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25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海水水质评价的倍斜率隶属函数聚类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宽域式倍斜率聚类的海水水质评价模式,其函数的右侧斜度为左侧斜率的2倍,勿求权重,直接聚类,海水水质评价实例说明,本文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和更为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12.
将模糊数学应用于上海指数法 ,在评价函数中引入半梯形隶属函数和倍斜率隶属函数 ,提出模糊上海指数法 ;将此法应用于延安市的大气质量评价工作 ,与欧几里德贴近度法和上海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 ,模糊上海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1978—1994年分省农业旱灾灾情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1978~1994年各省、市、自治区的农业旱灾受灾面积及播种面积的资料,以旱灾受灾率(即旱灾受灾面积与播种面积之比)作为刻划旱灾灾情的指标。对标准化的旱灾受灾率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发现前五个典型场方差贡献达70.7%,可以概括我国旱灾灾情的空间分布主要类型。其中,前三个典型场的正负区域分界线的大体位置分别为长城一线、秦淮线和江南丘陵北缘  相似文献   
14.
蠕变-样条联合模型及其在滑坡时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滑坡演化的一般规律并考虑到外动力因素对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蠕变与样条的联合模型。通过新滩滑坡和链子崖危岩体的实例分析,采用蠕变-样条联合模型进行滑坡位移数据分析和临滑时间预报。初步研究表明,联合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具有使用方便和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公安消防部门和公众聚集场所之间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型.通过分析该模型,确定公安消防部门对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抽检的比例,对公众聚集场所不安全营业的处罚力度,以及抽检比例与处罚力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泥石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泥石流评价中的应用, 指出了在进行模糊评判的时候,评判因子的选取以及隶属函数的构造应具体结合泥石流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并应用此方法对西南某拟建水电站坝址附近泥石流沟危险性做出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洪涝灾害评价的威布尔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将威布尔分布用于淮河流域水灾成灾面积研究,揭示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形成的 内在规律,进而利用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4省的各自灾度对淮河流域的灾害风险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本方法切实可行,特别适用于大样本计算.  相似文献   
18.
新疆部分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及粒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H-β10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仪,从2011年4-5月在乌鲁木齐、奎屯、阿克苏、库尔勒、喀什、和田市环境监测站采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PM5和PM10样品,分析了不同采样点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及与TSP的相应比值。结果表明,不论是PM2.5、PM5还是PM10,阿克苏市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其次是库尔勒市,其余采样点在采样期间的浓度变化幅度不大,并且库尔勒、喀什、奎屯、阿克苏四个城市PM5/TSP和PM2.5/TSP的比例大,除喀什、阿克苏的PM10/TSP的比例接近于1之外,其余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均小于TSP;采用显微镜观测成像技术结合血球计数板方法,利用粒径分布函数分析对六个城市的PM10和5个城市的PM2.5颗粒物在不同粒径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PM10而言,阿克苏在dp<0.5的粒径范围内分布函数高达79%、喀什在dp=0.5~0.6μm之间为44%、和田则在dp=1.2~2.2μm出现20%的最大粒径分布函数。就PM2.5而言,库尔勒在dp<0.5、dp=0.5~0.6、0.6~1.2μm区间内的分布函数均为最大值,其值分为79%、50%、50%,可以说明在采样期间,库尔勒市区的颗粒物在粒径小于1.2μm出现的几率更大些,即颗粒物以积聚模态为主。  相似文献   
19.
Taste and odor (T/O) in drinking water often cause consumer complaints and are thus regulated in many countries. However, people in different regions may exhibit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ward WO. This study proposed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regional drinking water odorant regulation goals (ORGs) based on the odor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odor sensitivity to 2-methylisobomeol (2-MIB) by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Beijing, China was revealed by using a normal distribution function/model to describe the odor complaint response to a 2-MIB episode in 2005, and a 2-MIB concentration of 12.9 ng/L and FPA (flavor profile analysis) intensity of 2.5 was found to be the critical point to cause odor complaints. Thus the Beijing ORG for 2-MIB was determined to be 12.9 ng/L.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ocal FPA panel can represent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terms of sensitivity to odor, and that the critical FPA intensity causing odor complaints was 2.5, this study tried to determine the ORGs for seven other cities of China by performing FPA tests using an FPA panel from the corresponding city. ORG values between 12.9 and 31.6 ng/L were determined, showing that a unified ORG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drinking water odor regulations.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for setting drinking water odor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20.
在测度我国1996~2012年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探索海洋灾害的发生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影响机理及其在时序维度上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一方面海洋灾害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总体呈现负效应,另一方面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灾害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此外,适当滞后期后,海洋灾害和海洋经济发展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单位冲击呈现相一致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