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437篇
综合类   527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65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115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1.
酸沉降破坏材料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估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酸沉降对材料的破坏和其经济损失估算是国际上酸沉降研究领域听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在经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对“两广酸沉降破坏材料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估算”研究,提出了了一套较实用的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32.
重庆城市风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量详实的外场考察资料,系统地分析了重庆城市风场的结构、类型及风的时空变化规律,勾重庆市今后的城市定展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及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干旱区城市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干旱区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因子,城市是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耦合成的大系统,也是地下水高度集中开发的地区。地下水是干旱区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文章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水资源供需现状出发,阐述了城市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重点探讨了城市地下水超采对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城市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4.
杭州市城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84,自引:1,他引:8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杭州市城郊文教居民区、风景旅游区、市郊农业区、市内商业区和市郊工业区等5种土地利用背景下的32个土样中8个重金属元素(Cd、Co、Cr、Cu、Ni、Pb、Zn、Mn)的含量和形态。结果表明,杭州市城郊土壤已受重金属的明显污染,其中以Pb的污染最为严重。污染程度为:市郊工业区>市内商业区>风景旅游区>文教居民区>市郊农业区。用连续提取方法对重金属分级表明,Cd、Co、Cr和Ni主要以残余态为主,平均占总量的60%以上,而Cu、Pb、Zn和Mn主要以酸可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有较大的释放潜力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
简这了炼油厂更新高压输水泵,调整输水工艺、降低输水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十五”期间沈阳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沈阳市“十五”期间经济发展及能源消耗的变化趋势,在阐述城市建设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及“十五”期间沈阳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沈阳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相互促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7.
中国东、西部工业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宏  王金南等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41-342,346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污染排放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区的差异。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污染在东、西部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所表现出的综合效应是形成了明显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梯度。即在空间上,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存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渐升高的梯度。建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西部环境保护的后发优势,减缓或遏制工业污染的“西迁”,实现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8.
基于WRF-CMAQ空气质量模型,采用开关污染源排放的敏感性试验方法,定量分析了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污染排放对京津冀区域、"2+26 "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汾渭平原地区和长三角区域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对京津冀区域,污染贡献比例最大值出现在10月份,同时对不同城市的贡献值在10%以内变化;对" 2+26"大气传输通道城市,影响的时空差异变化明显,其中对聊城市、菏泽市和济南市的贡献值均超过了10%;对汾渭平原地区的贡献总体较弱,最大贡献值低于5%;对长三角区域,贡献值在不同城市间的时空差异变化明显.考虑到淮海经济区地处京津冀和长三角过渡地带,且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PM2.5影响较大,建议尽快将淮海经济区核心地区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  相似文献   
39.
城市交通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钟鸣  范炳全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2):65-66,69
城市交通机动车污染问题非常复杂,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系统,污染物排放量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控制城市交通污染,必须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对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的概况,以及几种城市中污染物扩散的模型,展望了这方面研究前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效能系统设计与管理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40.
机动车辆入城前冲洗与道路扬尘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机动车辆入城前冲洗前后携带车尘量及粒径进行了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冲洗后,清除了60%-70%的车尘,道路扬尘降低40%左右。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交通车流量和风速对道路扬尘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机动车辆入城冲洗站,对机动车辆入城前进行冲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