;(3)不同菌剂接种处理,魔芋根区土壤和根内细菌数量较对照减少21.5%-73.3%,但根内芽孢杆菌(Bacillus sp.)数量增加414.0%-1015.0%.本研究表明供试生防菌具有较稳定的定殖能力,亦能改善魔芋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487.
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逐渐由地上向地下部分转移,地下部分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土壤的恢复机理和过程已倍受关注.运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法和磷脂脂肪酸法,研究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土壤总磷脂脂肪酸(总PLFAs)、真菌PLFAs(F PLFAs)、细菌PLFAs(B PLFAs)、革兰氏阳性菌PLFAs(G+PLFAs)、革兰氏阴性菌PLFAs(G-PLFAs)含量与PLFA类型随建植年限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全量、速效养分含量均随建植年限的增加呈现同样的变化规律.主成分分析表明,在0-10 cm、10-20 cm土层中,4年和16年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类型丰富多样,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稳定,而7年和9年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单一.相关分析表明,总PLFAs、B PLFAs、F PLFA s、G+PLFAs和G-PLFAs含量与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除速效氮、速效磷)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综上,在合理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的建植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提高和群落结构的改变.利用微生物PLFA含量和类型的多样性作为监测土壤环境的指标,能及时有效地判别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及时管理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488.
在淮南潘谢矿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共选取潘集(PJ)、顾桥(GQ)和谢桥(XQ)3个代表性沉陷积水区进行相关研究。采用改进的Psenner分级提取方法,对研究区域内沉积物磷的剖面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水质参数,磷的形态组成,有机质(OM)、总氮(TN)和铁氧化物等分布特征,研究了沉陷积水区沉积物中磷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理化指标和磷的赋存形态存在明显的层次差异,自表层向下,除游离氧化铁(Fed)以外,OM、氮磷和铁各形态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向其他形态磷转化明显,与铁的氧化还原联系紧密。在磷的赋存形态中,铁铝结合态磷所占比例较大〔BD-P和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 OH-P)之和占总磷(TP)比例约为50%〕,具备了磷释放的基础条件,但同时潘谢矿区铁氧化物含量对磷的迁移起到较强的束缚作用。  相似文献   
489.
黎春雷 《安全》2012,33(3):36-37,40
正甲醇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应用广泛,其可以用来生产合成橡胶、对苯二甲酸二甲脂、甲胺、氯甲烷、甲基丙烯酸甲脂、醋酸、甲基叔丁基醚、甲醛等多种有机化工产品,而且还可以用来合成甲醇蛋白质。同时甲醇也是优质燃料,在进行深加工后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甲醇掺烧汽油,在北美和西欧已合法化。  相似文献   
490.
为提供煤尘爆炸事故预防和缓解所需的科学依据,对煤尘爆炸火焰传播过程进行试验研究。所用试验装置,其主要部分为直径0.3 m的圆形管道与断面边长为80 mm的方形管道对接形成的一个长2 m的爆炸腔体。在其中共进行9次煤尘爆炸试验。结果表明,煤尘爆炸火焰传播具有速度快,波动大,稳定性较差的特点,火焰区长度远大于扬尘区长度,最大火焰速度和传播距离与煤尘量均不存在正比例关系,但存在一个特定的煤尘质量浓度。在这个特定质量浓度处,最大火焰速度达到最大值。当煤尘质量浓度大于这个特定质量浓度时,火焰传播速度曲线整体下降,暂时缺氧被认为是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